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枫
7月22日,2019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下称交流周)在贵州省贵安新区开幕。来自中国和东盟国家以及特邀伙伴国的2000余名中外嘉宾、代表参会,围绕“深化务实合作 共享发展成果”这一主题,共续教育合作友谊,促进中国—东盟更大范围、更高水平、更深层次的合作交流。
中国与东盟国家教育合作基础深厚
据悉,教育交流周已被列入《中国—东盟战略伙伴关系2030年愿景》和《澜沧江—湄公河合作五年行动计划(2018—2022)》,成为双方在教育领域重要的机制化交流合作平台。双方赴对方国家办学稳步推进,学生、学者双向流动势头强劲。在工科大学联盟、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联盟等机制下,双方高等教育合作不断深入。目前,中国学生赴东盟国家留学人数超过9万人,中国高校已开启东盟国家所有语种专业,东盟国家开设了70多所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
贵州省省长谌贻琴在开幕式上表示,近年来贵州着力推动与东盟国家的教育开放合作,贵州大学等36所高校与东盟国家85所高校及教育机构建立交流合作关系。在贵州的留学生中,来自东盟国家的留学生占71%。她希望,贵州与东盟各国进一步深化在教师和留学生互派、科技创新、技能人才培训等方面的合作,将双方教育合作推向新台阶。
教育部副部长田学军在致辞中指出,中国与东盟关系已进入全方位发展的新阶段。教育交流与合作在双方共建“一带一路”、深化人文交流中发挥着基础性、先导性作用。他倡议,双方要继续推动学生双向流动,打造中国—东盟职教共同体,推动建立中国—东盟科学技术工程与数学教育合作联盟。
自2008年以来,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已经逐渐发展成为中国与东盟国家教育合作和人文交流的高端平台,为中国与东盟国家在教育、文化、体育、卫生、旅游等方面的合作搭建了“桥梁”。
2019年东盟轮值主席国泰国驻昆明总领事馆总领事妮媞瓦娣·玛尼绲说:“在中国,贵州将大数据等先进技术广泛应用于农业、物流、执法、职教、旅游等多个领域,促进脱贫攻坚,改善民生,并以此闻名全国,这个例子值得其他国家和地区借鉴。”
妮媞瓦娣·玛尼绲表示,教育是中泰长期合作交流的重要内容,希望双方的教育合作能够切实助力泰国经济发展,如中国在大数据发展上积累了经验和优势,希望通过交流周促进双方的大数据人才交流合作,助力泰国4.0战略以及东部经济走廊建设。此外,教育合作可以涵盖高等教育、职业教育、早期教育、大学创新创业、医学教育、校际合作、语言文化等各个领域。
柬埔寨教育体育青年部国务秘书图维萨索表示,通过“一带一路”倡议,近年来柬埔寨迎来很多到此投资、工作、学习的中国朋友。他认为,中柬在教育方面,尤其是高等教育方面的合作更为活跃、更具吸引力。
缅甸克耶邦发展和社会事务部部长昂觉泰认为,交流周不止是一个教育合作交流平台,也是一个重要的文化传播平台,促进东盟国家、“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交流互动。
校企合作培养“一带一路”人才
交流周期间,“一带一路”人才培养校企联盟和留学中国预科教育联盟发布了“共建‘一带一路国家‘政府参与、校企合作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成果”:多国政府与中国高校、中资出海企业达成人才培养合作。
2017年,在第十届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期间,留学中国预科教育联盟联合中国—东盟教育培训联盟,以及知名中资出海企业发起成立了“一带一路”人才培养校企联盟,旨在通过对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和改进,为“一带一路”沿线各国企业培养和输送国际化、本地化专业人才。
两年来,“一带一路”人才培养校企联盟积极拓展与世界各国政府的关系,先后促成墨西哥、乌兹别克斯坦等国政府与中国高校和中资出海企业的合作。其中包括:墨西哥全国总商会、西北工业大学及阿里巴巴集团的合作,举办“墨西哥学生跨境电商大赛”;墨西哥九大州政府与联盟成员大学签订人才培养项目意向书,选拔优秀墨西哥学生到中国学习;留学中国预科中心项目已在乌兹别克斯坦顺利落地成立,作为中乌教育交流的重要平台。
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组委会执行秘书长刘宝利表示,这些合作标志着“一带一路”人才培养校企联盟在不断的实践中,逐步建立起了“政府参与、校企合作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即政府、大学和企业三方“联合选拔、联合资助和联合培养”模式,打造“留学中国”新模式。
马来西亚传媒大学创意多媒体学院院长黄志安表示:“交流周打造了一个很好的对外交流平台,让我们了解更多的高校、认识不同的人,通过相互交流,寻找合作机会,实现互利共赢。”
黄志安透露,此次活动上,马来西亚传媒大学与贵州民族大學等三所高校签署了合作协议。他建议,下一届交流周,中国国内大学可以联合国外大学,举办高校文化建设展览,促进不同国家高校间的交流合作。
AZRUL HASYIMI是马来西亚Universiti Teknologi PETRONAS 国际处负责人,他表示,通过交流周搭建的平台,东盟和贵州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跨越山与海,到异国他乡学习知识、增长见识。他希望,借助这个平台,与更多贵州高校接洽,寻找合作机会,开展学生、教师互派,招生、科研等多方面合作。
GET联盟为东南亚国家培养数字化人才
本届交流周上,来自8个国家的20所高校和培训机构加入阿里巴巴“全球跨境电商教育联盟”(下称GET联盟,Global Ecommerce Talent Program),旨在加强教育与企业界的互动,从本科生开始培养实践型数字人才。
中国互联网发展深刻影响了东南亚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大学生的职业选择。2018年,阿里巴巴宣布成立GET联盟。短短一年,成员数量增加了60%多,多国高校从GET联盟中学习到中国互联网理念和实操经验。
马来西亚拉曼大学博士王慧燕说:“通过GET项目,我们的教师和学生不仅受益于阿里巴巴生态系统的专业知识和经验,还将受益于与其他国家教育同行互动合作的机会。”
相比传统的课堂教学,GET项目更注重实践,学生们需要完成电商企业实习,并通过模拟电商平台仿真运营店铺,获得“实战经验”。完成学业后,学生将同时获得所在高校学位和阿里巴巴GET跨境电商资质认证证书。
黄文姬和陈紫薇是首批GET联盟高校西北工业大学跨境电商专业的大一留学生,两人从淘宝电商“三只松鼠”“良品铺子”的成功案例中找到灵感,把自家在马来西亚的渔产搬到线上,通过社交平台上推广健康鱼皮零食,在此次交流周上获得了阿里巴巴首届GET学生创业大赛第一名。
马来西亚双威大学的王礼德老师则带领学生组建了Venus项目,为男女社交提供礼品推荐、约会建议、交友咨询等一揽子服务,治愈当下年轻人的社交恐惧症。
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黄明威表示:“人才是各国发展数字经济的软实力。不少‘一带一路及eWTP共建国的教育部及高校均表示,愿意与阿里巴巴合作培养本国数字经济人才。尤其是马来西亚在与阿里巴巴达成eWTP合作后,相关交流培训项目从政府到企业界、创业者、高校已密集开展。”
从就业市场上看,电商人才亦炙手可热。阿里巴巴国际站调研显示,马来西亚、越南等国有超过50%商家有电商人才需求,具备电商平台运营能力、数据分析能力的人才尤受欢迎。
目前,GET已在马来西亚、卢旺达、澳大利亚、以色列等12个国家,与83所大学和培训机构展开合作,共有近1.3万名学员接受了相关培训,获得GET认证的学员超过3000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