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梅,王黎明※,李 铭,汤 慧,李 峰,刘文聘,潘志荣
(1.空军第九八六医院中医科,西安 710054; 2.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泌尿外科,西安 710004;3.陕西九州生物医药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西安 710065)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以炎症性滑膜炎为特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可引起完全的关节损伤及多种关节外症状和全身症状。如果没有得到及时的诊断与治疗,可能会导致患者出现残疾和过早死亡[1]。有研究发现RA与HLA-B27基因的表达密切相关,但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明确[2]。随着各种新型生物制剂的出现及治疗原则和治疗策略的优化,RA的治疗取得了重大进展,患者的预后得到明显改善[3-4]。然而,各种治疗均有其局限性,如引起皮疹、发热、过敏反应等药物不良反应,且在某些患者中疗效有限。因此,亟需探索新型的治疗方法及其作用机制[5]。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umbilical cord mesenchymal stem cell,UC-MSC)因具有组织修复、抗炎和调节免疫多重作用,近年成为RA治疗领域有前景的治疗方法[6-8]。研究表明,UC-MSC可以安全、有效和持久地缓解RA的症状[9-10]。在治疗RA方面具有非常高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且患者的耐受性良好[11]。另外,鹿瓜多肽(lugua polypeptides,LG)前期干预UC-MSC能够显著增加UC-MSC治疗RA的有效性,但具体机制尚不清楚[12]。本研究通过体外细胞模型,旨在探索LG对UC-MSC增殖、迁移和抗炎因子分泌的影响。
1.1实验材料 人UC-MSC由陕西九州生物医药科技集团有限公司馈赠。LG购自哈尔滨誉衡药业(批号:161113)。磷酸盐缓冲液(phosphate buffered saline,PBS)(批号:C0221A)和曲拉通X-100(批号:ST795)购自上海碧云天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抗荧光淬灭封片剂(批号:0100-01)购自美国Southern Biotech公司。KeyFluor488 Click-iT EdU成像检测试剂盒(批号:KGA331-50)购自南京凯基生物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玻片(85680-3101-12)及盖玻片(80340-0630)购自江苏世泰实验器材有限公司。DMEM/F12(批号:10565018)培养基和胎牛血清(批号:10099141)购自美国Invitrogen公司。0.25%胰酶(批号:15050065)、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批号:13256-029)和青霉素/链霉素双抗(批号:15140-122)购自美国Gibco公司。细胞培养皿(430167)和6孔板(CLS3516-50EA)购自美国Corning公司。Transwell小室(353097)购自美国FALCON公司。微量移液器和全自动酶标仪(Multiskan MK3)购自美国ThermoFisher公司。超净工作台(SW-CJ-1FD)购自苏州安泰空气技术有限公司。CO2恒温培养箱(MCO-15AC)购自日本SANYO公司。低速离心机购(5702R)自美国Eppendorf公司。荧光显微镜(IX71)及倒置显微镜(IX51)均购自日本OLYMPUS公司。微型高速离心机(C2500-R-230V)购自美国Labnet公司。肝细胞生长因子(hepatocyte growth factor,HGF)(批号:H181)和前列腺素E2(prostaglandin E2,PGE2)(批号:H099)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试剂盒购自南京建成生物工程研究所,肿瘤坏死因子-α诱导蛋白6(tumor necrosis factor-α inducible protein 6,TSG6)(批号:LS-F12868-1)ELISA试剂盒购自美国LifeSpan公司。
