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胜基
“告别繁华都市,来到田间地头;亏欠自家老小,奉献一方热土;‘冷落朋友同事,温暖贫困群众……总有人问我‘到底为啥图啥,我没有心思作精心回答。因为,村民脱贫致富任重道远,时不我待,我要坚定地走下去!”
——摘自宋楠楠日记
作为省城的一名干部,对“三农”情况了解多少?重锤响鼓、惠及百姓,从何入手?如何打赢脱贫攻坚这场硬仗?这些问题如果放在一年半前,刚担任沈阳市康平县二牛所口镇刘家窝堡村第一书记的宋楠楠或许还云里雾里茫然不知。而今,他的回答简短精练——“做一样,成一样!”
刘家窝堡村共有330户、1300人,大多靠天吃饭;全村7000多亩地上种植的全是玉米,旱灾频发;村里无支柱产业,村集体收入账面数字为零,鳏寡孤独老人和留守儿童居多……
人生地不熟,两眼一抹黑。2018年4月,宋楠楠带着满腔热情来到刘家窝堡村,首遇的不是掌声和笑脸,而是兴致勃勃招商引资却屡屡碰壁夭折,还有乡亲们私底下不中听的议论。“还是想得简单了!”宋楠楠在心里这样批评自己。确实,村子的资源情况、优势劣势、群众的实际情况不摸清楚,就想通过引进大企业,让全村人一下子都富起来,显然是不现实的。
“脱贫攻坚是座大山,而我愿做那移山的愚公。从零开始,一件事接着一件事干,只要工作做实了,路子对了,方法得当,搬走贫困这座大山并不难。”宋楠楠开始着手狠抓支部建设,与支部成员谈心交心,向全村41名党员吹响了脱贫攻坚集结号——“如果乡亲们不富起来,我们党员就不算合格党员!”为了党员有个好的活动场所,宋楠楠把自家的家电、沙发、桌椅都搬到了村部;为了节省经费,他亲自动手修缮村部。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党代表接待室、党员活动室、农家书屋相继建立完善。宋楠楠多次组织党员和村民代表到外地参观学习党建工作经验,建立了党员微信群、刘家窝堡村微信公众号,定期推送党建知识,并在网上受理社会保障、证件办理等为民服务事项……
刘家窝堡村穷的根源是什么?家家有本“难念的经”,难在哪里?通过入户调查,宋楠楠一家一家地搞清楚,一点一滴地问明白,每到一家他都尽量多停留一会儿,房前屋后转一转、看一看,“了解得多,心中才有底数,才能找到突破口”。
宋楠楠在走访时发现,一个外来的小商贩每隔两三天就骑着电动车走家串户,乐此不疲地做着“笨鸡蛋”的生意。得知外来商贩上门收购每枚鸡蛋才几角钱,再联想起城里人对“笨鸡蛋”的热衷,宋楠楠眼前一亮:“百姓增收脱贫,这枚小鸡蛋就是我苦寻的‘大突破口。”
说干就干,干就干好。宋楠楠亲自代言,叫响“宋书记扶贫笨鸡蛋”品牌,订制了精美的包装盒,充分利用微商平台大力推销,对各家各戶的鸡蛋统一定价、统一收购、统一销售,保证鸡蛋品质、产量、配送……“宋书记扶贫笨鸡蛋”迅速在网络上“火”了起来,鸡蛋的“身价”翻了3倍多,热销全国各地。借助“笨鸡蛋”的东风,宋楠楠开办了自己的淘宝店铺——“土味康平扶贫馆”,在做好“微商”的基础上加入“电商”,农产品销售品种又加入“笨鸡”、小米、地瓜等特产,建成了助推刘家窝堡村健康快速发展的自媒体平台。仅用了一年时间,宋楠楠就用新思路大胆识、不辞辛苦和80多万元的农产品销售额,令全村百姓刮目相看。
过去,村民们收粮食是件愁事,承包地虽然离家不远,但无“路”可走,开车得多走五六公里,绕过邻村才能把粮食拉回家,经常被邻村人笑话。其实,通往田地有一条田间土路,但一点小雨就能将其变成泥坑密布的“陷阱路”,就连摩托车都只能望“路”兴叹。
“不等不靠,不推不拖,凡有利于百姓的事,就坚决干、马上干!”宋楠楠把村路实情通过微博和微信朋友圈发布出去,许多爱心人士立即伸出援手。
2018年6月1日,这条千人企盼的路终于开工了。然而,那条土路状况实在太糟糕了,拉砂石的大车无法进入,只能把砂石卸在村外。施工队已经就位,可如何把砂石运进去成了当务之急。就在宋楠楠急得直蹦高的时候,各家各户的大门悄悄打开了,没有大喇叭组织,没有村干部号召,群众自发行动起来,拖拉机、手推车齐上阵,一趟又一趟,一点又一点,砂石山终于被“搬”走了……
砂石路建成后,像新生儿一样有了名字——佳澄路,谐音“家成”,寓意大家齐心协力而成。路牌上还有一行小字:“有一天,我会变成水泥路的!”
