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工业园区产业发展历程及认识

2019-10-24 05:10王丽
中国经贸导刊 2019年26期
关键词:苏州工业园区历程产业发展

王丽

摘 要:对苏州工业园区建立至今的产业发展历程进行梳理,在此基础上发现,虽然工业园区的产业发展受人为因素影响作用较强,但是,从苏州工业园区现有产业发展历程来看,其依然遵循着从低到高的产业发展普遍规律,园区产业在此规律作用下发生着渐进式变化,对产业过度的人为干预可能难以奏效。

关键词:苏州工业园区 产业发展 历程 认识

苏州工业园区被誉为“中国改革开放的重要窗口”,是我国园区建设的标杆。今年是苏州工业园区建设25周年。知史明智,为了指导未来更好的发展,有必要对既有的发展历程进行梳理。在对苏州工业园区产业发展、规划、建设历程的调研和研究过程中,发现其相关经验和认识总结,无论对产业园区本身还是更宏观的经济发展和管理、规划制定等都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一、苏州工业园区产业发展历程

苏州工业园区产业发展主要经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994-1999年):制造业产业主体地位的成型阶段。苏州工业园区的制造业发展依赖于招商引资。1994年9月14日,苏州工业园区首批14个外商投资项目在苏州竹辉饭店签约,其中12个项目均为制造业,包括韩国三星电子株式会社、美国超微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新西兰狮王有限公司等,涉及机械、电子、食品、化工等行业。1994年12月28日,三星电子(苏州)半导体有限公司注册成立。1994年,苏州工业园区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1.32亿元,其中工业增加值5.77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50.97%。但与此同时,第一产业增加值2.93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仍然高达25.89%。虽然,通过招商引资能够确保制造业产值规模大、比重高,但传统农业在园区前期发展中仍然占据较大比重。1995年,园区建设开始加快,美宝莲(苏州)化妆品有限公司、苏州东和电子有限公司(后更名为“富士通多媒体部品(苏州)有限公司”)、纳贝斯克食品(苏州)有限公司、日立半导体(苏州)有限公司等14家企业先后设立。1997年,随着园区建设的快速推进,制造业发展开始加快。到1999年,已有31家世界500强企业在苏州工业园区投资36项制造业项目,园区制造业初具规模。

第二阶段(2000年至2011年):制造业的全面发展阶段。从2000年起,园区投资环境日益完善,到园区投资制造业的企业大幅增多,另外,不少园内企业纷纷增资扩股。当年,园区有29家世界500强企业先后追加投资,增资总额高达10亿美元。2000年,园区地区生产总值130.48亿元,其中,工业增加值90.42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高达69.30%。与此同时,第一产业产值2.96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仅为2.27%。在这一阶段,制造业占主体的地位已经牢固确立。从2001年起,园区制造业企业固定资产投资额大幅增加,仅中新合作区外商投资企业投资完成额就高达24.87亿元。从2005年开始,园区酝酿“科技跨越”计划,提出到2010年实现科技投入、项目规模、知识产权三大跨越。与此同时,园区开始酝酿服务业发展“倍增计划”,提出到2010年实现载体倍增、项目倍增、贡献倍增。截止2011年,园区R&D投入占GDP比重达4.6%,建成各类科技载体超360万m2,建立20多个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共有研发机构250个。

第三阶段(2012年至今):产业高质量发展阶段。2012年,苏州工业园区第二产业产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62.19%,第三产业比重为37.69%,二三产高质量协同发展的态势明显。2013年,苏州工业园区确立了争当苏南现代化建设先导区的发展目标,开启了深化推进改革创新的新征程。2015年,国务院批复同意苏州工业园区开展创新综合试验。2016年,苏州工业园区布局人工智能产业,计划用3-5年时间,打造国内领先、国际知名的人工智能产业集聚中心。近年来,苏州工业园区在全国经开区综合考评中基本处于第一、第二的水平;截至2019年,苏州工业园区更是连续三年排名第一。

