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473000)邢雅昶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5年8月~2017年8月收治的82例踝关节骨折患者,所有患者均经影像学确诊,知情研究目的,签署同意书,且无凝血功能障碍。排除合并严重肾脏功能、心功能不全者;病理性骨折者。按抽签法分为两组,各41例。试验组中女17例,男24例;年龄24~70岁,平均年龄(46.23±5.01)岁。对照组中女15例,女26例;年龄23~71岁,平均年龄(47.11±4.98)岁。两组基线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对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硬膜外麻醉后,患者平卧于手术床上,根据骨折类型做相应手术切口,使骨折块充分显露后,使用巾钳牵引骨折块,显露关节腔,清除腔内碎骨屑及血肿,随后复位骨折块,术中避免损伤骨折周围软组织,复位满意后,使用克氏针或螺钉固定,冲洗创面后,缝合切口。试验组采用微创经皮空心螺钉闭合复位治疗:体位及麻醉方式同对照组,采用点式复位法联合手法复位法复位踝关节骨折,并予以固定,C型臂X线透视下确诊复位良好后,于腓骨的远端做一切口,长约0.5cm,并采用2枚拉力螺钉或克氏针进行固定,完成上述操作后,行经皮空心螺钉固定,在外向胫骨处拧入1 枚螺钉,若有骨折旋转情况,可再拧入1枚螺钉,直至复位满意,最后闭合切口。两组术后均予以抗生素治疗3~5d,术后3d指导患者行关节功能训练。
1.3 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术中失血量、骨折愈合时间、手术时间,随访6个月,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采用Baird-Jackson评分系统[1]评估,0~100分,分值越高说明踝关节功能恢复越好。记录术后两组出现骨折延迟愈合、关节僵硬、内固定松动及切口感染等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3.0统计学软件,以%和n表示并发症,采用χ2检验;采用“”表示手术相关指标及踝关节功能,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手术相关指标及踝关节功能 对照组术中失血量、骨折愈合时间、手术时间均较试验组高,踝关节功能评分较试验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附表。
附表 两组手术相关指标及踝关节功能对比()
附表 两组手术相关指标及踝关节功能对比()
组别 术中失血量(mL) 骨折愈合时间(周) 手术时间(min) 踝关节功能评分(分)对照组(n=41) 56.96±6.22 13.83±1.37 65.96±13.22 73.22±4.15试验组(n=41) 30.59±5.84 10.69±1.54 50.34±12.17 87.01±4.06 t 19.790 9.755 5.566 15.209 P 0.000 0.000 0.000 0.000
2.2 并发症 试验组术后出现踝关节僵硬1例、骨折延迟愈合1例,总发生率为4.88%;对照组出现踝关节僵硬3例、骨折延迟愈合3例、切口感染2例、内固定松动1例,总发生率为21.95%,组间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145,P=0.023)。
随着医疗技术不断的提升,微创经皮空心螺钉闭合复位属于一种微创术式,近年来逐渐应用于踝关节骨折治疗中,且取得良好疗效,由于手术在透视机引导下完成,可降低侵入性操作难度,且手术切口较小,无需大面积剥离骨膜,可最大限度减少骨折区软组织及血供的破坏,降低机体创伤性,同时可减少术中出血量,促进术后骨折愈合[2]。此外,术中采用空心螺钉进行固定,可提升骨折端固定稳定性,预防骨折发生扭转,提高固定效果,从而利于患者早期行康复训练,促进踝关节功能恢复。本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踝关节功能评分、手术相关指标、并发症率均优于对照组,由此可见,微创经皮空心螺钉闭合复位治疗踝关节骨折安全可靠,可作为临床治疗踝关节骨折的一种理想术式。
综上所述,相较于切开复位内固定,微创经皮空心螺钉闭合复位治疗踝关节骨折效果确切,具有微创、并发症少、骨折愈合快等优点,利于踝关节功能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