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 阳 朱文一
广场舞的类型多样,参与的人数灵活,是具有很强社会性的活动。对于广场舞的讨论是一个比较值得关注的话题,它涉及群众休闲文化生活的构成,同时也涉及城市公共空间的分配问题。广场舞的相关研究较多集中于其社会学和人文层面,从空间研究角度进行的讨论较少。
本文的研究范围是唐山主城区,即由路南区和路北区为边界形成的空间范围。唐山的主城区是基于1976年震后规划发展起来的,城市空间的基本格局至今依然延续了当时规划中的正交路网体系,住区规划上多呈现开放街区的特点,没有固定的院墙和明确的分隔。规划中的建筑多采用大间距的布局方式,建筑与城市道路之间形成较宽裕的退让空间。
唐山的市民休闲活动类型多样,主要以下棋、打牌、露天KTV、广场舞为主,笔者首先对主城区范围内常见的54个夜晚休闲活动空间进行观察和统计,唐山的主城范围内,休闲活动的空间呈现出由东北向西南分布的特点。这种分布规律基于两个原因。第一,唐山主城区西北部目前正处于平改楼的阶段,大面积的村庄正在进行建设,而主城的东部区域是市内现存的工业区,也处在搬迁和整改的过程中。第二,唐山老城区主要集中于主城南部,北部以独立完整的居住区为主,老居住区没有明确的物业和管理,空间使用较自由,而新社区管理较严格,空间使用相对不够灵活。
通过观察可以发现,不同的活动类型对应了不同的空间使用方式。54个样本由单一型活动空间和综合型活动空间组成。其中,广场舞活动空间15处,占比28%;综合活动空间8处,占比15%。整体上,在市民休闲活动中,广场舞活动空间占夜晚休闲空间总数43%,接近半数,单从空间使用数量上,广场舞空间是唐山城市休闲空间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广场舞空间使用人数较多,空间面积大,同时,对采光的需求在不同环境中有不同特点(图1,图2)。
对观察的23个广场舞空间进行归类,可以得出城市空间中的3种类型:十字路口的广场舞空间7处、步行道旁的广场舞空间8处、城市公园的广场舞空间8处。本文将围绕这23个广场舞空间展开,并从每类选取2个,共6个案例详细论述。
对3种类型的空间照度进行记录,可以看到,不同的活动与夜间光线有不同的关系,由于广场舞活动人群广、空间范围大,因此活动多与城市夜晚照明发生关系。具体可分为利用道路高杆灯、利用建筑立面灯光、利用公园照明、无需照明4种类型。对23个广场舞空间照度情况进行统计(表1,表2,图3),将照度以10lux为一级,分为0lux、1lux~10lux、11lux~20lux、21lux~30lux、30lux+。通过表格,可以看出,照度在1lux~10lux段的广场舞活动最多,而这种活动多集中于街边或公园广场。这类街边空间由于空间局限,同时行道树、街道构筑物遮挡高杆灯、招牌,因而活动人群数量少、类型单一;公园广场空间多为草坪灯与庭院灯,在保证基本照明的同时,兼顾了公共活动和私密活动的开展。照度在11lux~20lux段的广场舞活动较少。照度大于20lux的空间较多,主要分布于十字路口和街边空间。十字路口照度偏高主要是因为十字路口虽然与道旁空间具有相同的高杆灯,但是为了视线通达,十字路口并没有高大植被遮挡视线;另外,十字路口是利于汇聚光线的空间,处于高杆灯、建筑照明的叠加地带,其明亮环境更多是基于城市道路交通安全的考量。街道空间的高照度则是由于广场舞活动所在空间属于公建的或社区的停车场。
总体上,照度越高,空间环境越容易被关注,人在空间中的活动越清晰,进行单一活动的可能性越大;空间照度适中,空间环境既可以被观看,同时边界模糊,容纳综合性的活动可能性更大;照度几乎为零的情况比较适合于交谊舞等有一定私密性要求的活动。
图2 / Figure 2广场舞空间 / The Space of Chinese Square Dance
十字路口的广场舞空间利用城市路口转角空地进行广场舞活动,唐山主城内的7处十字路口广场舞空间都集中在主要道路的交口,一方面,转角处的空间尺度较大,这样会有更开阔的活动场地;另一方面,主要道路周边往往配置有更完善的设施,例如便利店、座椅。同时,城市铺地在主要道路附近的修整情况更加良好,维护也更及时。
