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 敏,施后渊,毛 惠*
(1.西南医科大学,四川 泸州 646000;2.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四川 泸州 646000)
药物流产(Medical Abortion)是现临床上较常用的终止早孕的方法。近年来,米非司酮联合前列腺素制剂用于终止早孕在我国得到了广泛运用。但药物流产后常常存在阴道流血量多、流血时间长等并发症,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因此对于药物流产后阴道流血的处理是临床上急需解决的问题。目前临床上药物流产后阴道流血的处理主要有:手术治疗如清宫,西医治疗如使用雌孕激素、米非司酮及前列腺素制剂、缩宫素等药物,以及采用活血化瘀、益气止血等中医治疗,均具有一定的疗效[1],但无论西医还是中医均无标准化治疗方案,并且对患者运用中医辨证论治,临床疗效确切[2],但有关研究多见于临床观察报道和经验总结,对其辨证论治方案的研究文献较少,更未见对此的标准化中医辨证论治方案研究。
本文将传统中医辨证与现代循证医学手段相结合,系统地研究该病的中医证候要素及辨证论治,总结出药物流产后阴道流血的中医辨证论治方案,为本病提供中医辨证论治依据,利于本病的规范化治疗。
文献来源于1979~2015年的《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及《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
文章内容涉及到诊断明确的药物流产后出血/阴道出血/子宫出血、药物流产后流血/阴道流血、药物流产后恶露不止/不断/不尽的中医证候。
①不符合以上纳入标准;②患者有严重并发症者;③综述性文献。
进入上述文献数据库电子检索界面,以“药物流产后出血/阴道出血/子宫出血”、“药物流产后流血/阴道流血”、“药物流产后恶露不止/不断/不尽”为题名或关键词进行检索,然后在检索到的文章中分别用“中医”、“辨证”、“分型”、“证候”等检索词进行二次检索。
对检索到的所有文献,根据纳入及排除标准对摘要进行阅读,筛选出符合条件的文献,对筛选后的文献进行深度阅读。将最终筛选出的文献中涉及到的中医证候选出便于整理归纳。
证候名称的规范按照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颁布的《中医临床诊疗术语》[3]对文献中的症候名称进行规范。
证候要素的分析提取方法按照《中医诊断学》[4]和《中医药学名词》[5]中对证候的概述进行归纳提取,将规范后的证候分为病性类和病位类。个别特殊名称予以保留处理。
数据库的建立及统计方法先用Excel 2007建立数据库,收集完毕后将Excel 2007数据库导出,应用SPSS 19.0软件再次建立统计数据库进行统计分析。
按搜索条件得到635篇文献,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共25篇。所涉及的证候要素共7个,分别为血瘀、气虚、血热、阴虚、湿滞、血虚、寒凝,共119频次,其主要的证候要素频次详见图1及表1。
图1 文献各证候要素频次
表1 证候要素频次频率表
2.2.1 从纳入分析的文献中共获取87个证候要素,将具有相同病因、病性的证型进行规范如下:
以瘀为主型:包括瘀阻胞宫[6]、胞宫瘀滞[7]、血瘀型[8,9]、瘀血不尽[10]、气血瘀滞[11]、气血瘀结[12]、气滞血瘀[13]、瘀血内阻[15];
