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淼 高东霞
摘 要:随着高等教育转型的深入实施,应用类专业应加强学生创新创业的教育。因为实际情况所限,航海类专业学生创新创意教育存在着一些问题,影响了对学生相关能力的培养。在此情形下,航海类专业可从三个方面着手加强对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综合素养、实践技能、创新创业意识。为此,应强化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师资团队建设,全面深化理论教学、实践教学以及教学管理方面的改革,才能把航海类专业学生的实践、创新创业教育落至实处。
关键词:高等教育转型;航海专业;实践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7.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9)08-0163-04
中国的创新创业教育由来已久,最早可追溯到20世纪提出的“创造教育”。但因为历史的种种原因,“创造教育”的重要性并没有为后世所重视。这也是近代中国百年耻辱的一个原因。建国以后,直至本世纪初期,因为国情所限,有关“创造”或“创机关报”教育均没有受到重视。随着时代的发展,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我国对于创新有了新的意识。我国高等教育的转型为所有层次的高等教育带来一个必须面对的命题,尤其高职层次的教育:专业改革。一般来说,转型视域下职业教育的专业改革可分为两个方面:“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加强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对于应用类的专业而言,尤其是对于航海类的专业而言,两方面相互统一、密不可分。实践是创新创业的载体,而创新创业又可推动实践的进一步发展。割裂了两者的关系,创新创业如同“空中楼阁”,无从谈起。在如今的情形下,更有必要加强对航海类专业学生开展创新创业教育。
一、航海类专业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新必要”
(一)“转型发展”视域下航海类专业本身改革产生要求
航海类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应基于一定的综合素养及实践能力。“转型发展”对此又提出了更深层次的要求。
1.加强综合素养培养产生的要求
拥有一定的理论知识是高等职业教育的基本要求之一。“转型发展”视域下,航海类专业的根本目标是强化学生的实践创新创业能力[1]。比如,鉴于航海类工作具有“风险性”“流动性”及“艰苦性”的特点,应加强专业学生的“敬业精神”“安全意识”“环保意识”及“国际意识”的培养。学生未来在专业领域工作,其创新创业如果脱离了这些综合素养,多么富有创新意识的理念也只能留于想象之中。
2.强化实践技能培养产生的要求
但凡航海类专业,无论专业方向均具有很强的应用性。所以,相关的人才定位及理论研究均应以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为导向[2]。在“转型发展”的视域下,各专业创新创业能力应始终坚持以实践技能为核心。就专业能力而言,航海类专业学生的能力结构主要包括认识能力、组织协调能力、专业能力、以及岗位能力。相对来说,前两者是通识能力,后两者则是关键能力。而这两种关键能力的培养均应在实际操作与训练中日积月累才能得到提高。比如船舶驾驶与管理以及船舶机电管理等。
3.强化创新创业能力产生的要求
在“转型发展”视域下,以上两个方面是学生创新创业的根基。有学者把这两个方面与创新创业能力之间的关系比作“塔基”与“塔尖”的关系。由此可以看出,为什么学界在研究高等教育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教育时,多把他们视为同等重要的关系。高等教育人才的创新能力是我国未来经济能否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高等教育“转型发展”对于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于航海类专业学生而言,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是未来改革的核心,也是发展的根本方向。否则,航海类专业学科建设便要停滞不前[3]。
而且,关于航海类专业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党和国家年近年也颁布了一系列纲领性文件予以强调。
(二)纲领性文件的要求
2015年5月,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发〔2015〕36号)(下称“意见”),明确提出了高等教育机构应有组织、有规模地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同时,“意见”不但提出了总体要求,而且分别阐述了“主要任务”以及应采取的措施等。
2016年,交通部与教育部联合颁发了《关于加快发展现代交通运输职业教育的若干意见》,分别提出了6大任务及20条措施。2019年,国务院出台了《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国发〔2019〕4号)(下称“职教20条”),对于学生“一专多能”的实际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职教20条”的出台,对职业教育起到了很好的引领作用,为学校科学、合理地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指明了方向。这些纲领性文件提升了交通运输职业教育的发展速度,使相关专业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得到了政策上的保障。在当前的教育形势及国内外经济发展情形下,大力推行创新创业教育也因此应成为航海类职业教育的主题。
