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水电站,也是中国有史以来建设最大型的工程项目。1994年正式动工兴建,2003年开始蓄水发电,2009年全部完工。水电站大坝高185米,蓄水高175米,水库长600余公里。安装32台单机容量为70万千瓦的水电机组,是全世界最大的(装机容量)水力发电站。三峡工程主要有三大效益。即防洪、发电和航运,经济效益主要体现在发电。它是中国西电东送工程中线的巨型电源点,非常靠近华东、华南等电力负荷中心,所发的电力将主要售予华中电网的湖北省、河南省、湖南省、江西省、重庆市,华东电网的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安徽省,以及广东省的南方电网。三峡水电开发是中国可持续发展,尤其是清洁能源开发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三峡工程成败的关键在于移民。1997年3月14日,八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了国务院《关于提请审议设立重庆直辖市的议案》,重庆正式成为继北京、上海、天津之后的中国第四个直辖市。重庆直辖不仅是城市的需要,更是国家发展的需要。
此前,为解决三峡移民问题,中央政府在1980年代中期曾筹备设立三峡省予以统筹管理,但因某些原因,方案最终只得作罢。到了三峡工程正式开工后,为促进占库区移民总数85%的重庆市在移民问题上的积极性和主导性,中央政府决定推动重庆升格为直辖市。
重庆直辖市于1997年6月14日正式成立,包括了原四川省的重庆、万州、涪陵和黔江四个地区的范围。直辖之初,疑虑纷起:将一个1000万人口的单列市扩充成一个3000万人口的直辖市,而且山区、库区居多,贫困人口过半,会不会让这辆大车把小马累死?
直辖以后。重庆进入快速发展阶段。重庆直辖10年后的2007年,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了《重庆市城乡总体规划(2007-2020年)》,明确重庆是我国重要的中心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长江上游地区的经济中心、国家重要的现代制造业基地、综合交通枢纽、城乡统筹的特大型城市。1997年重庆城市化率只有29.5%,比全国平均水平低三四个百分点;2007年重庆城市化率达到48%,比全国平均水平高三四个百分点。1997年重庆GDP才1400亿多一点,2007年是4200多亿,2018年,重庆市实现GDP20363.19亿元。1997年到2017年的20年间,重庆市人均GDP的增长数据从5253元到63689元。
到2015年4月28日,重庆市的行政区划变为23个市辖区、11个县、4个自治县。重庆工商大学的王鸣剑教授体悟很深刻:重庆直辖以前,就像个大县城,只有进入渝中区,才算“进城”。而现在,重庆市区不断扩大,几乎每个区都自成一体,也都有自己的中心。2017年9月22日《重庆日报》报道:重庆已建成或封顶的、高度在200米以上的超高建筑,一共41座一在中國内地,仅次子上海、广州和深圳。150米以上的超高建筑,重庆有110座,数量仅次于上海,居中国大陆第二。
三峡工程成就了重庆直辖。重庆直辖助推了西部大开发,而西部大开发战略最终创造了重庆奇迹。新时代,中央发出“一带一路”倡议,重庆将会创造更大的发展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