以气虚为主型:包括气虚[8,9]、气血两虚[16]、气血亏虚[17]、气血虚弱[6]、气虚不摄[18];
以湿热为主型:包括湿热蕴结、湿热瘀阻[9]、湿热夹痰[19]、血热[8]、胞宫湿热[15]、热毒内蕴[18]、外感热邪[10]、湿热壅滞[6];
以阴虚为主型:包括阴虚血热[13]、阴虚血热,迫血下行[10]、阴虚肝热[21]、阴虚火旺[16];
以寒为主型:主要是寒凝血瘀;
瘀热互结型:包括瘀热互结[16]、血热挟瘀[7]、热毒瘀滞[20];气虚血瘀型[9,10,12];气虚血热型[14];
此外,还包括肾气不固[15]、郁怒伤肝[10]、肝脾郁结[12]、脾肾两虚[21]、脾虚气陷[11]、气虚肾亏[13]、肾虚血寒[7]等证型。
2.2.2 文献中有采用脏腑辨证者如肾气不固、脾虚气陷、脾肾两虚、脾虚不摄、气虚肾亏等,根据其“虚”的病性归纳至气虚为主型;肝脾郁结根据其“实”的病性归纳为瘀滞为主型;肾虚血寒根据其“血寒”的特征归纳到寒为主型;
2.2.3 各证候要素并非独立存在,两个及以上证候要素可同时存在同一证型中,比如气虚血瘀、寒凝血瘀、阴虚血热、瘀热互结等;
2.2.4 证型研究发现,“瘀”这一病理特点存在于多个证型中。根据各证型均可夹瘀的特征,将气滞血瘀纳入瘀为主型,将气虚血瘀、气血两虚、气虚等归纳为同一证型气虚血瘀型,临床应用时根据气虚、血虚、血瘀等轻重程度进行辨证用药;气虚血热、瘀热互结、血热挟瘀等证型根据其血热可伴气虚、可挟瘀等特点将其归纳为血热型;郁怒伤肝根据其“气郁”的特点将其归纳为瘀滞型;
2.2.5 综上所述,根据《中医临床诊疗术语》证候部分以及第九版《中医妇科学》[22],将文献中证型总结为以下5个证型,其证候频次分布如图2及表2。
瘀阻胞宫型:包括瘀阻胞宫、胞宫瘀滞、血瘀型、瘀血不尽、瘀血郁结、瘀血内阻、气滞血瘀、气血瘀结、气血瘀滞、气血蕴结、郁怒伤肝、肝脾郁结;
气虚血瘀型:包括气虚血瘀、气虚、气血虚、气血虚弱、气血亏虚、气血两虚、气虚肾亏、气虚不摄、脾虚气陷、肾气不固、脾肾两虚、脾虚不摄;
湿热瘀阻型:包括湿热瘀阻、湿热壅滞、胞宫湿热、湿热血瘀、湿热蕴结、外感热邪、热毒内蕴、湿热夹痰、血热挟瘀、热毒瘀滞、血热、瘀热互结;
阴虚血热型:包括阴虚血热,迫血下行、阴虚火旺、阴虚内热、气虚血热、阴虚肝热;
寒凝血瘀型:包括寒凝血瘀、肾虚血寒。
①瘀阻胞宫型:主要有桃红四物汤[16]、生化汤[23]、血府逐瘀汤、失笑散[6]等;
②气虚血瘀型:主要有生化汤合八珍汤[13]、补中益气汤[7]、归脾汤[5]、固本止崩汤[12]、圣愈汤[6]等;
③湿热瘀阻型:主要有五味消毒饮[24]、解毒生化汤[19]、大黄牡丹汤[13]等;
④阴虚血热型:主要有八珍汤合保阴煎[24]、两地汤[16]等;
⑤寒凝血瘀型:包括生化汤加减、温经汤等;
图2 文献各证型频次
表2 各证型频次及频率表[n(%)]
从统计出的症候要素及总结的证型来看,瘀、虚、热是该病三个主要病理因素。其中“瘀”为中心环节,可存在于其他证型中,贯穿病程始终。临症常出现虚实夹杂、瘀热互结的复杂病机,无论虚实、瘀热,终因堕胎损伤冲任而发病。本病的主要病机为瘀阻胞宫、血不归经,冲任损伤不固;病位在胞宫;病性属本虚标实。
本文从文献的角度对药物流产后阴道流血的症候要素及辨证分型做了初步探究,并且通过查阅相关书籍[4-6,25]归纳出本病的辨证分型及病因病性,为临床上进行辨证论治提供一定的依据,由于纳入的文献数量及搜索年限有限,本文研究结果与临床实际可能有所出入。因此,本文研究结果仍需进行临床试验进一步验证及修订,对于本病的辨证论治分型研究还需进行进一步多样本、大范围的检索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