一年后,砂石路如约变身为水泥路。驻村第一书记宋楠楠也真正“住”进了群众的心坎,群众对他的称呼也由“小宋书记”变成了“有本事的小宋书记”。
但“小宋书记”的本事,远远不止这些。
宋楠楠邀请农业专家来村,对村里的土壤、水文、环境等影响农作物生长的各项条件进行考察并提出了改良意见,刘家窝堡村计划三年内建成蔬菜大棚产业区和1座酒厂;自掏腰包买来新种子,引导群众种植优质小米、地瓜、酒高粱、“水果玉米”等,不承想,“水果玉米”刚一上市便被抢购一空,成为供不应求的“网红农产品”;建成“村民福利超市”,村民可凭参加村集体组织的公益活动和到村部“农家书屋”看书、敬老爱老等活动换取积分,积分可以到“村民福利超市”兑换日用商品;带领村干部配合支教老师,免费开办儿童课后托管班,全村40多名小学生在课余时间有人管、有人教、有收获、有快乐,家长们无不拍手欢迎;如今的村集体收入,账面上的数字虽依然是零,可那是因为钱都被不停地投入到全村产业发展、硬件建设和改善民生上,正在实现良性循环……
“他对我们,真是比对自己的亲人还亲!”在刘家窝堡村“失能老人日间照料站”(以下简称“照料站”),几位大爷大娘拉着记者的手,不停地道着“小宋书记”的好。
通过研究城市居家养老的做法,结合村里鳏寡孤独老人的实际情况,宋楠楠带领全村人和爱心人士建成了这个老年之家。这里有宽敞明亮的娱乐室、休息室和餐厅,为了老人安全,窗台角、门角、墙脚都包了起来,呼叫铃等应急设施和“五星级旱厕”等无障碍设施一应俱全,村卫生室也搬到了老年人身边。村民每天早晨外出务工务农前将家中老人送至照料站,村里聘专人负责照料老人们的日常生活,傍晚子女回来后再将老人接走。这个做法不仅得到了全村村民的响应,更得到了康平县各级组织的大力支持。如今,照料站每天都有20多位老人来这里享受快乐生活。
“照顾上了年纪的老人,是一件担风险的事,你就不怕摊上事吗?”不少人和记者一样,心存这样的疑问。“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心里是有杆秤的。身为共产党员,就得拿群众当亲人,就得有这个责任心。”宋楠楠掷地有声地回答道。
确实,群众和各级组织的眼睛都是雪亮的。“沈阳市身边好人”“沈阳市优秀乡村振兴人才”“康平县第六届道德模范”等荣誉称号接踵而至,宋楠楠的知名度、好评度和村民生活水平都越来越高。采访结束时,宋楠楠认真地对记者说:“我的事情在别人眼里可能是故事,但对自己而言,只是完成本职工作而已,而且以后我会更加努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