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清全力打造“标准地”升级版

2019-10-26 08:50章洪春
浙江经济 2019年19期
关键词:数字地图德清县德清

□章洪春

作为率先在全省开展“标准地”试点的地区,德清县针对短板弱项,不断创新举措,切实加强事中事后监管,拓展改革适用范围,努力打造“标准地”升级版

2017年以来,德清县“标准地”和企业投资项目发改部门“一窗服务”试点工作在省、市发改委及有关部门的精心指导和大力支持下,率先破题,试通路子。截至今年9月18日,全县累计成交各类“标准地”(含仓储用地、商服用地)136宗6329亩,其中,省级以下平台65宗2129亩、非工业“标准地”12宗983亩。同时,根据省发改委数字化转型工作要求,开发建设德清县“标准地”企业投资项目信用监管服务平台,推动信用监管贯穿“标准地”项目全过程,强化全生命周期管理,全力优化营商环境。

改革背景

党的十九大以来,浙江省委、省政府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和国务院的各项决策部署,在全国率先提出实施“最多跑一次”改革。2017年8月,袁家军省长在省政府第10 次全体会议上提出:要探索建立健全“标准地”制度。工业用地、商业用地、旅游用地,必须带着能耗、环境、亩产等标准进行“招拍挂”,为企业投资项目“最多跑一次”改革奠定基础。2017年以来,德清县在全省率先开展“标准地”试点,通过建立“一套科学指标、一套标准流程、一套监管制度”,进一步优化土地要素的市场化配置,全力提升土地供给、使用效率;进一步创新事中事后监管理念和方式,全力提升行政服务和公共服务水平,努力成为浙江“最多跑一次”改革的典范。

主要做法

所谓“标准地”就是在完成相关区域评估基础上,带着固定资产投资强度、容积率、单位能耗标准、单位排放标准、亩均税收等至少五项基本指标出让使用权的国有建设用地。“标准地”试点的核心是以土地要素市场化配置为目标,推动土地集约节约,提高土地亩产效益。德清县“标准地”改革的主要做法如下:

建立系统化的指导性控制指标体系。按工业、仓储、研发总部、商服等多种产业类型,设置投资强度、容积率、亩产税收、能耗、环境等多维度指标类别,建立差异化的指导性控制指标体系,企业对标竞价拿地,降低隐性交易成本。同时,根据产业布局要求,进一步在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等工业及商服细分行业,研究控制指标。

形成一套出地的标准流程。打破原来拿地找政府的情况,设计“标准地”制度,核心概况为“事先做评价、事前定标准、事中作承诺、事后强监管”四大“标准地”出让环节。一是事先做评价。在国家级平台(高新区)、省级平台以及各镇工业功能区实施区域能评、环评、涉水评价、矿产压覆、地质灾害、地震、雷电灾害、文物保护等区域评价,完善区域负面清单,为项目落地提供基础保障,降低企业成本达95%以上。二是事前定标准。结合先前建立投资强度、容积率、亩产税收、能耗、环境等控制指标体系,形成项目准入条件。三是事中作承诺。通过签订《“标准地”投资建设合同》,承诺按约兑现指标,明确违约责任,要求权属变动须满足“标准地”项目要求。按照一般企业投资项目开工前审批“最多跑一次”的要求,为企业提供全流程代办代跑服务。四是事后强监管。整合部门力量,对项目分阶段开展综合验收,开展不动产权证分阶段管理,全程纳入信用监管并根据履约情况予以奖惩。

构建全流程的“标准地”制度保障体系。2018年7月,德清县“标准地”企业投资项目信用监管试点获省发改委批复,随后,配套出台了《德清县“标准地”企业投资项目信用监管试点实施细则(试行)》和《德清县工业“标准地”奖惩办法(试行)》,建立起“企业主体承诺践约、政府赋分评价、部门合理合规奖惩”的全闭环监管。为更好地落实各项文件精神及要求,推动“标准地”信用监管覆盖项目全生命周期,德清县与至元数据等单位合作,开发建设“标准地”企业投资项目信用监管服务平台,已于今年7月5日正式上线。结合大数据等信息技术,信用监管贯穿投资项目事前、事中、事后各个阶段,企业主体信用全过程监管。以项目全过程为主线,建立公共信用评价全过程查询应用和信息反馈机制,形成对企业主体的监管“闭环”;建立“标准地”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履约评价指标体系,通过赋分实现了定性指标的刚性量化,形成对企业投资项目的监管“闭环”。并有效运用“标准地”奖惩办法和“严重失诺”名单管理,促使企业拿地更透明、建设更合规,践诺更守约,确保土地资源向高效优质领域流动。