在7个十字路口广场舞空间中,我们可以看到,空间的使用人群、人数具有很大的不同,例如在翔云道与卫国北路交口处,是8人组成的小型广场舞活动,他们以中老年妇女为主,以集体舞为舞蹈形式,整个活动中,没有固定的观众,而参与活动的人群来自周边的住区,这是一种相对独立的广场舞组织。他们的活动方式灵活、简单,舞蹈所使用的音响也是便携式的蓝牙音箱,活动成本低。北新西道与站前路交口的广场舞空间则是规模较大的一种广场舞空间形式,尽管活动人群也大都来自周边社区,但是其服务半径明显超过前者,空间的组织方式也更加复杂,参与者从跳鬼步舞的年轻人到跳集体舞的中老年人等。新华西道与光明南路交口的广场舞空间在整个唐山市都很有名,它是城市级的广场舞空间,由于靠近石油宾馆,因此人民以“石油宾馆”命名此处。这里的人群来自全城,多以中老年人为主。
表1 / Table 1广场舞空间照度表 / The llumination of the Space for Chinese Square Dance来源 / Source:作者自绘 / Illustrated by the author
图3 / Figure 3广场舞照明 / The illumination of Chinese Square Dance
根据走访和观察,北新西道与站前路交口的广场舞空间(图4中A1)利用十字路口,将活动区域分成北侧复合活动区域、西南侧露天KTV区域、东南侧集体舞区域3部分,这3部分在功能上具有明确的划分,北侧的鬼步舞主要针对年轻群体,由两位爱好者自发提供音响。他们的活动空间由花坛围合形成了良好的观演区域。在表演时,花坛聚集了一定数量的观众,人群也以周边居民为主,偶尔也有路过的通勤市民临时观看。鬼步舞活动空间规模有限,他们与周边进行棋牌活动、露天KTV人群共用空间,复合的空间并没有因为声音的杂乱而受到影响,自由的穿越行为和驻足观看可以任意发生。位于西南侧的露天KTV空间人群较多,单独占据一个转角。同样地,集体舞空间单独占据了十字路口的东南角,这是一处规模较大的广场舞空间。活动的组织通过一个负责播放音乐的中年人来控制,每天7点准时开车出现,负责提供音响设备,这个舞蹈组织大约100人组成。据了解,每人需向设备提供者支付每月5元的参与费。这是一个具有一定成本的小型社团,每个人自觉地维护舞蹈空间的秩序,支付费用。舞蹈形式分为自由步、集体舞、交谊舞,不同的舞蹈空间意味着不同的互动形式,自由步围绕一个固定的圆心,随音乐向外或向内移动,每个圆是一个小组,往往活动范围内会形成3~5个小组,每组10~20人;集体舞则是一般意义上的广场舞,这种舞没有特定的要求,每个人选择空地,随音乐舞蹈。交谊舞则以两人为一组进行舞蹈,交谊舞的舞伴往往是固定的,男女之间互相认识。在3小时的时间内,不同的舞蹈形式会根据音乐进行切换,而参与者也会因此而进行切换。此处活动有专业领舞进行指导,领舞者会不定期与参与者一同跳舞,每月会得到来自社区的资金补助。
“石油宾馆”广场舞空间(图4中A2)规模最大,参与者来自主城各地区,持续时间也最长。这个区域的广场舞空间利用石油宾馆、天津银行前区的停车场空地作为舞蹈空间使用,夜晚银行下班,停车场空间大面积闲置,成为很好的活动场地。由于停车空间是带状布置的,因此广场舞空间也呈带状。音响位于天津银行雨棚下方,即带状场地的一端,因此声音在空间上存在一定的衰减。靠近音源处人群密集,且带有表演性质,观众较多;而在远离音源处则更多是在学习舞蹈和交流舞技的人群,分布更加稀疏。这里参与活动的人群也需要每人每月缴纳5元费用,每月还会有专业舞蹈表演者、每个舞种的本市名人参与广场舞的活动。
十字路口的广场舞空间本身依靠城市十字路口空地进行休闲活动。总体上看,分为3种层级,服务于社区的空间、服务于街区的空间、服务于城市的空间。同时,由于处于十字路口,本身具有良好的视线关系,这里也成为城市空间中具有特点的空间节点和声景观(图4)。
表2 / Table 2广场舞空间考察表 / The Observation of the Space for Chinese Square Dance来源 / Source:作者自绘 / Illustrated by the author
