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向教学设计模式下《国际经济学》教学设计案例研究

2019-10-28 02:59郭海霞
统计学报 2019年4期
关键词:逆向探究设计

郭海霞,李 丽

(山西财经大学国际贸易学院,山西太原030006)

一、引言

经济全球化已是当今世界的主流,为世界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持续的动力。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中国正是把握和顺应了这一历史趋势,不断加大对外开放的步伐,才逐步实现了从全球化的“跟随者”向“引领者”的转变。在此背景下,《国际经济学》这样一门前沿性极强的学科已成为我国高校经济、管理类专业学生学习的必要课程,其重要性日渐突出。另外,《国际经济学》还具有非常强的实践性,随着时代的发展,现实社会的变化,其教学内容应当随之变化,而传统以“讲授教材”为主的教学模式已无法实现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无法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对外开放的要求。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提出,要注重学思结合。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帮助学生学会学习[1]。逆向教学设计强调以学习目标为起点和归宿,更加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思考性、参与性和自觉性,更能适应《国际经济学》教学内容与时俱进的特点。

在实践中,不同于传统教学模式的线性过程,逆向式教学设计是通过学习-反馈-再学习这样一种渐进的迂回模式达到习得的目的。具体而言,逆向式教学设计可以分为三个具体步骤。首先,也是最重要的即制定教学目标。逆向式教学设计摒弃了传统的“教教材知识”,树立“用教材教知识”的教学理念,用以指导教学目标的确立。教师需要与学生合作,在遵循教学大纲、保证学习兴趣、考量实际需求的基础上,共同制定学习目标(郭海霞,2017)[2]。其次,确定评估方案。不同于传统的书面测试的方式,逆向式教学设计考核方式更多元化,不仅要考查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还要考查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后,是教学活动的安排,这是课堂教学活动的关键所在。在制定好教学目标,设计好教学评估方案后,便要围绕目标展开具体的教学活动,学生需在课堂上展示自己的习得结果,教师要依据学生的表现,检验其是否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为了检验逆向教学设计在《国际经济学》教学中的适用性,笔者选择了《国际经济学》当中“区域经济一体化形式和理论”这一主题的两个专题,于2019年5月在山西财经大学进行了两次教学实践。

二、教学设计案例研究

(一)教学案例1: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经济合作模式比较

1.课前准备阶段。在明确“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经济合作模式比较”这一专题的探究内容、预期教学目标、评估方式等问题的基础上,笔者广泛阅读了相关图书、期刊文献及网络资料,并搜集整理好阅读文献、新闻报道等材料,为下一步学生的探究学习做前期准备。学生针对研讨主题和教师提供的材料,通过小组集中讨论以及与教师商议等形式,最终明确探究的具体问题,以便学生课下更好地开展自主学习活动。

首先,向学生介绍英国脱欧事件,由此引出课堂的讨论主题:你所了解的欧盟是一个什么组织?欧盟的经济运行模式是怎样的?英国脱欧的原因是什么?并引导学生针对材料,进一步提出探究问题。具体探究资料为,2013年1月23日,时任英国首相卡梅伦首次提及脱欧公投。2016年6月23日,历时15个小时后公投结果揭晓,有52%的选民支持英国脱离欧盟。2017年3月16日,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正式批准“脱欧”法案,授权英国首相特雷莎·梅正式启动脱欧程序。此后,特雷莎·梅一直奔波在态度强硬的欧盟和混乱的英国议会之间,但在经过两年半曲折的谈判后,至今仍未达成脱欧协议,英国脱欧的最终结果仍不确定,可能性包括漫长的延期、按照梅的协议脱欧、在没有达成协议的情况下无序脱欧,甚至包括再次举行公投[3]。

其次,向学生们介绍北美自由贸易区的发展概况,以及特朗普上台后重启《北美自由贸易区协定》谈判的最新进展。由此引出讨论主题:北美自由贸易区的合作模式有何特点?该组织的运行对美、加、墨三国的经济发展有何影响?特朗普为何要重启《北美自由贸易区协定》?具体探究资料为,北美自由贸易区(NAFTA)于1994年1月1日正式成立,由美国、加拿大和墨西哥3国组成,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也是第一个由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组成的非多边自由贸易协定,因而备受瞩目。成立20年来,显著加快了三国的贸易交往和产业合作。然而,2017年美国总统特朗普上台之后,就着手与加拿大和墨西哥重新启动《北美自由贸易区协定》的谈判,2018年12月,特朗普表示,他很快就会正式通知国会,将终止《北美自由贸易协定》,并敦促国会批准他与墨西哥和加拿大两国首脑签署的《美国-墨西哥-加拿大协定》[4]。

