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皮肤病防治所(510095)谭剑萍 陈晓吟 梁淑鸿
1.1 资料 选择我所2016年8月~2018年8月期间门诊就医的72例慢性荨麻疹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对照组,每组36例患者。观察组:男性24例,女性12例;年龄21~64岁,平均(38.52±2.22)岁。病程1~15年,均值为(6.30±1.12)年。对照组:男性22例,女性14例;年龄20~62岁,平均(38.40±2.17)岁。病程1~14年,均值为(6.22±1.07)年。两组间基本资料相比对差别较小(P>0.05),具有科学对比性。
1.2 方法 观察组的综合护理干预内容如下:①健康教育:告知患者及家属慢性荨麻疹的相关知识,指导患者对病情进行自我监测,同时将其过敏原告知患者,提醒患者注意避免接触过敏原,注意居所的空气流通,形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②心理护理:护理人员应耐心倾听患者自身想法,合理发泄自身不良情绪,同时根据其心理特征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疏导和调节患者心态,减轻其焦虑、抑郁等情绪。③饮食护理:告知患者清淡饮食,以富含维生素、蛋白质及热量的易消化食物为主,告知饮食禁忌,戒烟禁酒。④生活护理:根据病情变化指导患者进行适当的运动锻炼,增强机体免疫能力;指导患者穿着柔软、宽松的棉质衣物,避免使用刺激性强的日常用品,避免情绪激动。⑤皮肤护理:勤修剪指甲,确保指甲及手部卫生,叮嘱患者不得抓挠患处,以免造成感染。对照组的传统护理内容包括:在确诊后叮嘱患者遵医嘱按时就诊,按量用药,将相关注意事项告知患者,并叮嘱患者注意个人卫生。
附表 对比心理状态(n=36,分)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①两组慢性荨麻疹患者干预前、干预后的心理状态采用焦虑及抑郁自评量表进行评价,根据中国常模结果,临界值分别为50分、53分,以得分高表示心理状态差。②采用简体中文版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量表(DLQI)评估两组慢性荨麻疹患者干预前、干预后的生活质量,采用0~3分的4级评分法,满分为30分,以得分低为优势。
1.4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20.0统计数据,以均数差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当P<0.05时表明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心理状态评分 两组慢性荨麻疹患者干预前的心理状态评分对比差异不明显(P>0.05),相较于干预前,两组患者干预后的心理状态评分均明显下降(P<0.05),且观察组的评分更低(P<0.05)。见附表。
2.2 DLQI评分 观察组和对照组慢性荨麻疹患者对比干预前的DLQI评分为(17.22±4.10)、(17.18±4.05),无明显差距(P>0.05),而干预后两组DLQI评分分别为(5.34±1.82)、(11.20±3.68),比干预前低(P<0.05),且观察组的DLQI评分更低(P<0.05)。
慢性荨麻疹临床一般采用抗组胺类药物治疗,但治疗后的复发率较高[1],影响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原因在于慢性荨麻疹患者未掌握疾病发作原因及诱发因素,因此导致病情反复发作,故此,积极的护理干预十分必要。在慢性荨麻疹患者治疗期间采取积极的综合护理干预,一方面,通过健康教育提高患者对于疾病发作原因、过敏原的认知程度,提高患者的用药依从性,从而避免因接触过敏原而致病情反复发作;通过积极的心理干预能够满足患者的心理需求,促使患者保持稳定的正性情绪积极配合临床治疗[2];另一方面,饮食护理可防止患者因摄入不恰当饮食而致病情发作,生活护理可提高患者的机体免疫力和抵抗力,促进疾病康复,皮肤护理可防止病情加重。通过综合护理干预能够起到控制慢性荨麻疹患者病情的效果,可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降低疾病复发率,改善预后效果。
综上所述,综合护理干预对改善慢性荨麻疹患者的心理状态,提高生活质量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临床应用价值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