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密云区医院(101500)杨苗
1.1 基本资料 所有患者为2016年1月~2018年6月我院门诊及住院患者,符合中医中风病和西医缺血性脑卒中的诊断;发病14~30天;年龄35~80岁;经《缺血性中风证候要素诊断量表》评分以痰湿证为主证。按照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观察组50例。两组患者资料男女比例相等,均为23∶27,无差异。两组基本资料相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西医基础治疗方法,包括脑保护药物、抗血小板聚集治疗,以及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参照《中风病综合治疗方案》(修订版),应用中医综合治疗方法,包括中药方剂及针刺疗法。①中药方剂以清醒涤痰汤、温胆汤、星蒌承气汤、半夏白术天麻汤为主,随证变换加减。②针灸以丰隆穴,膻中穴为化痰主穴,结合“益髓醒神”法,随症状加减取穴。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治疗2个月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患者日常生活活动的功能状态以及中医证候积分情况,使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1]、Barthel指数[2]及缺血性中风证候要素诊断量表,由专科医生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数值。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AS9.4,采用t检验,符号秩检验和wilcoxon秩和检验。Z为wilcoxon检验的统计量,正太分布治疗采用均数表示,偏态分布资料用中位数(第25,75百分位数),即M(Q1,Q2),以P<0.05具有统计学差异。
①对照组在治疗前后的比较应用符号秩检验,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较,痰湿证候分值、Barthel指数和NIHSS分值的中位数分别为-5、5、-2,对应的P值均<0.0001,提示治疗后痰湿证候分值和NIHSS分值低于治疗前,Barthel指数高于治疗前,有统计学差异。试验组在治疗前后的比较应用符号秩检验,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较,痰湿证候分值、Barthel指数和NIHSS分值的中位数分别为-11.5、10、-3,对应的P值均<0.0001,提示治疗后痰湿证候分值和NIHSS分值低于治疗前,Barthel指数高于治疗前,有统计学差异。②治疗后两组NIHSS分值,Barthel指数,痰湿证候分值均采用应用Wilcoxon秩和检验,NIHSS分值P=0.0103,Barthel指数P<0.0001,痰湿证候分值P<0.0001,认为治疗后两组两种治疗方法有统计学差异,根据其中位数分值,可认为治疗后试验组比对照组NIHSS更低(2.5-3.0=-0.5);Barthel指数更高(90-80=10);痰湿证候分值治疗组比对照组更低(45-53=-8)。见附表。
附表 治疗后两组患者的NIHSS、Barthel和痰湿证候分值的变化及统计结果
中医素有“怪病多由痰作祟”、“无痰不作眩”的说法,湿邪的致病特点重浊黏腻,迁延难愈,故痰湿之证黏着难以祛除,又常与其他病邪胶结,从而加重疾病。如风与痰湿胶结,则加重眩晕发生的可能性,痰火相互纠缠则使痰和火均难以祛除。因此,祛痰湿治疗之后,其他病邪无处依附,疾病可随之好转,痰湿证在中风病的中医治疗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3]。中风患者的恢复期对患者重新独立生活,进而重拾社会角色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4]。本研究结果提示,应用中医综合疗法治疗缺血性中风病恢复期痰湿证,能更好地减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提高患者日常生活活动的功能状态,改善痰湿证候,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