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教育信息化2.0时代的好校长

2019-10-28 01:49杨红
人民教育 2019年16期
关键词:校长信息化信息技术

杨红

推进中小学信息化发展校长应具有的素养和能力

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学校教育信息化面临不同的典型问题(如表1所示),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在于提升校长的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

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在信息化时代同样具有意义。一个对信息化时代没有前瞻意识的校长不是好校长,一个不能将信息技术转化为学校生产力的校长不是好校长,一个不能付诸行动、勇于实践创新的校长也不是好校长。在新时代,校长更应具有必备的信息素养和与之相关的关键能力。我们认为应该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信息化规划与发展能力,全面整体把握教育信息化发展节奏和节点

在学校信息化网络环境建设方面,校长要从整体上把握学校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校长要有超前规划、分步优化的能力,湖北省武汉市江岸区长春街小学早在2013年新校区建校之初就制定长远规划,经历了一个由“物——技术——人”的认识过程,通过顶层设计,不断构建和完善适合本校的管理平台,逐步加强对教学过程的监测。学校信息化环境的建设不再仅仅追求设施设备的高大上,而是从注重“物”向注重“人”转变,从注重数量增长向注重质量和效果提升转变。经过几年的建设,学校在宽带网络、数字化设备、智能图书馆等方面均取得了突破性发展。值得一提的是,学校创建的“智能与创造发展中心”,包括慕课系统和“创童空间”“梦工厂”“乐高教室”“未来教室”“虚拟演播室”等信息化特色教室,能够从多方面满足学生在信息化条件下的个性化学习需求。

在学校教育信息化发展目标确定方面,校长要善于整体规划学校的信息化发展愿景,可与高校研究团队、教育信息化专家以及企业专业技术人员共同制定长期规划。校长还要有分步推进的策略,因为教育信息化发展不能一蹴而就,而是慢慢积累和不断成长的过程。校长更要有软硬件两手抓的意识,虽然学校信息化建设每年硬件、软件发展目标和重点不同,但相互支撑,要同时起步,同步发展。在硬件分步优化建设的同时要进行教育信息技术软实力建设,如教师信息技术培训与教师信息化理念转变同步;教育云空间建设与平台资源建设同步;教学新工具应用与教学方式的变革同步。

(二)信息化组织与管理能力,建立制度机制赋能教育信息化发展新路径

在團队建设方面,中小学信息管理团队是否有战斗力,对于学校的信息化教改成败具有关键作用。长春街小学从改革启动伊始就组建了由校长牵头、各处室主任参与的学校教育信息化领导小组;下设多个专门的技术团队,如教育信息发展中心维护全校的信息化教学环境并提供技术服务,教育资源建设中心解决全校数字资源建设与共享中遇到的难题,由信息技术教师及年级组电教组长构成的信息技术团队负责各年级教师信息技术培训。所有团队建设的目的是让信息技术服务于人的发展,服务于学校的发展。

在制度设计方面,发挥制度赋能效应,优化管理流程,提升管理效率。我们研究制定有关信息技术应用的管理制度、考核制度和激励机制。学校出台了五个“硬规定”,保障人人参加网络学习空间应用的研究活动,每学期人人录制至少一节“信息优课”并上传云空间,名师工作室、学科教研组要在云空间定期开展网络教研,教师要利用“家校帮”“教学助手”等应用开展实践性作业和分层作业的设计与研究等。“以赛促培”则是我校提升教师信息素养的亮点举措。学校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全国各级各类信息化教学应用比赛,并为参赛选手配备了由信息发展中心电教人员、学科骨干教师、分科行政管理人员组成的智囊团。

