镇麦10号小麦在苏州地区的种植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

2019-10-30 02:57曹敏旭朱正斌夏肄锋邹鑫
现代农业科技 2019年17期
关键词:种植表现高产小麦

曹敏旭 朱正斌 夏肄锋 邹鑫

摘要    本文阐述了小麦品种镇麦10 号在苏州各市(区)集中展示的产量、生育期、抗性等特征特性及其示范的产量表现,并从整地开沟、精细播种、适时镇压、科学施肥管水、病虫草害防治等方面总结了其高产栽培技术,以期为该品种在苏州地区的进一步推广提供參考。

关键词    小麦;镇麦10号;种植表现;高产;栽培技术;江苏苏州

中图分类号    S512.1.048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9)17-0026-02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镇麦10号,原名“镇08178”,由江苏丘陵地区镇江农业科学研究所育成,2013年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苏审麦201301)。连续2年江苏省区域试验品质分析结果表明,镇麦10号平均粗蛋白含量14.26%、湿面筋含量31.33%、面团稳定时间13.90 min,主要品质指标达到《农作物品种审定规范  小麦》(NY/T 967—2006)中优质强筋二等标准;在抗病性鉴定结果上,镇麦10号抗小麦黄花叶病,中抗赤霉病[1]。苏州市属于经济发达地区,随着市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特别是受年轻消费群体带动,早餐食品由传统的馒头、包子+豆浆逐步转变为面包、饼干+牛奶[2],对优质强筋小麦需求增加。近10年来,苏州地区小麦的当家品种一直为中筋品种扬麦16号。随着供给侧改革的深入推进,小麦生产品种应用结构也相应发生变化。苏州自2012年开始引进种植镇麦10号,之后逐步扩大示范,表现出高产、稳产、优质、多抗、适应性强等优势,得到了生产和市场的认同,2016年开始大面积推广,已成为主推小麦品种之一。

1    展示与示范表现

1.1    展示表现

2013—2014年、2014—2015年对镇麦10号在全市范围内开展集中展示,共设5个集中展示点,分布于张家港、常熟、太仓、昆山、吴江等地区。以大面积主推品种扬麦16号为对照,每个品种种植0.13 hm2,按照基本苗225万~240万株/hm2设置播种量,栽培管理参照大田生产。

镇麦10号2013—2014年平均产量为6 092.4 kg/hm2,较对照扬麦16号增产2.4%;2014—2015年平均产量为6 126.9 kg/hm2,较对照扬麦16号增产1.7%(表1)。2年间在各试点间均表现为4点增产1点减产,平均有效穗数为402万株/hm2,每穗粒数为36粒,千粒重为46.9 g,其中千粒重较扬麦16号重3.9 g,具有一定的增产潜力。

镇麦10号2年的平均生育期为196.6 d,较扬麦16号迟0.7 d,其中在太仓生育期最长(199.5 d)、在昆山生育期最短(191.5 d)。苏州市(区)一般在11月上中旬播种,3月上旬拔节,4月上旬抽穗,5月下旬成熟收获,适合稻、麦周年生产。

2年的种植情况显示,相较扬麦16号,镇麦10号赤霉病发病较轻,白粉病相当,纹枯病较轻,抗寒性、抗旱性和耐湿性较好。镇麦10号的株高为83.6 cm,较扬麦16号矮5.6 cm;抗倒性较好,2年都无倒伏现象。

1.2    示范表现

2015—2016年及2016—2017年在全市开展大面积生产示范,年均设置3.33 hm2以上示范方超过20个,整体表现良好。2016年对吴江高产示范方进行测产,表现为穗数403.5万穗/hm2,每穗粒数36.3粒,千粒重42.8 g,理论产量6 268.5 kg/hm2,实际产量5 863.5 kg/hm2;2017年对太仓高产示范方进行测产,表现为穗数415.5万穗/hm2,每穗粒数32粒,千粒重47.9 g,理论产量6 399 kg/hm2,实际产量6 202.5 kg/hm2。

2    高产栽培技术

镇麦10号高产栽培应以建立合理的穗数群体为基础,采取合理的措施提高植株生长发育活力,后期争大穗、增粒重,以提高单产水平。根据全市展示、示范结果,苏州地区目标产量6 000 kg/hm2以上,产量构成为有效穗数390万~420万穗/hm2、每穗粒数35~37粒、千粒重46~48 g。

2.1    整地开沟

苏州地区,尤其是南部环太湖黏土地区,土壤黏重,全年多雨水,整好地、开好沟是种好小麦最为关键的一环。水稻收获后,首先进行深翻再浅旋,使秸秆层和土壤充分混合均匀,以提高小麦播种质量;其次开好内外三沟,确保旱能灌、涝能排、渍能降,排水通畅,雨止田干。外三沟在前作收获前人工清理开挖,逐级加深,排水沟深1 m以上。内三沟于播种后进行机械开沟或人工开挖,每2.5~3.0 m开挖1条竖沟,沟深20~30 cm;距田两端横埂2~3 m,各挖1条横沟,沟深30~40 cm;田块长超过100 m的应加挖腰沟,沟深20~30 cm,内外沟配套相通[3]。