1.2细胞培养 人UC-MSC培养于含10 ng/mL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10% 胎牛血清和1%青霉素/链霉素的DMEM/F12培养基中。细胞培养箱的孵育条件设置为37.0 ℃、5% CO2和95%湿度。
1.2.1细胞复苏 将UC-MSC从液氮取出后,于37 ℃水浴锅中迅速解冻。转移溶解后的细胞至含有5 mL无血清培养基的离心管中,室温300×g离心5 min,弃上清液。使用完全培养基(含10% 胎牛血清)重新悬浮细胞,然后将重悬后的细胞接种至培养皿,轻柔吹打以混合混匀,置于细胞培养箱中培养。
1.2.2细胞传代 当细胞密度约为80%时,对细胞进行传代。PBS洗3次后,使用0.25%胰酶消化细胞,完全培养基终止消化后收集细胞于10 mL离心管中,室温300×g离心5 min,弃上清液。加入完全培养基,轻柔吹打细胞,制成单细胞悬液,按1∶3 的比例传代。
1.3实验方法 待细胞呈对数生长且状态良好时,以每孔2×105个细胞接种于6孔板中,共种4个孔,培养过夜。弃尽旧培养基,分别加入不含(对照组)或含4、8和12 μg/mL LG的完全培养基,设为对照组、4 μg/mL LG组、8 μg/mL LG组和12 μg/mL LG组。
1.3.1EdU细胞增殖实验 细胞分组后,继续培养48 h。在6孔板中取出爬片,PBS洗3次,每次3 min。4%多聚甲醛固定15 min后PBS洗3次,每次3 min。弃去固定液,使用含3%牛血清白蛋白的PBS洗3次后每孔加入1 mL含0.5%曲拉通X-100的PBS,室温孵育20 min。弃尽每孔中的液体,使用含3%牛血清白蛋白的PBS洗3次后每孔加入0.05 mL Click-iT反应混合物,室温避光孵育30 min。去除反应液,使用含3%牛血清白蛋白的PBS洗3次后PBS洗1次,弃尽洗涤液。每张爬片滴加100 μL 1×Hoechst 33342反应液(5 μg/mL),避光,室温孵育15 min后,PBS洗3次,每次3 min。吸水纸吸干爬片上的液体,用含抗荧光淬灭剂的封片液封片,然后置于荧光显微镜下。在低倍视野下找到细胞后,换至400×,在蓝色激发光下拍摄EdU绿色荧光,在紫外激发光下拍照Hoechst绿色荧光,通过photoshop CS5软件将这两张图片融合并计数。每张爬片随机挑取5个视野拍摄图片。
1.3.2Transwell细胞迁移实验 细胞分组后,继续培养24 h。消化离心后,使用无血清培养基重悬细胞,调整细胞密度至3×105/mL,每个Transwell小室内加入200 μL制备好的细胞悬液,每种处理种3个小室。Transwell小室的下室加入800 μL含10% 胎牛血清的完全培养基。置入细胞培养箱培养24 h后,取出Transwell,用PBS小心地清洗小室1次,70%冰乙醇溶液固定细胞1 h。0.5%结晶紫染液室温下染色20 min后弃尽染液,PBS洗3次,用干净的棉签将上室一侧未迁移的细胞擦干净,将小室倒置于载玻片上,于正置显微镜下观察。在低倍视野下找到细胞后,换至100×并拍照。每个小室随机挑取5个视野拍摄图片。
1.3.3ELISA实验 细胞分组后,继续培养48 h。取细胞培养上清液,(500~1 000)×g离心20 min后开始检测。设3组孔:空白孔、标准品孔和样品孔。空白孔不加样,只加入显色剂A、显色剂B和终止液,用作调零;每个标准品孔中加入50 μL稀释好的标准品,其中0浓度孔加入50 μL标准品/样品稀释液,之后加入50 μL生物素抗原工作液;每个样品孔中加入50 μL样品,之后加入50 μL生物素抗原工作液。轻轻摇晃混匀各孔中的溶液,封上封板膜,置于37 ℃恒温箱中孵育60 min。孵育完后,谨慎揭开封板膜,弃尽每孔中的液体,向每孔中加满洗涤液,静置30 s后弃去,重复此操作5次,然后弃尽每孔中的液体。向每个标准品孔和样品孔加入50 μL亲和素-辣根过氧化物酶,操作方法同上。先向每孔加入50 μL显色剂A,然后加入50 μL显色剂B,轻柔震荡混合均匀,在37 ℃下避光反应 10 min。之后向每孔中加入50 μL终止液以终止反应。将ELISA孔板置入多功能酶标仪中,使用空白孔调零,然后在450 nm波长下测量各孔的吸光度值。使用标准品的浓度和相应吸光度值绘制标准曲线,然后采用此标准曲线根据各指标(HGF、PGE2和TSG6)的吸光度值计算得出相应的浓度。
2.1各组EdU细胞增殖实验结果 在EdU细胞增殖实验中,LG处理UC-MSC后,对照组、4 μg/mL LG组、8 μg/mL LG组和12 μg/mL LG组中EdU阳性细胞数分别为(12.35±3.67)个细胞/400×视野、(24.23±7.12)个细胞/400×视野、(39.61±7.98)个细胞/400×视野和(64.44±15.32)个细胞/400×视野,各组EdU阳性细胞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3.590,P<0.001);与对照组比较,各处理组的EdU阳性细胞数增加(P<0.05)。见图1。