配套完善“标准地”项目审批政策。全面推行“标准地+承诺制”,优化营商环境,出台《进一步深化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改革的实施意见》《德清县企业投资项目“标准地+承诺制”操作流程的通知》,企业拿地后,由“一次性承诺”代替政府“一箩筐审批”,简化审批流程。积极推进一般企业投资项目“最多90天”,充分发挥发改部门“一窗服务”代办代跑作用,从赋码备案到竣工验收全程跟踪、全程服务,真正让“政府跑、数据跑”代替企业跑,有效实现让企业“省心、省时、省钱”目标。

三大作用

“标准地”数字地图的上线,对地方政府来讲,主要有以下作用:

提供了一个展示窗口。“标准地”数字地图归集了各个地区的各类信息:包括各地以及各个平台的规划信息、政策信息,拟出让标准地的产业方向、指标要求等,能够实时更新并在平台上展示。通过这个展示窗口,让全国各地的企业“动动手指”就能了解浙江各地的“标准地”动态,充分了解政策规划、提前知晓项目准入门槛、了解地块招商信息,有效传递投资意向。

转变了传统招商模式。以往,德清主要是前往上海、深圳等发达地区开展“标准地”招商推介会,以及通过纸质媒体等方式,将相关平台推介出去。通过“标准地”数字地图,所有平台及信息得以展示,“线下”招商开始向“线上”招商延伸,扩大了推介的企业范围,在很大程度上助推各地“标准地”招商工作迈上新台阶。

倒逼地方政府优化营商环境。“标准地”数字地图全面公开了各地的土地信息及相关政策,包括惠企政策、服务信息等,这有利于形成各地竞争的局面,倒逼各地政府提供更有利于企业发展的政策以及服务,促使地方政府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全力以赴高质量发展。

下一步工作

德清县将不断创新机制、狠抓工作落实,切实提升企业亩均效益,加快推进“标准地”改革工作,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

充分利用“标准地”数字地图,力推“标准地”招商。德清将落实专人负责“标准地”数字地图的操作。核对并完善已有的信息,实时更新德清的相关信息,便于企业第一时间知晓德清的招商动态,加快应用“标准地”数字地图进行招商工作。

继续深化“代跑代办”服务工作,确保“最多90天”实现率100%。德清已建立起“一窗简办、专业代办、在线通办、中介快办”的工作机制,打造了“三省四办”“一窗服务”的德清模式,下一步将继续推进“代办”服务向纵深发展,立足原有的代办服务,优化转型并升级,开创企业投资项目全方位、全流程服务的“项目经理制”,更新服务理念、提高服务质量、规范服务操作,为优质项目落地提供高水平服务,实现事前谋划、事中办理、事后服务的全流程管理及服务职能。助推“标准地”企业投资项目“最多90天”实现率100%。

进一步深化“标准地”改革。不断完善“标准地”控制性指标体系并建立动态调整和上下浮动机制,探索研发投入等软投入纳入到“标准地”指标。推动区域评价全覆盖,全面完成区域环评、能评、地质灾害评估、压覆矿评估、水土保持方案编制、防洪影响评价、水资源论证等七项区域评估,地震安全性评价、雷电灾害风险评估、文物保护评估在完成省级以上平台基础上,延伸至省级以下平台。

猜你喜欢
数字地图德清县德清
创意小虫
德清县“宅富通”系统建设思路与实践探讨
湖羊干挑面
明亮的眼睛
圆锥曲线中非对称代数式的处理方法
德清裸心堡
数字地图在绿化市容行业中的应用分析
走路看脚下
徐德清:往来于中美创新创业的“诗和远方”
对车辆自定位特征的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