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住诗化的记忆镌刻城市与建筑凝固的史诗
——访重庆城市历史文化学者何智亚

2019-10-28 02:10赖永勤
重庆建筑 2019年10期
关键词:渝中区老城重庆

赖永勤

他为他钟爱的城市所做的一切,让我们更有理由热爱这座城市和这里的人民……(采访日记)

何智亚先生在巴南区石龙镇杨家大院采访杨家后人(本刊供稿)

采访何智亚没有丝毫拘束感,相互之间就像老朋友般地促膝谈心.作为一名卓有建树的学者型政府官员,他至今仍然保持了做人、行事低调的一贯作风.他先后主持、承担、参与了重庆10多项重点工程,出版了6本极具历史价值和美学价值的大型专著,在业界取得良好的反响,却仍然保持着谦逊平和的态度.采访完毕后,我不经意地在采访本写下了这样一行文字:他为他钟爱的城市所做的一切,让我们更有理由热爱这座城市和这里的人民.

诗化的记忆

打开何智亚2010年出版的《重庆老城》扉页,记者看到了这样一段文字,"纵观历史烟云,彰显建筑精魂;情系故园山水,意存地灵文脉."再细细翻阅其中,悠久的历史被浓缩在精美的图片中,丰厚的文化被融化在动情的文字里,记者不禁感慨,"这得花费你多少时间,耗费你多少精力?"

何智亚告诉记者,"2000年我出版了第一本记录老城影像的《重庆老巷子》,虽然获得普遍好评,但我认为它更多只是表达了我对重庆即将逝去的老城的深厚情感和美学上的追求,但在深度和厚度上还有提升的空间,于是萌发了《重庆老城》的创作冲动.10年之后,拥有582帧照片、22万字的《重庆老城》终于付梓,算是了却了我的一桩心愿."

作为高66的 "老三届",1969年下乡当知青,1972年返城,1977年考上重庆建筑工程学院(现合并到重庆大学),4年系统的大学教育,使他对城市历史上升到学术上的认识.从上个世纪80年代末开始关注重庆开始逐渐消逝的历史建筑,至今已经20余年.在繁忙的工作之余,他利用节假日的休息时间,奔走于巴山蜀水、小街陋巷、深宅大院、僻壤荒郊、崇山峻岭,凡是有建筑美学价值和历史人文典故的建筑,几乎都逃不出他那善于发现美的眼睛和长于表现美的镜头.

在采访中,他和记者算了一笔帐,《重庆老巷子》《重庆古镇》《四川古镇》《重庆湖广会馆历史与修复研究》《重庆湖广会馆》《重庆老城》等6本专著,加上即将出版的《重庆民居》共有1500多幅图片,80多万文字.这些图片是从数千幅照片中精选出来的,文字则是经过大量详实考证采访之后,字字句句用心写成.如此巨大的工作量,付出了他十几年的心血.何智亚说,"由于多年的爱好和研究方向,我更侧重从建筑、历史、人文的角度来探寻、审视、解读老街老巷老建筑,发掘其厚重的人文内涵和历史沧桑."

何智亚的专著得到文史界、建筑界、摄影界、美术界、甚至包括旅游界的极度好评,称它"具有历史和美学双重价值."

是啊,我们真该感谢何智亚,他用镜头和文字所记录的一切,为重庆这座有着3000多年历史的城市留下了一份珍贵的档案,为子孙后代留下了一笔极其宝贵的精神财富.

凝固的史诗

如果说何智亚的6本专著为重庆城市建筑的历史与文化留下了一笔平面档案,而他主持、承担、参与的重庆10多项重点工程,则为重庆留下了一笔立体档案.限于篇幅,在这里只对部分重点工程作一个简单的介绍:

1988年-1996年,他参与、组织了重庆渝中区长江滨江路建设工程建设,开创了重庆滨江路工程的先例;

1997年6月-1997年12月,他担任解放碑步行街建设指挥部常务副指挥长,具体主持重庆解放碑步行街设计和施工组织工作,开街后的解放碑步行街,被誉为"中国西部第一街"和"新重庆客厅";

图1 重庆渝中区洪崖洞旧貌

1998年2月-1998年12月,被市政府任命为重庆朝天门广场建设指挥部指挥长,全面主持重庆朝天门广场设计施工组织指挥工作,朝天门广场的建成开放,成为重庆市的标志性建筑;

2000年1月-2003年,主持重庆洪崖洞传统民俗民居风貌区规划设计、拆迁及规划工作,确定了设计的基本思想和风格.在小天鹅公司的精心打造下,如今的"洪崖洞"已成为中外游客观瞻重庆古民居和体会巴渝都市风情的首选;

1998年-2005年9月,受重庆市委、市政府委派,他主持了重庆湖广会馆修复建设工程,对湖广会馆的保护、拆迁、设计、资金、建立"湖广填四川"移民博物馆等方面,作了大量锲而不舍的工作.修复后的重庆湖广会馆真实地再现了昔日的恢弘大气和建筑艺术,不仅是我国南方城市规模最大的会馆建筑群,也是国内不可多得的清代建筑精品,具有极大的城市史学价值;

2005年10月-2007年5月,受市委指派主持杨尚昆同志旧居修复工程,他提出修旧如故、原真性、可识别性等修复理念,先后19次到旧居现场对修复工程进行检查指导,杨尚昆旧居修复后,成为历史建筑修复的精品;

2006年3月-8月21,担任重庆人民大礼堂大修工程协调领导小组组长,这是人民大礼堂自建成50多年以来最大规模的一次大修工程.在他的组织协调下,解决了大量设计和施工技术中的问题,大修竣工后,重庆人民大礼堂变得更加灿烂夺目、辉煌壮丽.

