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阅读的核心是培养幼儿独立阅读的能力

2019-10-28 02:51祝士媛
中国教师 2019年10期
关键词:图画书幼儿教师

祝士媛

人的成长过程中不能没有文学作品的熏陶。图画读物(日本称为绘本)是幼儿最早阅读的文学作品,是他们在人生道路上最初见到的书。阅读理解图画书,可以帮助幼儿开阔眼界,增长知识,学习社会交往规则,发展幼儿的观察能力、语言能力、思维能力、审美能力,并且促进其情感发展。例如,许多外国图画书中有很多奇形怪状的怪兽形象,它会启发幼儿思考是否有这种物种,帮助幼儿发展想象力和创造力。可以说,在幼儿从自然人发展为社会人的过程中,图画书起到了多方面作用。

开展早期阅读研究比较早的是美国。美国非常重视儿童图画书对儿童的影响,美国图书馆学家姆亚曾说:“儿童从图书和故事中所获得的印象是永恒不灭的,同时也是非常微妙的……一个人对于艺术的认识、想象力的培养,对异国产生人类的共识、共感等胸怀,都是从阅读图画书萌芽的。”新西兰图书馆馆员怀特在《关于孩子们的书》中曾说:“图画书是孩子们在人生道路上最初见到的书,是在漫长的读书生涯中所读到的书中最重要的书。一个孩子在图画书中体会到多少快乐,将决定他一生是否读书。儿童时代的感受,也将影响到他长大成人以后的想象力。”

一、早期阅读的性质

幼儿阶段认知的重要特点,是通过“听”的途径学习周围的事物。早期阅读则是要幼儿从听故事或者复述教师讲故事转向一个新的领域—在成人的启发与帮助下,逐渐学会自己独立阅读图画书,读后能将书的内容讲出来。

鉴于在有些情况下,教师和家长会混淆早期阅读与儿童文学作品欣赏活动的性质,所以在这里有必要将两者的性质加以区分。

在没有开展早期阅读以前,幼儿园对幼儿进行的文学作品教育,主要是教师讲故事、幼儿学习复述和表演故事;幼儿欣赏和学习朗诵诗歌、散文。在这些教育活动中,教师是主导者,幼儿基本上是被动学习。早期阅读的活动形式,则是由教师给幼儿讲图画书,逐渐过渡到教师和幼儿共读图画书、幼儿和同伴共读、亲子阅读等形式,让幼儿由被动学习,逐渐转变为主动学习、独立阅读。

培养幼儿的独立阅读能力,教师一对一地指导较合适。鉴于当前我国幼儿园现状,班级人数较多,教师一对一进行指导困难较大,我认为亲子阅读可能更适合幼儿独立阅读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图画书中汉字的认读,家长在亲子阅读中可以及时给予幼儿提示和帮助。幼儿独立阅读是早期阅读的核心目标,通过早期阅读,幼儿从探索画面、认读汉字,到6岁时争取能够读懂一本书,能初步概括一本书的主要内容,一、二年级还要继续培养对图画书内容的概括能力。

二、培养幼儿独立阅读能力的要点

1.重视儿童阅读兴趣的培养

兴趣属于人的内部动机,反映个体认知和探索外界事物的需要,幼儿自己从内心想看书,这可以提高幼儿活动的积极性和持久性。所以,进行幼儿早期阅读教育时,教师与家长要注重培养幼儿对书的兴趣,这可以对幼儿终身热爱读书产生积极的影响。日本有专门给1岁~3岁以内幼儿制作的绘本,目的就是尽早培养幼儿对书最初的印象和兴趣。

2.发展幼儿的艺术观察力

幼儿学会站立后,看到的周围的世界是立体的,而图画书上的内容,则是把立体世界放到了平面上,这对幼儿来说是一件很新奇的事情。许多幼儿最初看图画书时,常常翻过去看背后的一面。因为幼儿在这一页只看到了人的面部,感到很奇怪,于是翻到下一页,寻找人的后脑勺。发展幼儿的艺术观察力,就是引导他们不仅能观察周围的立体世界,也能逐步学会辨认平面画面上的人、物,确定平面画面里的是什么人、什么地方、什么时间、在做什么,逐渐理解画面反映的情节的前因后果。

心理学认为艺术观察力是一种持久的知觉,也叫思维的直觉,包含理解和思考的成分。南京师范大学一位心理学教授认为幼儿观察图画大致分为四个水平:(1)认识个别对象的罗列水平。幼儿只能一个一个地说出画面有谁,至于人物之间是什么关系、在做什么事情,尚不能看懂。(2)空间联系水平。幼儿能根据画面内容、空间关系说出有什么人物,在什么地方,发生了什么事情。(3)因果联系水平。幼儿不仅能讲出画面的主要内容,还能够讲出画面内容的因果关系,即人与人、人与环境、人与情节的关系,以及情节的发展与结果。(4)认识对象的总体水平。幼儿能完整地理解图画,概括画面内容的主题。通常,幼儿要到小学一、二年级时才能达到这一水平。