在机制创新方面,我们认识到一所学校的教育信息化仅仅靠几个信息技术能手是无法规模化发展的,势必要调动全体教师的积极性,人人都要成为信息技术能手。学校建立了三级培训体系——校本培训、种子教师培训和高级研修。校本培训主要针对教师技术层面的基本应用与操作,如“教学助手”的使用,包括如何在“教学助手”中开展备课、制作PPT等;种子教师培训主要结合教学设计、说课和公开课展示,培养一批能在全校发挥引领和辐射作用的种子教师;高级研修则侧重培养研究型、专家型导师。此外,学校还制定了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十级能力水平认证”机制,定期举行专项培训。在培训内容上,选择与教师教育教学息息相关的电子白板、“家校帮”、电子书包等设备、软件的培训,并与教师的评聘考核及职级晋升挂钩。

(三)信息化应用与创新能力,坚持应用驱动和全方位发展

学校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核心是实现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必须坚持应用驱动的基本方针,校长要有持续的学校信息化应用创新能力,要有将信息技术与课堂整合的能力、信息技术与课堂融合的能力、信息技术与课堂跨界的能力。我们的思考与实践包括:

在教育云空间建设方面,需要校长以执行力促进学校教育云空间建设常态化、应用规模化。学校制订《长春街小学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以教师空间建设和应用为基础,有针对性地提供教学资源和学习工具,以教师空间的教学应用为先导,逐步带动学生学习空间建设和应用。“人人有空间,人人用空间”在长春街小学已是一种常态。

在信息技术课堂应用方面,需要校长以研究力撬动课堂教学方式的深度变革。最初,校长鼓励教师运用“翻转课堂+‘互联网+”的设计理念,依托武汉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进行课堂教学改革。随着信息化技术手段的不断更新,学校教师已经逐渐过渡到应用电子书包、微课或微视频、3D、vR设计软件等多种技术手段进行授课,实现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现在,长春街小学的课堂以学生学习为中心的学习方式不断生成与创新,课堂更具开放性、自主性、互动性。

我们开展了基于信息技术支持下的课堂教学方式研究,形成了几种教学模式:毛玲老师在数学特色教室应用互联网+移动学习终端,执教数学课《旅游中的数学》;在科学创新教室,基于任务驱动情境学习模式,魏娜老师应用电子书包、互联网+虚拟搭建软件等多种技术手段,执教科学课《设计制作小赛车》;基于人工智能技术,张燕老师在执教语文课《神奇的机器人》时引进了小艾机器人、语音测评;基于教育云平台,冯菲老师执教综合实践课《小鬼当家一机走天下》,利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完成一份“愉快的周末”方案……

在构建多元化课程方面,需要校长以创新力助力学生自主学习和多元智能的开发。按照“学校顶层设计+教师自主开发”的模式,学校构建了由文化之旅、艺术之声、儿童太极和创想王国4大特色课程与N类兴趣课程组成的“4+N”课程框架体系,开设了涉及人文与艺术、运动与健康、智能与创造等内容的90多门课程,满足学生个性和兴趣的多元发展。其中最具特色的是应用互联网+开源软件,将创客实践渗透到课堂。

(四)信息化学习与服务能力,突出以人为本的家国情怀和社会责任

校长要做教师学习的引领者。随着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不断发展,新一轮科技革命在萌芽。校长要具有开放的思维、包容一切的胸怀、持久的学习力,要向时代学习,向技术学习,向同行学习,努力了解当今信息化发展的方向以及与之相关的背景知识及教育教学理念。

校长要做学校发展的管理者。校长的信息化学习与服务能力能够有效带动学校教师的信息化学习与服务能力,使得教师自觉利用信息化设备提高自己的教學效果。长春街小学教师的信息化学习与应用水平不断提升,目前所有教师都会熟练地使用云空间,并把教育云空间当作课堂教学变革的助手;能够利用信息化设备与资源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帮助学生从“传统学习方式”向“智慧学习方式”转变。