2009年2月11日-2011年3月29日,担任重庆中国民主党派历史陈列馆项目工程规划建设组组长.按照市委的安排部署,他和同事们周密筹划、精心组织,保证了中国民主党派历史陈列馆的按时竣工开放,成为重庆和中央统战部以革命历史资源为依托的特色教育品牌.

……

是的,无论是本地人还是外地游客,徜徉其中都会陶醉其间,陶醉其间更会生发感叹:3000年的重庆不愧为一本厚重的史书!在这里,我们同样得感谢何智亚,作为一位学者型政府官员和一位有社会责任感以及艺术良知的专家,他用自己的责任和才情,为重庆书写出一部凝固的史诗.

重庆渝中区元通寺崖上的吊脚楼

深情的表白

何智亚一直对养育他的渝中半岛充满了无限的眷念,对曾经与他朝夕相处的渝中的父老乡亲充满了深深的情感,"我从小在渝中区长大,下半城的望龙门,上半城的来龙巷,留下了我童年的足迹.大学毕业后,我在重庆钢铁四厂工作了一段时间,1986年底调到渝中区工作,渝中半岛留下了我最宝贵的岁月."

记者不觉又打开了《重庆老城》,《重庆老城》精选了582幅图片,渝中、江北、南岸三个区大部分具有人文底蕴和建筑价值的老街巷、老院落、老建筑均囊括其中.记者数了一下,在582幅图片中,渝中区占了321幅.何智亚以他对历史审视的独特视觉,让我们仿佛穿越在历史的光影中;而他用光与影构筑的美学世界,又让我们宛若行走在艺术的长廊里,"我总是会带着一种责任感和深厚的情怀来对待每一幅图片.为了获取一个好的角度,我会反复斟酌,为了等到一个好的天气,我会来来回回走好多趟."

何智亚广泛涉猎城市生态、人文历史、建筑、民俗等多门学科,注入强烈的责任意识和浓烈的人文情怀,因而使其作品更有价值.他在《重庆老城》中写到:"作为城市的母城和发祥地,重庆老城记录了城市的兴衰,凝聚了城市的精华,演绎了人间的悲欢离合、市井民俗和社会的风云变幻,见证了城市的悲壮顽强、坚忍不拔和民众的拼搏奋起."记者认为,这段动情而充满思辨性的文字,正是这位故园赤子对渝中半岛的深情表白.

永远的行走

作为一位历史文化学者、建筑学者和资深摄影家,他善于发现、惯于思考、勤于行动,退休后仍然没有停下忙碌的脚步,至今仍然兼任着重庆工业博物馆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英国皇家特许建造师(CIOB)中国西部区主席、重庆市村镇建设与发展研究会会长、重庆市城市规划学会常务副理事长、重庆历史文化名城专委会委员等社会职务.因何智亚的努力付出和卓越成就,他获得了重庆直辖十年功臣和国务院特殊津贴等殊荣.

在经过多年的考查之后,何智亚又将关注的眼光和研究的领域投向了巴渝山乡的建筑群落.

"我目前正在准备即将出版的《重庆民居》一书的文字撰写和图片整理工作,这是我的第七本书,目的是为了探寻巴渝建筑风格的真谛.经过3年多时间,田野考察和文字撰写已经基本完成,这是一本图文并茂的专著,文字和图片规模将超过《重庆老城》."何智亚告诉记者."我在广袤的巴渝大地,撷取了几十个兼具建筑美学、历史和文物价值的乡土建筑,包括庄园、大院,宗族祠堂和碉楼,构成《重庆民居》著作.《重庆民居》建筑绝大部分在农村,乡土民居是重庆地域建筑的根!"

"好啊,希望能够尽快看到你的专著!"记者在向他表示祝贺的同时,也提醒他,"你难道没有停下来的时候吗?"

他微笑着回答:"现在还停不下来,停不下来!"

啊,好一个停不下来的何智亚,你一直在行走,行走……

(作者为国家一级文学编辑,全国百优广播电视理论人才)

猜你喜欢
渝中区老城重庆
重庆客APP
老城新活力潮流新维度
渝中区将科普工作纳入全区“十四五”规划
老城旧影·和平路
重庆人为什么爱吃花
老城活力
重庆市渝中区噪声污染现状、问题及防治对策
重庆渝中区政府与区块链企业合作打造食药品追溯平台
视觉重庆
在这里看重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