3.幼兒早期阅读的发展是有阶段性的

教师与家长应该关注幼儿阅读发展的过程:从跳动地翻页到逐一翻页,两岁以前的幼儿小手指不发达,不能一页一页地翻书;能辨识画面的物体名称和主人公;确定画面的地点、角色与环境、角色与角色之间的关系;对书中情节的因果关系有一定的理解;把图画符号转化为语言符号,即能把画面的内容,用比较连贯的语言讲述出来。这个过程是不能机械地用年龄来划分的,而是由幼儿所处的环境,成人为其提供的条件和适时、正确的指导来决定的。

三、教育幼儿真正读懂图画书

1.读懂图画书中的内容

读懂图画书中的内容有两个含义,一是学会对图画书里反映的事物、现象进行探究;二是学会判断、辨别事物的发展过程。有一本图画书叫《小蝌蚪找妈妈》,讲的就是众所周知的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逐渐变成青蛙。开始是一只小蝌蚪,后来是怎么变成一只青蛙的?这是怎么一回事?这就是幼儿需要了解的事物的发展过程。而这个过程中的因果联系,就是幼儿需要探究掌握的部分。

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教师和家长要逐渐引导幼儿理解深层内容。当然,这个深层理解是幼儿水平的深层,跟小学生不一样。婴儿读物没有主题,幼儿准确理解主题比较困难,成人不应该强求。我曾在一所幼儿园里听教师给幼儿讲雷锋的故事,讲完故事,教师问幼儿应该向雷锋学习什么,幼儿们只能说出一些实际的行为,如帮人推砖、帮人买票、送老奶奶回家等。这就是幼儿思维具体形象性的反应。课后,我问这位教师想让幼儿答出什么。这位教师说想让幼儿说出“把困难留给自己,把方便让给别人”。我说那是成人的水平,幼儿达不到。幼儿的思维还处于具体形象逻辑阶段,对熟悉的生活题材理解起来比较容易,对离自己生活较远的故事、抽象的故事理解起来还很困难。

在这里要提及一点,即使是对同一文学作品主题的理解,也会因国家、地区、民族、文化的不同,而产生巨大差异。美国马里兰教育学院院长在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幼儿园给幼儿讲《好饿的毛毛虫》。过后我问她:“这个故事在美国是想让幼儿理解什么?”她说:“要让孩子们知道饿是很难受的,要关心那些没有饭吃的人。”后来我给中国老师讲完这个故事以后,问中国老师这个作品的主题是什么时,中国老师纷纷回答这个故事讲的是毛毛虫变成蝴蝶的过程,还可以学习星期的数字,认识许多食品的名称等,老师们都觉得这是个可以进行科学教育的作品。同一本图画书,两个回答相差十万八千里。

2.体验图画书中的情感

一般来说,教师与家长在给幼儿讲故事时,比较重视情节内容,对文学作品深层次的情感熏陶重视不够。让幼儿感受故事中情节、人物性格的特征,体会人物的情感变化,产生喜悦、担忧、爱戴、同情、尊重等社会情感;求知欲得到满足而产生的喜悦;读懂图画书带来的快乐等,这些情感不仅可以促进幼儿的社会化发展,而且对幼儿作为“人”的全面健康地成长,也会产生积极的作用。

3.对幼儿进行审美教育

图画书图文并茂,以图为主。画面整体丰满、和谐,形象逼真、活泼、可爱,颜色鲜艳、协调等,吸引幼儿深入阅读学习。而随着阅读量的增加,欣赏图画美的能力也会日益提高。我国的《小蝌蚪找媽妈》,美国的《好饿的毛毛虫》《逃家小兔》等作品,都是培养幼儿审美能力的优秀之作。同时,图画书中的文字大都短小精悍,既有具有艺术性的词汇,也有抑扬顿挫的诗歌,幼儿可以在阅读过程中充分感受汉字语言艺术的优美。

4.认读汉字的启蒙

幼儿尚未开始接受正式的识字教育。图画书有画面和故事情节的帮助,有利于教师和家长运用图文对应的方式,引导幼儿自然认读一些汉字,将幼儿已经建立的“字音—字义”的联结,转化为“字音—字形”的联结,把口头词汇转化为书面词汇。幼儿认识一些字以后就可以鼓励幼儿进行独立阅读。成人不要过多指导和干预,只需要在幼儿有困难的时候给予适当帮助即可,让幼儿懂得口语与文字、图画的对应和划分,不断提高独立阅读水平,促进综合能力的发展。

本文系作者在第三届全国小学绘本课程与教学研讨会上的发言,由北京师范大教育学部硕士研究生李爽摘录整理而成。

(作者系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学前儿童语言教育专家)

责任编辑:胡玉敏

huym@zgjszz.cn

猜你喜欢
图画书幼儿教师
幼儿美术作品选登
神奇的图画书
幼儿优秀作品欣赏
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图画书里的格子象
窥见图画书的门道
秋天在哪里
美育教师
幼儿画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