     二、产业发展基本认识

产业发展遵循着特定规律,主要是从低到高逐渐演进。尽管作为工业园区,其受人为作用影响较大;但在园区产业发展过程中,其大致沿袭着特定轨迹,人为因素对此影响有限。

首先,园区产业发展之初不可避免地从偏低端产业发展起步。苏州工业园区的产业类型主要集中在制造业。这些制造业最初通过招商引资引入。在引进之前,园区就设立较高的准入门槛,力求入园的企业是高科技、低污染、現代化的项目。从1994年入园的12家制造业企业来看,行业覆盖范围包括电子、机械、食品、化工等,表面看“高新技术项目占50%”。但1994年,苏州市正处于工业化初期并向工业化中期迈进的时期,这一阶段适宜发展的产业主要为劳动资源密集型初级产业,而苏州工业园区的产业发展必然无法摆脱所处的基础背景。事实上,即使经历了近10年的发展,苏州工业园区也并没有摆脱初级环节占主体地位的格局。从表1、表2和图1所反映的情况可以看出,2005年苏州工业园区内,支柱行业是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为“高新技术产业”;该行业企业数量最多,达到90家,占到园区企业数约1/5的体量,行业产值和就业人口更是达到了全园区的近一半。但从单位企业就业人数来看,该行业以989人/个的水平位居所有行业之首,单位就业人员所创造的产值为164.14千元/人,居于平均水平之下。意味着,在苏州工业园区内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实际上处于劳动密集型的低端环节。同样,从苏州工业园区排名前三位的行业来看,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这三大行业占据园区约39.28%的企业数目、63.90%的工业产值、60.71%的就业规模,但这三大产业无一例外,均处于下图的第二象限,即,劳动密集但单位劳动力所创造产值不高区域。这意味着,虽然前期进行了巨大投资、严格准入、精心谋划,苏州工业园区的产业发展依然无法摆脱从低端开始起步的客观现实。

第二,园区经济结构调整总体遵循着特定的演进规律,且渐进式发生变化。虽然建园之始,以发展工业为主要目标来建设园区,工业增加值占据地区生产总值的一半,但农业比重仍然较高,超过了20%。在园区发展的第二阶段,工业开始全面发展。第二产业比重持续位于高位,2000-2005年二产比重基本上处于接近80%的水平。2005年后,第二产业产值比重稳重有降,与此同时,第三产业产值比重在逐步上升。到2017年,苏州工业园区第二产业比重为55.95%,第三产业比重已经达到44.00%,与此同时,第一产业比重仅为0.05%(见图2)。总体而言,在产业结构变化过程中,第一产业比重持续降低,产业发展到一定阶段时第二产业比重开始降低,与之相对应,第三产业比重随之增长。另外,产业结构变化的过程属于渐进式,而非突然跃迁式。

第三,遵循既定规律的产业发展难以完全遵循人为设定的轨迹。产业运行遵循着自身规律,如果政府对其进行过多过急过猛干预,往往难以奏效。以苏州工业园区的服务业“倍增计划”为例。2005年,苏州工业园区制定了《关于促进苏州工业园区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意见》,提出服务业的倍增计划,其中,规划目标是服务业增加值5年翻两番,占GDP的比重每年提高1-2个百分点,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超过40%。为了达到既定目标,苏州工业园区从“市场准入”、“资金扶持”、“项目投资”、“行业发展”等四方面推出20条扶持政策。而實际上,按不变价计算2010年的服务业增加值远低于2005年翻两番的水平;另外,2010年服务业对GDP的贡献率为39.07%,低于原定目标。可见,园区对于服务业的5年倍增计划实际上是失效的。事实上,产业运行有其自身规律,政府需要做的是理顺管理体制机制,让市场的各类要素更顺畅自由的配置,与之对应,对于市场失灵、民生保障、环境保护等才应是政府的关注重点。

参考文献:

[1]苏州工业园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苏州工业园区志(一、二、三)[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12.

[2]赵大生(编).苏州工业园区深度解读(上、下)[M].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2012.

猜你喜欢
苏州工业园区历程产业发展
中国的历程
邮票上的70年光辉历程(集邮)
ImprovingListeningandSpeakingSkillsthroughWatchingAmericanTVSeries
景德镇陶瓷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策略探析
红色旅游产业现状分析及发展中管理问题研究
今天我叫早
我想这样做
中国南极科考30年历程
运动生涯
苏州工业园区第二实验小学学生美术·书法作品选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