随着世界经济的转型,出现了许多新兴的经济形式,特别是在全球国际贸易萎缩的情况下,国际航运受到了巨大冲击。比较明显的状况便是运力过剩。在此情况下,高职航海类的学生需要集敬业精神、创新精神为一体。否则,不但自己的职业生涯受损,世界航运更不能在创新中前行。
再者,由于智能船舶的出现并将逐渐得到普及推广。比如,“e-航海”或类似的工具,目前已在许多国家航运中得到了应用。航海专用科技的发展与进步,对相关專业学生的创新能力与意识提出了更迫切的要求。
据教育部2018公布的统计数字表明,至2017年底,高等教育(本科、高职层次)机构基本已全部开设了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无论是学生创新创业基金、场地设施、参与学生人数逐渐上升。但即使创新创业教育在我国高等教育机构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仍普遍存有一些问题。
二、航海类高职教育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虽然航海类专业从高职至本科,从普通院校至重点、示范院校均开设了相关教育,并取得了不同程度的成效,但也的确存有缺陷。
(一)形式单一
相比于其他应用课程,特别是在高职教育阶段,航海类专业理论教学及实践负担较重。所以,从具体实践来看,航海类专业创新创业教育多以选修课或有关专家来校讲座的形式进行。而且,内容通常相关一些政策及实际案例。以选修课的形式设置对大学生均没有实质性的约束力,特别是因为无专业教师参与,学生多凭个人兴趣或随机决定是否参与,结果致使不能实现预期目的。
(二)内容缺乏针对性
再就教学内容来看,虽然有一些高职院校专门针对航海类专业开设了创新创业教育,但内容并不具有针对性。有的学校参考了国际同类专业对学生进行相关的教育,但因为中外教育差别很大,为适合我国实际,对教学内容进行了删改,但没有进行相应的补充。结果,这种“断章取义”式的删改使原本针对性教育变得较为零散,更没有向航海类的专业课程渗透。
(三)专业师资力量有限
与前面两个问题相对应的是,担当航海专业创新创业课程授课的教师多是辅导员。即使他们已受过有关方面的训练,但无论是在实际工作中,还是在教育背景中,均极其缺乏创新创业方面的实际经验。而负责有关专业课程或实践教学的师资力量,同样在创新创业方面有所欠缺。他们的实际情况决定了他们无力胜任创新创业方面的教学。
(四)评估流于形式
从本质上来说,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的根本在于能否培养、提高学生创新创业的意识与能力。所以,参与该门课程的学习者能否真正创业、参加比赛获奖以及教师课题研究等均不能成为其评估标准。鉴于该课程的特殊属性,与其他学科完全不同,应采取多元的评估方法,以激发教师教学积极性、使学生主动地参与学习,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基于以上所述,探究创新创业教育如何融入专业学科理论教学与实践应培养航海类专业人才培养的核心问题。基于以上所述问题,根据我校实践及学界研究,以下策略可供参考。
三、“转型发展”视域下航海类专业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实施路径
(一)把创新创业“通识意识”融于专业学科教学
根据2010年教育部下发的《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的内容,高等教育机构应把创新创业有关的课程作为必修课纳入整个学校课程体系。对于航海类专业,并不意味着为此要削弱其他专业学科的教学,或者把创新创业有关的课程孤立于整个专业课程之外。
相反,应把通识教育融于各种专业教学。例如,在教授船舶驾驶专业的学生学习相关的导航仪器时,可以向学生介绍我国船舶导航仪器不断实现创新的过程。这样,可增强学生在专业学习中的创新意识。
相对于高职类其他学科,航海类课程的内容是历代航海人在海上与风浪波涛斗争所取得的成功经验。因此,把创新教育融于专业课程,目的在于学生在专业学习与创新创业学习的过程中,进一步加深创新创业于航海技术重要性的认识。同时,这种融合也可为学生创新创业实施提供一些方法或思路。
随着科技的发展,特别是航海技术的进步,选入创新创业教育的实际专业案例宜与大型、高速、智能船舶有关。这可在很大程度上突破航海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现状局限。从目前来看,学校開设的课程过多地拘泥于“船舶定位”“资料数据化”“物标识别”及“航海支持服务系统”等有关方面。实际上,这对开拓学生创新思维所能起的作用较为有限。
(二)创新教学实践模式
如前所述,综合素养与实践能力是学生创新创业的基础。但在教学、实践、创新创业教育这种“三位一体”的联动体系中,实践是学生综合素养的检验石,是创新创业的载体。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必须要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
首先,构建“三点一线”实践教学体系。“三点”是指“教师+实验室+实习基地”;“一线”是指由“理论”到“实践”两个端点连成的直线。对于航海类专业而言,“三点一线”本质是强化学生理论学习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通过学以致用,使理论知识在实践中得以内化,实践能力在理论指导下得到提高。
但为使“三点一线”实践教学模式得到更好的实施,在目前的教学条件下,应加强开发建设实践课程资源。例如,可把学生有关实践创新方面的技能融于对学生的评估,以加强学生多方面的实际动手能力,像“船模制作”“应用器械改良”“航线优化”“最佳航线设计”“最佳运输搭载方案设计”“模拟器优化运用”等。通过这些,不但可以检验学生的创新思维与能力,而且可锻炼学生实际技能,以使其创新创业能力能得到系统、全面的锻炼。
