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旭
“现金还是支付宝、微信支付?”这是平日结账时最司空见惯的问话。据统计,中国目前已有86%的人口使用移动支付,普及率位居全球首位,大约是世界平均水平的三倍。不管你去大型商超购物还是在街边小摊买菜,都能用微信或者支付宝完成支付。移动支付不止开启了一种全新的支付模式,更见证了信息通信、移动终端、人工智能、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引发的革命,深刻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
支付的“质变”
在过去的计划经济时代,布票、粮票、油票成了老百姓过日子的基本保障。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商品市场开始活跃,老百姓的腰包越来越鼓,现金使用量大幅增加。1985年,中国银行珠海分行发行了中国第一张信用卡,迈出了信息化消费的第一步。后来,信息技术的发展不断改变人们的购物方式,银行亟须提升银行卡支付服务的便利性来满足随时随地的消费需求,网银走上历史舞台。
“故事”的转折点发生在2003年,第三方支付工具支付宝的问世,彻底打开了网络支付的新局面。随着淘宝网的上线运营,网络支付迎来了“井喷式”发展。往后的十年中,网络购物的快速发展逐渐培养了人们网络支付的习惯,支付宝也实现了从最初的线上购物支付,到线下移动支付的功能整合。2013年,微信支付上线,与支付宝共同壮大了移动支付市场。
仅依靠手机和二维码,甚至仅凭“一张脸”就能实现支付环节数字化,这种“扫码支付”的移动支付方式已经成为中国人的生活常态,出门可以不用带钱包,衣食住行,一部智能手机就能搞定,甚至可以足不出户就能完成交水电费、购物和约车。不少市民感叹“出门带钱包的最后一個理由也没了”。
刷脸也能支付
目前的移动支付方式是以二维码(扫一扫)支付为主,NFC、人脸识别等多种移动支付方式并存。移动支付网行业分析师慕楚表示,多样化的移动支付手段是对不同支付场景和支付需求的互补。
二维码成为目前最受欢迎的支付方式,其在使用成本、操作方式、安全性方面较其他几种支付方式具有显著优势。事实上,最初的移动支付并不是二维码的天下,NFC才是移动支付的鼻祖。慕楚表示,NFC对商户的POS机和用户的手机设备有着要求较高,而NFC的最大优势在于其使用的便捷性,用户无需打开手机和程序就可以完成支付。
与扫码支付和NFC相比,刷脸支付为消费者带来新鲜感的同时,也带来了更加便捷、智慧和无感的支付体验。刷脸支付的普及标志着生物支付时代已经到来,指纹、脸、静脉、虹膜、声纹等人的生物特性替代了传统的密码支付模式,实现在支付场景下的应用。
作为当前移动支付中技术含金量较高的支付手段,利脸支付正处在快速增长时期。近两年间,阿里巴巴、京东等互联网巨头公司纷纷在刷脸支付领域布局,相继推出自己的刷脸支付产品。无需手机、不怕没电和信号不佳,利脸支付已经彻底摆脱了终端进行支付,在消费高峰时段也能够有效分流顾客,降低人力成本,实现一对多甚至无人化收银。未来,大数据、智能风控以及更精确的AI生物识别等技术将进一步为刷脸支付时的安全防护、身份识别“保驾护航”。
在以往的非现金支付中,线下使用POS机利银行卡是人们常用的支付手段。公开数据显示,在2015年以前,我国银行卡收单的规模占比均超过50%。借着银行卡良好的渗透基础,加之电商、智能手机和4G网络的快速普及,中国几乎直接从现盒支付时代跳转到了移动支付时代。支付宝、微信占据市场主导地位,Apple Pay、云闪付、百度钱包等瓜分剩余市场,三大运营商在移动支付领域也皆有布局。
2013至2016年间,移动支付市场进入高速发展阶段,第三方综合支付交易规模复合增长达到110%。在这一阶段,面对c端的第三方支付机构品牌渗透率占绝对优势,并顺势推出信用消费产品。到2017年,移动支付已经渗入了生活中的各个环节,民生领域的线上支付也逐步打通。
重塑生活方式
无论是赦信支付,还是支付宝支付,使用者只需要绑定银行卡,就能在3秒内实现支付。
在赛迪智库电子信息产业研究所所长温晓君看来,移动支付的发展伴随着我国信息技术与互联网深度融合应用,对银行、商贸、电子商务等行业带来商业横式重构,本质上是对成本和效率的一次大幅优化。也因移动支付的便捷性,目前它与娱乐、餐饮、出行、购物、医疗等都有了高度的融合,这种融合在线下和线上均有体现。
此外,移动支付能够记录用户的每一笔花销,同时也汇聚了海量消费者的数据。商家可以通过移动支付软件的海量信息反馈,来追踪消费者的喜好、购买行为、消费倾向,用以改善自己的产品,做好产品运营与促销活动等,来增加客户黏性,提升自己的收益。
据了解,目前已经出现了与移动支付直接相关的场景一无人超市。事实上,京东、Amazon go等多家无人超市已经在国内很多城市上线,消费者走出店门的一瞬间,移动支付系统会自动进行扣款。
汇付天下相关负责人在接受《中国电子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移动互联网技术的蓬勃发展及以“新零售”为代表的商业模式创新,重塑了消费者的消费和支付习惯,移动支付将在促进信息消费增长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