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明举
日子过得真快,倏忽之间,明年就要退休了。一天早晨,看着镜子中即将60岁的自己,我突然想起父亲60岁时的情景。
1984年深秋,60岁的父亲从名山农场副业队退休。看着他布满皱纹的面孔,我猛然意识到了父亲的苍老,心里不禁涌起些许酸楚。
父亲却满心欢喜。一天,他把刚领到手的退休金递给母亲说:“不上班了还能领这么多钱,这在过去连想都不敢想啊!”
母亲接过钱,好像比以往任何一次父亲交给她工资时都显得郑重其事,也感慨地说:“可不是嘛,‘满洲国那会儿,你在日本人的商行里当伙计遭的是啥罪,别说领工钱啊,能保住命就是万幸了。”
在退休金的“激励”下,父亲每天高高兴兴地忙着家里的活计,反倒显得年轻了许多。那时,个体经济开始上路,小商小贩十分活跃,闲不住的父亲在临近70岁时,竟然在我们竭力反对的情况下,拎着两只保温壶走街串巷卖起了冰棍。
我当时已经是一名公职人员,对父亲的这个举动最为反对——既担心父亲的身体,更担心自己的面子。
母亲数落我:“亏你还是个党员呢,根本不知道你爸的心思。”
父亲细数着他在烈日下一天的收入,笑着对我说:“不干点儿啥,都对不起今天的好政策。”
父亲的一番话,让我感觉他一下子变得高大起来——他没有老,他对祖国有自己独特的热爱方式。
从那以后,再远远地听到父亲那高亢有力的叫卖声,我不再感到刺耳扎心了。这每一声呼喊,不就是一个饱经世事沧桑的老人从心底发出的对好日子的礼赞吗?
1998年,也是一个深秋的日子,父亲因为眼压升高住进农场医院。那天夜里,我在陪护他的同时还要赶写一篇稿件。
父亲问我在忙着写什么?我告訴他,在写一篇到肇源农场送灾民来名山农场安家落户的稿件,报社编辑正等着编稿呢。
父亲好像有些愧意,说:“你快写吧,别因为我耽误了。”他又接着说,“还是新中国好,把老百姓的事儿当事儿。这要搁旧社会,哪有人管灾民啊!”
父亲带着笑意睡着了。我的稿子也很顺利写完,第二天传给了《北大荒日报》,并以《千里接亲到新家》为题在报纸的周末版刊出。后来,这篇稿子还被《党的生活》杂志收录到98抗洪专刊当中。
如今,我也快退休了。此时,距离父亲退休的时间已经过去了35年。这期间,我们的生活又发生了多少令人惊喜的变化,已经不胜枚举。看到新时代科技发展对生活的巨大改变,看到一个强大的国家正在由梦想变为现实,看到今天的退休老人活得那么潇洒,日子过得那么滋润,可以尽情享受今天的美好生活,我感到一种幸运。
前几天,一位几年前退休的朋友从外地旅游回来,对我们说:“现在老年人出去旅游的太多了,国家政策好,老年人进景区不是票价减半就是全免,玩起来有底气!”
听了他的话,不知怎地,我又一次想起了父亲。如果他老人家还健在,我就能领着他来一次“退休父子祖国风光尽情游”。到时,他肯定又会生出许多感慨,并嘱咐我好好珍惜今天的好日子,千万别忘了这好日子是怎么来的!
那天,看到有关新中国成立70周年重大庆祝活动的新闻,我心里涌出一阵感动:全面小康的目标即将完成,更好的生活即将进入一个新的里程碑!
(作者单位:农垦宝泉岭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