其次,基于校企合作取得的成功经验,开展全学期实习。在学生三年级上学期时,可以招聘会的形式组织企业到校与学生进行双选。被选中的学生到企业进行顶岗实习,以真正培养他们多方面的实践能力。
另外,为激发学生在实践中积极进行创新创业的自信与热情,还可结合校内实训、校企合作等多个方面,尝试性地以“创新创业”教育为导向开展一些技能比赛,以使学生能学以致用,可以有目的、有针对性地设计出一些创新方案。
(三)强化师资团队的创新创业意识与能力
“师傅不强弟子弱”。中国古代技艺的学习尤其重视为人师者的能力。在现代的情境下,这句话可能有失偏颇。但实践已经证明,“双师型”教师对于学生实际操作培养所能起的作用。同理,在培养兼具实践能力与理论知识的创新创业人才方面,长期偏重理论知识的师资队伍已日渐显示出不足之处,这与应用性极强的航海类专业显然有很大的抵触。因此,为培养航海类专业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应双向打造具有较强创新创业意识的师资团队。
一方面,把教师送出去,使他们走进船舶制造企业、船运公司、走进部队,在不违反有关规定、无损对方利益的情况下,接受培训。同时,从相关单位引进合适的兼职教师从事教学工作,并与专职教师协同开展与专业、创新创业相关课改、教改项目,在如何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上做文章,实现教学、科研互相促进、同时提高。
无论采取什么方式或手段,根本目的在于提升专业课教师的创新创业教育。为此,也应加强对教师创新进行评估。与对学生各课程学习与实践进行评估相同,对教师创新评估同样需要建立多元考评机制。比如,可采取教师自评,但更需要业界富有实践经验的相关人士及社会专家参与。同时,学生也可对专业教师创新创业能力与意识进行评价。但应以鼓励、激发教师积极主动地把专业教学与创新创业教育相结合为目的。
另外,为进一步提高教师团队创新创业的意识与能力,也可定期或不定期地专门为教师举行相应的技术交流或比赛。同时,学校应在政策或学校有关规定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地做好物质保证、相关经费适当地向教师创新创业教育培养、科研等倾斜。
(四)多管齐下加强学生创新创业团队建设
相比于其他专业,航海类专业因为其特殊性,所以在组建学生团队加强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并不那么简单,但这并不意味着对此无能为力。
首先,于教学活动中注意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以船舶驾驶专业为例,在学习相关的课程时,可以根据船舶工作需要,请学生自行按“驾驶”“轮机”“后勤”等三个部门,分别组建团队,并借助有关专业软件进行模拟,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使他们在合作中激发创意。
其次,有条件地选拔学生参与教师科研课题。特别是那些实践性较强或者科技含量较高的课题,比如“智能船舶类”建设等。学生参与教师课题研究并非一定要他们做出什么科研成果,关键是要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激发他们的创新灵感,并在实践中深化对自己的认识、提高能力,为未来创新创业做好准备。
四、结语
相比其他专业,航海类专业有特殊性。但高校“转型发展”时期,多种因素对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要求并不会因为其专业的特殊性而降低。相反,因为航海类专业本身改革、政策性文件以及国际航运现状、船舶发展等因素,航海类专业创业教育与培养比以往变得更为必要。从航海类专业已实施的创新创业教育来看,存在着多种问题,比如“形式单一 ”“内容缺乏针对性”“专业师资力量有限”“评估流于形式”等。“转型发展”为航海类专业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提供了机遇与挑战,基于目前有关创新创业教育实施存在的问题,有关院系应围绕“把创新创业教育融于学科教学”“创新教学实践模式”“强化师资团队的创新创业意识与能力”及“建设学生创新团队”把航海类专业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落到实处。我国是一个海洋大国,但不是海洋强国。在“转型发展”视域下,航海类专业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挑战与机遇并存。海上多波浪,但大家依然要前行!
参考文献:
〔1〕王占仁.創新创业教育的历史由来与释义[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5,(04):1-6.
〔2〕李春美,张鑫燕,胡德华.转型期高职院校继续教育变革路径探索与实践[J].职教论坛,2014,(15):47-49.
〔3〕林代华.探究航海技术专业实践教学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J].发现,2017.131.
〔4〕宫旭柱.基于应用技术教学视角下航海技术专业实训课程的研究[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7,(05):110.
〔5〕张飞成,姚智慧,李昕.航海类专业课程考核方式改革实践[J].航海教育研究,2018,114(02):69-71+75.
〔6〕金灿.高等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问题及策略——基于公共政策视角[J].现代职业教育,2017,(06):35-37.
〔7〕刘丹,瞿群臻.航海类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研究[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6,38(05):302-304.
(责任编辑 徐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