步行道旁的广场舞空间同样具有不同的服务半径。根据观察的8处步行道旁广场舞空间可以看到,50人以下的广场舞空间与50人以上的空间各占一半。与十字路口型的情况相同,面向社区的广场舞空间多以跳舞者为主,观看者并不构成场所的主要人群。但是在观察中有一特例,在建设北路的居民楼下,有一处以街舞为主的场所,主要表演者3人,剩下53人都是观众。这与一般的广场舞空间有所不同,观看的成分远大于参与活动的部分,舞种本身和一般的集体舞相比难度更大,表演者为年轻男女,充满活力,同时观赏性也较强。
步行道旁广场舞空间的特点是对步行道及周边空间的利用,通过8个样本的整理,将对于步行道空间的使用分为建筑山墙空间、雨棚空间、停车场空间、占用步行道4种类型(图5)。第一,建筑山墙空间与步行道形成一个“L”的区域。这里有较好的围合,借助步行道上路灯提供光源,成为小型社区广场舞空间选择的对象。第二,雨棚空间,指高层写字楼的雨棚下空间。在观察中,有较多高层写字楼在下班后处于关闭状态,因此成为城市活动发生的场地,例如新华西道与环城水系交口处的河北唐山农村商业银行雨棚就成为民乐队演奏的场所,而在雨棚前区则成为广场舞空间、卫国北路中段金港大厦下雨棚成为老年交谊舞空间(图5中B1)。第三,停车场空间。在观察中,停车场空间存在使用率不充分的情况,市区内写字楼等公建的停车场在夜间会出现闲置,这与职住空间分布有很大的关系,因此,市民选择在停车场跳广场舞是对闲置空间的充分利用。前面提到的石油宾馆就是利用了十字路口的停车空间进行广场舞活动,第四,对于步行道的占用。这种情况在平改楼的区域出现较多,村庄的住民往往会占据步行道作为活动场地。
对于具体空间的选择往往也具有一定的特点。南新西道与环城水系交口定福商务楼三期入口广场是商务楼为汽车开辟的停车场,未来会作为商务楼前广场使用。傍晚,这里的机动车都被开走,场地成为开阔的空地,于是周边市民将其作为城市广场(图5中B2)使用,使用者数量众多。活动类型有广场舞、轮滑、儿童车、直播唱歌、棋牌等。居民按照活动的不同,占据停车场的不同区域,空间分布呈现的特点很明显,除了儿童车活动在停车场中心外,其他活动大多靠近道路边缘,观看者多利用停车场周边的拦车石作为座椅,呈线性排布。活动的组织形式也不同,广场舞由周边居民自发组织,活动需要的音响是便携式的蓝牙音箱。棋牌活动也由居民自发形成,而儿童车、轮滑则由培训机构和教育机构组织。在这个样本中,我们可以观察到,不同的活动形式对于场地的需求有对应的要求,并不是空间越大越好。广场舞作为市民活动具有公共性,但是他们依旧需要空间的围合感和限定性,广场中心往往具有很强的被监视感和压迫感。与此同时,根据舞蹈者介绍,他们需要声音可以相对聚集的空间来开展活动,同时,被观看在这个样本中是一个空间选择的标准,靠近步行道的区域有较多休息的人,他们提供了对于舞蹈行为的关注。
图4 / Figure 4十字路口空间 / Crossroad spaces
城市化中有很多空间行为的发生与空间的错位有直接的联系,例如在仁通道和光明南路交口附近的街道,有这样一个样本,他们占据步行空间和部分车行道空间进行扭秧歌的活动,他们有自己的乐队和伴奏,均为50岁以上的中老年男性,乐器均为传统民乐器,如喇叭、唢呐、大鼓等。表演者并不是固定团队的人群,也是附近的居民,他们有些自行化妆,穿戴扭秧歌的服饰,有些直接以便装舞扇,有些则随着节奏跳集体舞。观看者多自己携带马扎或围绕观看,一些观众利用交通工具作为座椅观看。这些活动与其他观察样本有很大的不同,扭秧歌这种活动在城市化的过程中,基本上处于没落的境地,这里的活动基于两个基本的背景。首先,仁通道和光明南路交口处地处唐山十九个庄片区,顾名思义,这里是由19个村庄平改楼开发成居住区的,因此,在这种快速城市化过程中,进入城市的村民依然保留了原有的休闲习惯。其次,根据走访,每个村庄有一些从事民乐的老人,这些人的职业就是在重要事件或节庆日进行仪式性的表演。在平改楼后,这些活动依然在继续。据了解,每到红白喜事,居民甚至会封路进行相应的仪式。因此,这些民乐人是村里保有传统庆祝仪式的最后一批人。再次,当平改楼完成,村民住进了楼房,当地同时涌入了城市购房者,因此,十九个庄进行了休闲活动的“城市化改造”。这个过程是一个将城市生活同村庄生活进行结合和转型的过程,因此出现了敲锣打鼓扭秧歌和广场舞的结合。