在分析上述问题的基础上,让学生进一步思考,欧盟与北美自由贸易区经济合作模式有何相似之处,有何区别?在经济全球化发展的今天,还有哪些经济一体化发展模式?最后,确定本专题的探究问题:(1)欧盟的历史沿革及经济合作模式;(2)英国脱欧的原因;(3)北美自由贸易区的历史沿革及经济合作模式;(4)特朗普为何重启《北美自由贸易区协定》的谈判;(5)欧盟与北美自由贸易区经济合作模式的横向比较;(6)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合作形式。

2.课前自主探究阶段。学生需要在课前针对本次专题目标,以及师生共同确定的具体探究问题,查阅资料、自主学习和探究。笔者要求学生在熟读手中教材《国际经济学》(多米尼克·萨尔瓦多,第11版)的基础上,完成对于第十章内容“经济一体化:关税同盟与自用贸易区”章节的阅读,并利用习得的理论知识结合现实情况思考专题问题的答案,并完成预习报告,为进入课堂引导探究阶段做准备。

3.课堂引导探究阶段。在教学活动开始后,笔者首先一一展示了上堂课提供的探究材料,并与学生一起回忆确定的探究问题。接着,通过学生分组讨论以及与教师的互动讨论,共同完成了专题的学习。表1显示的是课堂上学生们关于该专题探究问题的答案。

表1 “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经济合作模式”课堂探究结果

4.课后评价。教师根据课堂问答评估、观察评估的表现以及学生的预习报告、研究报告综合评价学生的习得程度。

5.课后教学反思。首先,探究问题过多,教学时间预计不足。由于第一次实施逆向式教学方式,笔者经验不足,在课前对于探究问题数量的设置、时间预估方面没有做到准确的判断,导致课堂上学生探究时间超出预期(两节课100分钟),在时间紧张的情况下,学生对问题的探究相对仓促,学生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交流不够,效果不甚理想,这也是下次教学设计时应该重点避免的问题。其次,学生课堂探究、讨论的氛围不够。由于学生们一直以来接受的是以教师讲授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因此,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自主学习、应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相对较弱。在课前准备和课堂探究阶段,笔者开始并未对相关理论进行讲解、回顾,也未对如何应用理论知识进行引导,导致学生课外自主探究目的性不强,课题探究与讨论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学习效果不是十分理想。最后,未能对所有学生的学习效果做出评价。本专题的课堂探究阶段,采取了小组派代表上台分享的形式。结果发现,这一形式很容易造成任务仅由一两个上台展示的同学完成,不能充分调动所有同学的积极性,也不能了解其他同学的掌握情况。因此,专题二将采取同学演讲与课堂提问、课堂讨论相结合的方式完成。

(二)教学案例2:中国参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实践

在反思总结了前次教学的经验教训后,笔者对专题二“中国参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实践”的教学过程进行了一些调整。首先,在课前准备阶段,笔者系统讲解国际经济一体化的理论知识,特别举例说明了相关理论在实际中的应用,并进一步帮助学生明确专题的探究内容,使学生在课下的自主探究阶段能做到心中有数,目的明确。其次,在与学生讨论具体的探究问题时,充分考虑到课时的限制和互动的需求,因此将问题限定为三个。最后,为了充分调动每一位同学的积极性,在课前准备阶段就明确告知学生,将在课堂探究阶段采取同学演讲与课堂提问、课堂讨论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并将课堂表现计入考试成绩,要求每一位同学在课下认真准备。表2、表3、表4显示的是关于专题二的逆向教学设计及实践活动。

表2 专题二的课前准备活动

表3 专题二的课前自主探究活动

表4 专题二的课堂引导探究阶段及结果

在课堂探究过程结束后,笔者仍然根据课堂问答评估、观察评估的表现以及学生的预习报告、研究报告、习得报告综合评价学生的习得程度。

在本次教学过程中,上一次出现的问题因课前的充分准备而得到了有效的改善。由于教师在课前铺垫到位,学生们自主探究阶段准备较为充分,在课堂探究阶段表现积极,从不会提问、不会思考、不会探究,逐渐向会提问、敢交流、会思考转变。但是,由于教学时间有限、班级人数较多,在课堂上很难保证让每一位同学都有表达的机会,只能通过课下交流弥补。

三、逆向教学设计在《国际经济学》教学实践中的作用

在相关理论研究的基础上,笔者将逆向教学设计的研究成果应用于《国际经济学》课程的实践当中。结果表明,不同于传统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逆向式教学设计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等方面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相比传统的教学设计,逆向教学设计更加适合《国际经济学》的教学,也是一种可以推广于其他经济学类课程中的有效教学方式。