2.2    精细播种

准备优质商品良种150~180 kg/hm2,播前晒种2~3 d。镇麦10号在苏州地区最佳播期为10月25日至11月10日,基本苗控制在270万株/hm2左右。

采取机械条播方式,行向宜南北向设置,行距为15 cm左右,播种深度以3~4 cm为宜,提倡精量播种[4]。

2.3    适时镇压

播种后适度镇压,提高播种出苗质量。冬季镇压应压碎土块、压实畦面、弥合土缝,使麦根扎实,抑制地上部分生长,促进低位分蘖。镇压的次数和强度应视苗情而定,旺苗要多压重压,隔10 d左右压1次,弱苗要少压轻压。土壤过湿、有露水、封冻等情况或苗小(三叶期前)不宜镇压。

2.4    科学施肥管水

根据土壤肥力,一般施纯氮300~330 kg/hm2,基肥∶苗肥∶拔节肥∶孕穗肥=5∶1∶2∶2,按照N∶P2O5∶K2O=1.0∶0.5∶0.8的比例配合施用磷、钾肥。在播种前施基肥,施三元复合肥(15-15-15)600 kg/hm2左右、尿素210 kg/hm2左右;出苗3叶后施苗肥,施用尿素75 kg/hm2左右;在小麦基部节间伸长2 cm时施用拔节肥,施三元复合肥(15-15-15)405 kg/hm2左右;在小麦倒二叶展开时施孕穗肥,施尿素135 kg/hm2左右。

冬春季节多阴雨,清理好内外沟系,抄清沟底,加深沟口,防止渍害。如田间缺水,及时灌水防旱。

2.5    病蟲草害防治

根据病虫害发生情况,一般全生育期用药防治4次左右,重点抓好纹枯病、白粉病、赤霉病的防治。一般于小麦返青后2月中下旬用25%吡呀酮可湿性粉剂270~300 g/hm2或20%呋虫胺可溶粒剂300~600 g/hm2兑水450 kg/hm2均匀喷雾防治蚜虫;于小麦拔节期3月上旬用24%噻呋酰胺可分散油悬浮剂225~300 mL/hm2或25%嘧菌酯可分散油悬浮剂450~600 mL/hm2兑水450 kg/hm2均匀喷雾防治纹枯病,严重时隔7 d再防治1次;于小麦抽穗扬花期4月上旬用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900~1 200 g/hm2+25%氰烯菌酯可分散油悬浮剂1 500~3 000 mL/hm2兑水450 kg/hm2均匀喷雾防治白粉病和赤霉病,5~7 d后再防治1次。

小麦三至四叶期11月中下旬至12月上旬,针对看麦娘、日本看麦娘和野燕麦等禾本科杂草可用4%啶磺草胺可分散油悬乳剂150~180 g/hm2或3%甲基二磺隆可溶液剂300~450 g/hm2兑水450 kg/hm2均匀喷雾;防治阔叶类杂草可用5.8%双氟唑嘧胺悬浮剂150~225 mL/hm2或20%氯氟吡氧乙酸乳油750~900 mL/hm2兑水450 kg/hm2均匀喷雾。小麦返青期2月中下旬,对看麦娘等禾本科杂草和阔叶杂草分别用5%唑啉·炔草酯乳油900~1 500 mL/hm2、20%氯氟吡氧乙酸750~1 050 mL/hm2均兑水450 kg/hm2均匀喷雾防治。

3    参考文献

[1] 蔡金华,陈爱大,李东升,等.小麦新品种镇麦10 号的丰产性、稳产性及适应性[J].江苏农业科学,2015,43(8):100-102.

[2] 朱正斌,沈雪林,夏肄锋,等.播量和肥料运筹对强筋小麦镇麦12号产量及抗倒性的影响[J].江苏农业科学,2019,47(2):64-69.

[3] 李建坡.豫东地区优质小麦品质影响因素与高产栽培技术[J].农业工程技术,2019,39(5):63.

[4] 林永明.普洱市早秋麦高产栽培技术[J].农业科技通讯,2019(1):175-176.

猜你喜欢
种植表现高产小麦
解读山东小麦栽培技术要点及发展前景
小麦,你好
我国育成高产高抗水稻新品系
防止小麦倒伏和增加穗数及穗重的措施
徽两优898在贵池区种植表现及直播栽培技术
杂交早籼稻欣荣优5号在兴国县的种植表现及栽培技术
超级稻早稻中早39在桃源县的种植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
深两优0858水稻在玉林市的种植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
玉米高产优质高效益简化栽培新技术
我的英国朋友小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