乜桂菊
作为艺术创作的一种,写作的灵感来源于生活。丰富多彩的生活素材是夯实写作基础的必要条件。在引导学生写作训练的同时,教师应注意引领学生感受、体验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欣赏身边的美好事物,用心感受五彩缤纷的世界,在生活中挖掘生动鲜明的事例,丰富文章的主体脉络,从根本上改变学生无事可写、写作无情感的现状。那么,如何让学生从生活中挖掘写作素材,让学生有事可写、有情可叙?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学生进行引导。
五彩缤纷的社会生活是学生很好的写作素材。只要是自己听见、看见或亲身经历的事情,都可以作为第一手的写作素材进行加工创作。一位名师曾说:“其实,空山鸟鸣,础润月晕,雨打窗棂,八面来风,一瓣,一笑,一缕,一思考,一闪念,都可以入诗入画入文,关键在于有无我的心意在里面,有无我的个性在上面,有无我的思考在深层。”路边淡雅的田园景物、熙攘的闹市人群、乡间邻里的香火气息、繁华街巷的灯红酒绿等,这些就发生在我们身边。文学作品要反映社会生活,社会生活又必须由人来参与。人的喜怒哀乐等一切感情是通过具体事情来表现。笔者曾带领着学生们来到田野中,让他们亲身经历田园风光的恬静淡雅,亲眼看见劳动者的辛苦,带领他们走进田园生活,生活在校园中的孩子们往往很难有这样的经历,切实的亲身体验会加深他们对写作的理解,也会提高他们的情感和文字表达能力。
富有生机与活力的校园生活同样也可以是写作素材。学生时代,每天总是在校园中度过最长的时光,生病时,老师和同学一句温暖的关怀;上下楼间,同学间友好的问候;遇到困境时,同学们的互帮互助,感动就发生在校园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在一次作文阅卷的过程中,一篇体现同学间关爱之情的作文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文章中提到主人公因为突发急性阑尾炎而疼痛地蜷缩在教室角落,疼痛已经使他无法发出任何声音,一个细心柔弱的女生发现并呼救寻求帮助,最终大家齐心协力将他背到医务室的故事。文章中情感表达之细腻,细节体现之完整,情景的刻画让笔者叹为观止。显然,这位同学是一位留心观察生活的有心人,校园生活是学生时代的真实情景。教师要引导学生留心这些令人感动并且丰富多彩的生活素材,将心中真实的感动真切地融入作文,用心去感受生活。
家庭生活也是学生重要的写作素材。家庭是每一个孩子的避风港。亲情的触摸最能触碰到一个人的心灵深处,创作出来的文章自然发自肺腑。曾经一位同学向笔者请教如何积累家庭生活的素材,他认为,柴米油盐酱醋茶的家庭生活都是些琐事小事,想要抓住却又不知如何下手。面對这样的困惑,我告诉他,家庭生活的方方面面需要用心去感受,看似琐事小事却蕴含了长辈对孩子真切的关爱,那是真正亲情的体现。只要肯花心思琢摩,有关家庭的故事也是极好的写作素材。
教师要引导学生抓住事物的特点,突出观察对象的独特性。艺术文学作品的创作源于生活,且高于生活。深刻的艺术作品突出的往往是生活中的事物诸多方面中最引人入胜的一个方面。教师如何指导学生抓住生活观察事物进行写作?笔者认为,抓住观察事物的重点和特点进行写作是最有效的方法。课余时间,笔者曾和学生们一起来到校园的公园一角,引导学生细致观察花草的特点,培养学生观察和刻画事物特点的能力。
教师要训练学生看待事物的整体能力,反映观察对象的整体连贯性。事出必有因,要想写出的文章主旨鲜明、语意连贯,在观察事物的源头上就要做到分析整体、条理清晰,注重观察对象的整体连贯性。很多学生的作文片面空洞,缺乏真实性或者往往带有偏颇性就是因为没有完整的分析对待事物的整体,往往只看到了其中的一面而忽略了其他的存在。偏颇的论证语言是很难得到读者的认同感的。生活中的事物影响着我们的方方面面,与我们息息相关,有些于我们有益,有些则不然。
教师要训练学生深入观察事物的能力,边观察边思考,增强感受的深广性。只有引导学生观察生活,才能解决学生写作时“无米之炊”的问题。思考总是从观察开始的,贴近学生情感的情景易把学生的观察热情激发出来,唤起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更好更快地进入学习状态。观察的同时,学生往往对细节的忽视会导致发现事物本身本质良机的错失。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观察事务,边观察边思考,这样才能深切地感受到事物的独特性和魅力,让文章富有内涵。
文学作品的语言并非孤立为表意而表述的,它应与作者的情感连为一体。只有把自己的思想感情融入作品中去,才能写出感人至深的文章来。感情由生活迸发出来,于漪老师曾说,文章不应该是硬写出来的,而应像涓涓的清泉那样,从心坎里流淌出来。
朱自清的《背影》字数虽不足1500,但读过它的人,却不能不被它所表现出的父亲对儿子真挚的感情所打动。它为什么这样感人?原因就来自作品感情的真挚亲切……好的文章都是作者浓烈情感的结晶,才能把内心那份真挚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无论是记叙还是议论,推心置腹才能成就动人之作。在学完朱自清的《背影》后,笔者曾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以“亲情”为话题,写一篇文章,有的同学讲述了和父母之间深深的舐犊之情,感情真挚。
源于生活的素材,读者代入感极强,由此创作出的作品一定感人度很高,能够引起读者的强烈情感共鸣。积极健康的情感是激起学生写作欲望最好的铺垫。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培养善于发现美的眼睛,让他们自发地去感知生活中的真善美,用自己笔下的文字勾勒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总之,艺术来源于生活,文学创作同样也来源于生活,情感的迸发来源于生活。引导学生感受生活,加强他们的思维训练,激发他们对生活的热爱。语文教育思想的实践证明,实践、思考、写作结合,形成和谐协调的教育研究新格局,拓展了学生创新思维的视野,必将充分发挥文学的认识、教育和审美作用,提高中学生文学鉴赏的综合素质,切实提高学习效率,激发学生对于写作的热爱,真正让学生感受到文章中的情感,感受到语言的魅力,最终服务于自己的写作水平的提高。学生用自己的笔墨勾勒出生活中的真善美,提升了文章的丰富度,也提高了学生的写作水平。
(作者单位:河北省衡水市桃城区邓庄中学)
责任编辑:李莎
lis@zgjszz.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