(一)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众所周知,兴趣是教学的关键,它直接决定了学习的水平与效果。传统的教学以教师为中心,以直接灌输为主要方式,无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他们只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在课堂上很容易分心、走神。逆向式教学设计以学习目标为起点和归宿,通过教师与学生共同确定探究问题,学生自主分析问题、讨论问题,最终解决问题,全程都有学生参与,真正做到了把课堂交还给学生,使“教与学”变得更有效率。此外,对于《国际经济学》这门理论性较强的课程,探究问题将理论与现实发展相结合,使教学过程重点突出、生动有趣而又有实用意义,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学生求知、探索的欲望,充分调动了其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更为重要的是,学生通过深入思考、研究问题得到满意的答案后,会有强烈的成就感,这将激发学生探究下一个问题的欲望。久而久之,学生的学习兴趣将在这种正向反馈中不断增强。

(二)强化学生的习得效果

逆向教学设计除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之外,还能强化学生的习得效果。传统教学模式对学生习得结果的考察通常以期末书面考试的方式进行,这就导致“平时学习不用心,考前临时抱佛脚,考完全部都忘掉”成为一些学生学习的常态,学习效果不佳。逆向教学设计的评估方式则较为多样,贯穿整个学习过程,这就要求学生在各个阶段都要认真对待,付出努力。教学活动前的准备阶段,学生与教师共同商议探究问题,加强了学生对学习目标的理解,使教学活动更具导向性,为下一步针对性的学习打下基础。课前的自主探究阶段,学生花大量时间学习教材、搜集资料、阅读文献、交流探讨,突破了以往只学习教材的局限性,大大拓宽了知识面。在课堂引导探究阶段,教师将更多的时间用于与学生的交流,突破教学重点与难点,而不是简单知识的传递,提高了教学质量,学生也在交流中碰撞出更多的思想火花。课后,学生还需要将知识进行回顾和梳理,完成习得报告,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通过这样一遍遍的思考与学习,最终,学生习得的知识将真正成为其知识体系的一部分。

(三)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逆向教学设计需要学生以课外小组讨论和课堂交流的形式共同寻找问题的答案。在此过程中,学生通过相互探讨,碰撞出更多的思想火花,同时,也强化了学生团队合作的精神,锻炼了其沟通、交流的能力(付秀芸,2014)[6]。

《国际经济学》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结合较强的课程。面对探究问题,学生不仅要熟练掌握理论知识,还要学会如何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当中。为了寻找答案,学生需要利用各种途径、广泛阅读各种材料、综合运用各种知识,这样的学习过程可以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创新能力。因此,相比传统的教学设计,逆向教学设计更加适合《国际经济学》的教学。

四、逆向式教学设计对教师的要求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主要扮演教材知识传递者的角色,至于这种传递的有效性、学生的接受程度并不是其主要考虑的内容。与这种以教师讲授为主的课堂教学方式相比,逆向教学模式不需要教师整节课滔滔不绝地讲解,看似较为轻松,实则不然。逆向式教学设计对教师的要求更高,它要求教师以教学设计者、课堂组织者、问题解决者、效果评价者等多重身份出现在课堂中,随时关注学生的学习动态。

精挑细选的材料、精心安排的教学设计是保证教学效果的关键。因此,在课前准备阶段,教师不仅要对大纲、教材内容了如指掌,还要对教学目标、评价方式了然于心。只有在对整门课程有了一个清晰的认识后,才能使课堂灵活而有序,知识性和趣味性并存,才能游刃有余地解决课堂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在课堂中,以学生探究为主的教学模式并不意味着教师可以置身事外。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的课堂表现,评价其习得效果;还要有意识地加强与学生的互动,根据学生分享的内容设计问题,激发其深层次地思考,培养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此进一步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另外,学生提出的问题是否能得到及时、有效地解答也是对教师反应能力、临场发挥能力的一种考验,唯有精心准备、思维敏捷方能更好地驾驭课堂。课程结束后,传统的教学设计中,教师的任务便告一段落,而逆向教学设计还要求教师对学生的习得效果进行及时评价、总结。若发现学生存在共性问题,应在下堂课进行统一讲解;另外,对于没有达到教学目标的学生要针对性地辅导,保证所有学生都达到教学目标。由此看来,在逆向教学设计下,一堂精彩的课程不仅需要教师的用心准备,还对教师的学术能力、组织能力、反应能力等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猜你喜欢
逆向探究设计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逆向而行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逆向思维天地宽
瞒天过海——仿生设计萌到家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设计秀
有种设计叫而专
设计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