步行道旁的广场舞空间与街道、住区有紧密的联系,在利用步行道的过程中,人们将活动空间与城市功能、自己的日常生活、心理特点进行了充分的结合。
图5 / Figure 5步行道旁空间 / Space next to the walking track
城市公园的广场舞空间是城市支持公共活动最为常见的例子,也是社交最为活跃的场所之一。首先主城内的8个城市公园共同的特点是,具有不同尺度的“空地”,这是广场舞活动的基本条件。其次,没有城市级官方活动,例如在南湖公园,由于举办夜晚音乐喷泉表演活动,因此官方禁止在此处进行广场舞等群众休闲活动。再次,场所没有维护公众情感的需要,例如在抗震纪念馆、纪念公园,由于环境肃穆的要求,和对于特别建、构筑物的强调,此处的市民活动也主要集中于周边的边缘地带。在开阔的广场内,并没有聚集进行休闲活动的人群。
凤凰山公园是全城市民都熟知的休闲空间,晚上这里也是进行广场舞活动的地方,但是这里对于舞蹈的分类也有明显的不同。根据走访,石油宾馆广场舞与凤凰山广场舞空间是重要的交谊舞地带,不同的是,石油宾馆空间规模大、人气高,凤凰山公园处规模反而不大,但舞蹈要求的专业程度高,舞者动作到位,技巧性很高。这两个地方都是专业型舞者经常出现的场所,也是交谊舞的“高级”场所。观众聚集在公园的长椅和景观椅上,观看两三组舞者的表演。他们相互之间并不交流,舞者们是一个部分,观众是一个部分。观众群体多为中年男性,也有经过的年轻人和带孩子的老人,观舞空间成为一个重要的场所,用以消磨炎炎夏日。但对于集体舞来讲,凤凰山公园则与其他城市空间相同,服务于公园周边和街区的居民。
城市公园更像是一个提供活动空间的平台,市民自发地进行空间活动的挖掘和创造,根据空间的不同,决定活动的形式。在体育公园(图6中C1)东侧,是一条半圆形慢行道,步道内部是斜向的线条切分的景观,市民自发地选择不同的空地活动,如广场舞、露天KTV、直播唱歌等,这些活动以步道围合,形成一个大型的休闲观演空间,环内是舞台,表演者又唱又跳,环外是观众,边走边看。唱歌的和跳舞的人也充满了表演的欲望,每当人群集聚过来,嗓音也会提高一下。他们希望被观看,也希望被欣赏,并不像人们想象中那样抗拒人群。体育公园的西部是一个400m跑道体育场,这里有大量散步和慢跑的人群,也有两组进行广场舞活动的人群,他们与其他活动一同构成了密集的人流,由于人群密度大,这里也形成了围绕跑道的售卖空间,出售一些小吃、零食和日用品,这条售卖空间从跑道一直延续到附近的城市道路结束,成为一条小型的夜市。
翔云道与华岩北路交口的华严园是年代较早的公园(图6中C2),早上6:00~8:00有太极拳、舞剑活动,之后有老人在这里唱歌。晚上有中老年人进行广场舞运动,公园被周边道路切分成三角形,形成一块城市中独立的“岛屿”,里面空间被植被和步道分成几部分,形成5块空地,活动就在这些空地中进行。这个地方的特点是,每块空地相互不连通,因此活动之间有植被间隔,空间上独立,只闻其声,不见其人。从城市交通角度看,每个活动都被切成一个个片段,车流经过,能够感受到华严园中市民活动的局部。
城市公园提供了正式的、合法化群众空间,预先进行空间规划和设计,而广场舞等活动通过其特点和多样化的表现方式,也在回应和改造着这种设计(图6)。
图6 / Figure 6城市公园广场舞 / the space of the urban park
第一,广场舞空间是低成本社交的方式(图7)。即便收费,每月5块钱成为了广场舞社群的准入标准,而且这条标准被自觉地维护着。这是渴望进行沟通和交流的群体进行社交的一个仪式,5块钱成为了一种对所有人平等的对话和社交的机制。同时,他们也在团体中找到尊严和归属感。通过舞蹈,这些人建立起相互的关联和沟通,建立自己的微信群和朋友圈。在观察中,不仅是中老年人,广场舞的中青年化也说明了这种活动是对休闲生活的一种补充,无论是生活方式还是人际关系和心理建设上。这是一种低成本的社交方式,通过舞蹈,将下班后各回各家的生人关系拉向同跳一支舞的熟人关系。广场舞行为是在个体化时代对于群体性兴奋的一种表达,对于重塑认同感的追求。
