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晓茹 马兵
在人工智能的概念被提出之前,其实最早出现的是“机器智能”一词,它在维基百科上被认为是“人工智能”的同义词。1950年,阿兰·图灵在英国杂志《心》上发表了一篇最早系统化论述机器智能的文章“计算机与智能”。文章提出了“图灵测试”:如果一台机器能够与人类展开对话而不能被辨别出其机器身份。则称这台机器具有智能。
·由約翰·麦卡锡、马文·明斯基和香农等人一同发起的达特茅斯会议被认为是人工智能的起源。在这场人工智能夏季研讨会上,“人工智能”被正式提出和讨论。虽然计算机科学家们最终没有达成一个普遍的共识,但是这场大会在人工智能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
·单层感知机模型由于无法解决线性不可分问题(如异或门)遭遇科学家批判。加之当时计算能力的低下,无法支持神经网络所需的计算量,许多机构不愿拨款支持AI研究,AI于20世纪70年代初期进入第一个寒冬。而到了80年代末,由于个人电脑的繁荣发展,AI硬件的市场需求突然下跌,第二个AI寒冬也到来了。近20年的停滞,导致AI踌躇不前。
·国际象棋机器人深蓝战胜了国际象棋特级大师卡斯帕罗夫,引发世界轰动。这也是人工智能历史上计算机第一次战胜人类。实际上,早在1994年,深蓝首次挑战卡斯帕罗夫败北,当时它采用的是暴力搜索算法,速度很慢。而后,IBM团队对深蓝进行算法升级改造,才得以战胜人类国际象棋世界冠军。
·阿里在云栖大会上发布了杭州城市大脑2.0。城市大脑是一个智慧城市系统,能将散布在城市各个角落的数据连接起来,并通过对大量数据的分析和整合。对城市进行全域调配。根据数据显示,在全国最拥堵的城市排行榜上,杭州从2016年的第5名下降到了2018年第二季度的第57名,杭州的城市交通拥堵状况明显得到缓解。
·国务院印发了《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提出了面向2030年中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的指导思想、战略目标、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
·基于早期的神经网络理论,康奈尔大学教授弗兰克·罗森布拉特提出了“感知机”(Percept ron)模型。感知机是第一个用算法来精确定义的神经网络,具有自组织、自学习的能力。后来,感知机成为了许多神经网络模型的基础。
·受图灵测试的启发,人类历史上第一个聊天机器人ELIZA诞生了。ELIZA作为早期的自然语言处理(NLP)计算机程序,能够模仿罗杰斯学派心理治疗师与人类展开对话。虽然ELIZA看起来很笨拙,但当时很多人和它对话时,却分不清它是人类还是机器。
·谷歌公司的约瑟夫·欧赫博士研发了一款汉英机器翻译系统。因为采用了机器学习的概念,该语言翻译系统的性能比第二名南加州大学的系统性能提高了近5个百分点。这开创了使用人工智能概念辅助翻译工作的先河。此后,各大互联网巨头公司利用人工智能开发了功能丰富的多语言机器翻译系统。
·苹果公司将私人助理应用Siri引入iPhone4S,移动端个人助手开始进入大众视野。人们开始通过语音操控自己的手机,与Siri互动聊天。不同于早期的ELIZA等聊天机器人,Siri借助了机器学习与自然语言处理等人工智能技术达到对语言文字的理解,能在复杂的现实场景中更好地服务人类。
·谷歌团队研发的AlphaGo机器人以4:1的比分击败了围棋世界冠军李世石,随后在2017年5月又以3:0的比分战胜了中国九段棋手柯洁。这两次人机大战让人工智能走入千家万户,引发了人们学习人工智能的热潮。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通过立法将无人驾驶汽车上路合法化,不过为了安全性,车上需要配备安全员。随后几年,包括百度、谷歌在内的国内外互联网公司都开始自主研发无人驾驶技术,渴望在无人驾驶时代到来前占据一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