2.2各组Transwell细胞迁移实验结果 在Transwell 细胞迁移实验中,LG处理UC-MSC后,对照组、4 μg/mL LG组、8 μg/mL LG组和12 μg/mL LG组中迁移细胞数分别为(20.00±2.00)个细胞/100×视野、(32.33±2.52)个细胞/100×视野、(50.33±2.52)个细胞/100×视野和(71±3.61)个细胞/100×视野,各组迁移细胞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99.500,P<0.001);与对照组相比,各处理组的迁移细胞数增加(P<0.05)。见图2。
1a:对照组;1b:4 μg/mL LG组;1c:8 μg/mL LG组;1d:12 μg/mL LG组
图1 各组EdU细胞增殖实验结果(荧光染色,400×)
2a:对照组;2b:4 μg/mL LG组;2c:8 μg/mL LG组;2d:12 μg/mL LG组
图2各组Transwell细胞迁移实验结果(0.5%结晶紫染液染色,100×)
2.3各组ELISA实验结果 在ELISA实验中,LG处理UC-MSC后,各组HGF、HGE2、TSG6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对照组相比,4 μg/mL LG组、8 μg/mL LG组和12 μg/mL LG组HGF、PGE2和TSG6的分泌量显著增加(P<0.05)。见表1。
表1 各组ELISA实验结果
LG:鹿瓜多肽;UC-MSC: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GF:肝细胞生长因子;PGE2:前列腺素E2;TSG6:肿瘤坏死因子-α诱导蛋白6;a与对照组比较,P<0.05
近年来,虽然RA的临床治疗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但仍有2个重大问题有待解决:①约30%的患者对所有治疗无应答;②即使RA的临床炎症得到缓解,但仍会出现影像学上的关节损伤[13-16]。这提示,RA的关节损伤不仅与炎症有关,且单纯的抗感染治疗可能不足以阻止RA的进展。在RA治疗领域,特别是对当前治疗反应不佳的RA患者,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MSC)显示出广阔的治疗前景[17]。其主要从两个方面对RA发挥治疗作用:①细胞分化,MSC可以分化成受损的细胞(骨细胞和软骨细胞),从而直接修复受损细胞;②免疫调节,MSC可以通过调节性T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抑制各种固有免疫细胞的产生及其功能等方式起到抗炎、调节免疫和抗组织损伤等作用[18-20]。
除细胞分化外,MSC的增殖和迁移能力也与其对受损组织的修复密切相关。细胞的增殖决定了最终可分化为靶细胞的MSC数量,而细胞的迁移决定了最终能够到达受损部位的MSC数量[21]。因此,若能促进MSC的增殖和迁移,则可潜在地增强MSC的治疗效果。本研究通过EdU细胞增殖实验和Transwell 迁移实验发现,LG可显著促进UC-MSC的增殖和迁移,且呈浓度梯度依赖效果。然而,目前LG促进UC-MSC增殖和迁移的具体分子机制尚不清楚。研究发现,多种信号通路可能参与对UC-MSC增殖和迁移的调节,包括c-Jun 氨基端激酶-p38通路[22]、黏着斑激酶/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通路[23]和胞外信号调节激酶通路[24]等,而LG对UC-MSC增殖和迁移的促进作用是否涉及这些信号通路或其他信号通路,有待进一步研究。
为研究LG对UC-MSC免疫调节作用的影响,本研究使用ELISA实验对经典抗炎因子HGF、PGE2和TSG6的分泌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LG可浓度依赖性地促进这3种抗炎因子的分泌,提示LG可通过增强UC-MSC的免疫调节功能,从而增强UC-MSC治疗RA的有效性。然而,这仅为体外研究的结果,有关LG对UC-MSC免疫调节作用的影响还需进一步的体内研究证实。另外,相关作用的潜在分子机制尚不清楚,需要更多的研究去阐明。
综上所述,LG可促进UC-MSC的增殖、迁移及抗炎因子HGF、PGE2和TSG6的分泌,这可能为其增强UC-MSC治疗RA有效性的潜在机制,从而为UC-MSC治疗RA提供更多的理论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