第二,广场舞空间是生活习惯的延续(图8),从十九个庄的样本中,能够明显地感受到平改楼过程中,村民生活习惯的改变和在适应过程中出现的对于日常休闲活动的改造。村民对于街道的“占领”不是一种对抗行为,更像是一种空间使用的惯性。在原来的村里,街道就是村民的公共空间,搭台唱戏的行为也并不受道路的影响,这种对于街道空间的认识形成了他们对于城市中街道使用的态度。他们的观念中并没有认为车行道一定要为机动车开辟。同时,平改楼区的居民也有更强的集体意识,因为虽然进行了平改楼的行动,但是并没有改变他们居住环境中的人际关系和生活认同。另一方面,生活习惯的延续也体现在对广场舞活动的集体认知上。例如,和泰道和光面南路交口的广场舞与其他地区明显不同,这些舞者播放的是佛教音乐,舞蹈动作更加平和。他们是附近龙泉寺的义工们组织的活动。同样是广场舞,有些人在进行新的社交,有些人在进行着生活习惯和人群关系的延续。
第三,广场舞空间是对于城市空间的竞争。例如新华西道与光明南路交口附近。原本是广场舞空间的商场前区被商业街的夜宵摊位驱逐,但是广场舞参与者并没有放弃,继续在那里活动,最后成为边吃夜宵边看广场舞表演的场所(图9)。广场舞活动本身就是一种自发形成的公共活动,参与者因为同样的需求,形成一个“组织”,集体活动的过程是对于认同感的强化。在活动中,对于城市步行道旁、十字路口、公园广场的使用是一种参与社会空间实践的过程,这个过程中每一个人都有进行城市空间竞争的权力,同时也有维护城市空间秩序的义务,“因为广场舞是自发的、自愿的、自主的、非官方的行为,体现了一种公民社会的公共参与精神,是一种有主体性的行为”。
第四,广场舞空间是对城市空间使用的探索。在观察中,很多样本都充分利用了城市闲置空间进行活动。一方面,由于城市管理部门的规定,广场舞活动不建议在住区内进行,因此活动大多都发生在城市公共空间;另一方面,城市空间的规划往往无法考虑到不同人群的使用需求,但是在广场舞空间的样本中,我们看到,参与者将停车场、空地、街道作为活动场地,并没有影响到正常的城市生活,同时也满足了自己的活动需要。其中不乏非正规的使用,也充分体现了秩序中的灵活性(图10)。
图7 / Figure 7低成本社交 / Low Cost Social
图8 / Figure 8生活习惯的延续 / Continuation of Old Time
图9 / Figure 9空间博弈 / Spatial Game
*特别感谢在调研中提供帮助的唐山市民
图10 / Figure 10城市公共空间的充分利用 / Make Full Use of Urban Public Space
The Observation of the Space for Chinese Square Dance in Tangshan
YUE Yang, ZHU Wenyi
There are many types of square dances, The number of participants is flexible and they hav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group activities. Therefore,square dance is a very social activity. The discussion about square dance is a topic worthy of attention. It involves the composition of the leisure and cultural life of the people, as well as the distribution of urban public space. The study of square dance is mainly focused on its sociological and humanistic aspects. There is less discuss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patial research. So observations based on speci fi c cities will be more vivid.