校长要做社会发展的服务者。校长应该思考,如何搭建信息化路径、互联网平台,让学校的教育职能服务于家长、服务于社会、服务于国家。“孩子剧团”是长春街小学的一张文化名片,学校打造了校园“孩子剧团”陈列馆和网上平台、微信公众号,不断扩大服务范围和影响力。我们还创新家校育人模式,将家长学校与微信自媒体结合,建立家校网络直播平台,开播“春天讲坛”,将家庭教育、家校沟通中热点难点问题的解答,用朗读、荐书等形式以微信公众号推荐给家长,通过信息技术扩大学校为社会、为家长服务的辐射面。

(五)信息化评价与导向能力,推动学校教育信息化规模化、数据化发展

学校教育信息化发展需要依靠评价驱动,要定期对学校的信息化发展进行考核,发现并反思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制定相应整改措施。校长必须有评价驱动发展的理念,有对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程度、学生信息素养、学校信息化网络环境等多方面内容进行评价的全局视野。

在评价方式上,我们借用高校、企业、专家团队的力量,通过第三方评价的方式促进学校教育信息化可持续发展;在测评工具上,学校引进智慧课堂实时测评系统,通过对一堂课上教师讲授、学生自主学习所占用时间的大数据和师生微表情、行为状态等测评,辅助评价课堂是否以学习为中心;通过建立数字化学生成长档案,实现大数据对学生学习质量的全方位跟踪和评估,发挥评价的导向功能,使教育信息化发展始终在科学、健康的轨道上进行。

未来社会需要中小学校长进一步提升素养和能力

(一)观念的转变,从“工业化教育”到“智慧教育”的思维转向

校长是学校信息化工作的组织者。加强信息化领导力建设源头在观念,思维决定行动,只有转变了思维方式,才会真正把教育信息化的理念融入教育教学、管理服务等各方面。当前学校的教育教学方式和管理服务模式正在经历一场数字化、网络化、全球化的历史性变革。依据创新扩散理论,具有影响力的人为人们提供资讯与建议,容易正式或非正式地影响他人的态度或行为。因此,在教育信息化的创新实践中,校长要通过观念的转变,通过新理念的影响力,正式或非正式地影响学校更多的教师,进而推动学校教育信息化健康稳定发展。

(二)能力的晋级,让个人信息素养和治理水平全面提升

为保证学校教育信息化的持续发展,校长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素养和能力。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继续努力: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保持自主学习力和自我发展力;要坚持应用驱动的理念,持续调动学校课堂教学常态化应用和规模化发展的内生力;要学会跨界融合思维,多向专家和信息技术能手学习,提升个人信息技术能力;要善于结合学校文化品牌打造,保持不断实践和持续创新;还要整合资源搭建平台,在人工智能、虚拟技术和物联网、传感器研究等前沿技术方向上下功夫,开发多元智能课程;总体而言,还要通过参观、学习、借鉴示范学校的管理经验和模式,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信息化综合素养与实践创新能力。

(三)实践的考验,以实际行动创新学校教学和管理实践

校长是学校教育信息化工作的践行者。校长应明确教育信息化2.0时代的育人要求,在教育信息化工作的推进过程中,要敢为人先,勇于实践,不断挑战自我,不断总结反思;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构建智能教学系统,让学生可以根据自身发展进行个性化选课和学习;组织教师参加培训,推进教师运用信息技术开展启发式、探究式、参与式等多样化教学活动,研发个性化校本课程;建设数字化学习环境,部署教育云平台,真正实现学校教育信息化从融合应用向创新发展的高阶演进。

作者注:感谢华中师范大学吴砥教授、武汉市教科院丁军老师对本文的指导。

(作者系湖北省武汉市江岸区长春街小学校长)

责任编辑 邢星

猜你喜欢
校长信息化信息技术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思考
巧学信息技术课程
浅谈初中信息技术项目式学习教改实践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巧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效率
“一核三轴”:信息化时代教学管理模式的探索
校长的圣诞节这花是你的吗?(一)
校长老爸有点儿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