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上林,毕 艳,张祝华,冯洁昕,叶少锋,张 硕
(1.天津市植保植检站,天津 300061;2.天津市西青区植物保护站,天津 300380)
番茄作为天津地区设施蔬菜的主要栽培作物之一,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番茄病毒病在番茄生产中发生普遍,一旦发生后防治较难[1]。随着栽培面积和番茄品种的增多,种植方式的多样化,病毒及其传播介体更容易越冬越夏,致使番茄病毒病的发生日趋严重[2]。病毒病发生时蔓延迅速,番茄植株生长发育受阻,产量和品质均会降低,严重时甚至造成绝收,在流行年份部分地块发病率可达100%,已成为危害夏秋季节番茄的首要病害[3]。甾烯醇是一种从棉籽内提取的天然抗病毒物质,作用机理独特,高效、对环境友好,可应用于绿色农业生产,保障番茄的高产优质[4]。
通过研究0.06%甾烯醇微乳剂与目前防治番茄病毒病普遍应用的8%宁南霉素水剂、4.3%辛菌·吗啉胍水剂进行防效对比,旨在为天津棚室番茄病毒病的防治提供借鉴,以保障番茄生产的质量和效益。
0.06 %甾烯醇微乳剂(陕西上格之路生物科学有限公司);8%宁南霉素水剂(德强生物股份有限公司);4.3%辛菌·吗啉胍水剂(菏泽北联农药制造有限公司)。
供试作物为番茄,品种为“传奇69-15”。
试验在天津市西青区辛口镇第六埠村设施园区进行,是天津市菜篮子工程基地,棚室成方连片,地势平坦,排灌配套设施齐全。土壤质地为壤土,肥力中等偏上,田间管理基本一致。
2018 年3 月5 日定植移栽。试验设0.06%甾烯醇、8%宁南霉素水剂、4.3%辛菌·吗啉胍水剂、清水空白对照4 个处理,每个处理重复3次,重复间设保护隔离区,随机区组排列,小区面积30 m2。采用台州市广丰塑业有限公司生产的3WBD-16 电动喷雾器,以茎叶喷雾方式施药,各处理分别按照供试药剂说明书推荐使用浓度喷施1 次,7 d 后再喷施1 次,共施药2 次。第一次施药时间为2018 年4 月28 日,各处理药剂用量见表1。
表1 各处理药剂施用量
每次调查防效的同时,检查是否有药害,观察番茄植株是否出现变色、坏死、萎蔫等药害症状,如果有需要记录受害症状。
每小区随机5 点取样,每点调查10 株,记录各级病株数,计算病情指数。第一次施药前调查病情指数,施药后7 d 进行防效调查。试验数据采用 DPS 软件Duncan’s 新复极差法进行统计分析。
病情分级标准:0 级—无症状;1 级—明脉、轻花叶;3 级—心叶及中部叶片花叶;5 级—心叶及中部叶片花叶,少数叶片畸形、皱缩或植株轻度矮化;7 级—重花叶,多数叶片畸形、皱缩或植株矮化;9 级—重花叶,叶片明显畸形,植株严重矮化,甚至死亡[5]。
病情指数=∑(各级病株数×相对级数值)/调查总株数×最高病级数×100;
防治效果(%)=(对照病指-处理病指)/对照病指×100%;
0.06 %甾稀醇微乳剂于番茄病毒病初发期开始施药,整个试验过程共施药2 次,通过观察各处理小区番茄的生长情况,未发现药害症状,说明0.06%甾稀醇微乳剂在产品标准剂量使用范围内对番茄的生长是安全的。
由表2 可知,0.06%甾稀醇微乳剂、8%宁南霉素水剂和4.3%辛菌·吗啉胍水剂对番茄病毒病均表现出了一定的防治效果,第1次施药后7d防效分别为38.79%,25.45%和20.69%;第2次施药后7d防效分别为62.32%,40.58%和35.50%。0.06%甾稀醇对番茄病毒病的防效显著优于对照药剂8%宁南霉素和4.3%辛菌·吗啉胍。
表2 各处理对番茄病毒病的防治效果
调查中发现,0.06%甾稀醇于番茄病毒病发病初期间隔7 d 连续施药后叶片基本展开,新叶片基本无病毒病症状。甾烯醇作为天然抗病毒物质,作用机理独特,高效、安全、无残留,属于植物源新型安全农药,能有效控制番茄病毒病的发生和传播,防治效果相比目前天津地区市场上应用的以宁南霉素、吗啉胍为主要成分的同类农药产品具有显著优势,可应用于绿色农业生产,保障番茄的高产优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