The research scope of this paper is the main urban area of Tangshan, that is, the spatial extent formed by the roads between Lunan District and Lubei District. The main urban area of Tangshan was developed based on the post-earthquake plan of 1976. The basic pattern of urban space still continues today. In the planned orthogonal road network system, the block space present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open blocks without fixed walls and clear separation. Most of the buildings in the plan has a large-distance layout. And a relatively large space for concessions is formed between the buildings and the urban roads.
There are many types of urban leisure activities in Tangshan, mainly including chess, playing cards,open-air KTV and square dance. Firstly, the 53 night leisure activities spaces commonly used in the main urban area are observed and counted, and the location information is spatialized.It can be seen that within the main city of Tangshan,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leisure activities is characterized by the distribution from northeast to southwest.This distribution law is based on two reasons. First,the northwestern part of Tangshan main city is currently in peace. In the stage of rebuilding, large-
scale villages are undergoing construction process of demolition or construction, while the eastern part of the main city is an existing industrial area in the city. And it is also in the process of relocation and rectification. Secondly, the old town of Tangshan is mainly concentrated in the south of the main city. The northern part is mainly independent and complete residential area. The old residential area has no clear property and management. The space is free to use, and the new community management is strict. The space use is relatively in fl exible.
Through observation, it can be found that different types of activities correspond to different ways of using space. The 54 samples are consisted of a single type of activity and a comprehensive type of activity. Among them, 15 single-style square dance activities account for 28%, and 8 comprehensive activities account for 15%. On the whole, in the leisure activities of the citizens, the type of square dance accounts for 43% of the whole activity type,which is close to half. The square dance space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angshan urban leisure space.Compared with the chess and playing space, the square dance space uses a larger number of people and the space is larger. At the same time, the demand for daylighting is relatively more relaxed.In the observation, the chess playing space often has phototaxis. For the dark environment of the whole street, the action of actively improving the night light environment will be taken, and the light bulb will be used as a supplementary light source.Compared with the open-air KTV space, the square dance space provides greater participation. In the observation, they both have the nature of performance and viewing, and the song is a performance cycle. Although the number of performers in the open-air KTV is 1-2, the number of participants in the square dance space is more. The square dance activity is a sound and visual activity composed of dances and songs. Therefore, the selection of props and songs for the event itself is not the same.
The classification of the 23 square dance spaces that we observed can form three types of urban space: 7 square dance spaces at the crossroads, 8 square dance spaces beside the sidewalks, and 8 square dance spaces in the city parks. These three types of square dance spaces are all developed with the more open parts of the urban public space. The intersection space is mostly the open space formed by the concessions of buildings. These areas often have good sight and sufficient illumination, and the space is strong. The space along the sidewalk is divided into two types according to the size of the active people. One is to carry out activities in small spaces on the street side, and the other is to use large-scale open space on the street to carry out activities. The former is mostly used by community residents, and the latter is used by the community.It is more extensive. Square dance activities in urban parks tend to have larger scales and more complex forms, and they are carried out simultaneously with activities such as open-air KTV and ch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