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花都区人民医院(510800)李海颜
急性脑卒中为一种神经科、急诊科常见疾病,大部分是因病变直接或间接地造成丘脑下部损伤而引发,具有起病急、死亡率高等特点。本研究主要观察了急诊全程优化护理对急性脑卒中患者抢救成功率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将2016年6月~2018年6月在我院实施抢救的94例急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n=47)与对照组(n=47)。研究组男27例,女20例;年龄58~78岁,平均(67.73±6.86)岁。对照组男26例,女21例;年龄57~80岁,平均(67.23±6.37)岁。两组一般资料差异不显著(P>0.05)。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急诊常规护理,包括严格遵医嘱与抢救条例配合抢救工作,同时常规进行相关检查。研究组给予急诊全程优化护理,具体方法如下:①首先成立急诊专项护理小组,在接诊前,由护理小组提前做好相关准备工作,包括平车、机械设备、抢救药品等,同时通知相关科室随时做好接诊准备;②在患者入院后,由接诊护理人员在短时间内进行临床症状观察、病情了解以及完成分诊工作,为患者开启抢救绿色通道,立即将患者用平车送往抢救室,护理人员积极配合医师进行抢救,先抢救再挂号;③抢救前首先给予患者吸氧,并在专科医师的指导下对患者进行血检、CT及MRI等一系列检查,缩短病情评估时间,从而为患者争取更多抢救时间;④在抢救过程中,持续监测患者各项生命体征,对于合并室颤患者及时给予除颤处理。
附表 两组绿色通道停留时间、病情评估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
附表 两组绿色通道停留时间、病情评估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
组别 绿色通道停留时间(min) 病情评估时间(min) 住院时间(d)对照组(n=47) 78.25±12.02 51.28±11.54 9.66±2.52研究组(n=47) 57.56±13.85* 30.52±9.20* 7.24±1.83*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抢救成功率、绿色通道停留时间(从急诊至神经内科病房时间)、病情评估时间及住院时间。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6.0软件,绿色通道停留时间、病情评估时间及住院时间用()表示,以t检验;抢救成功率用百分率表示,以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抢救成功率 研究组抢救成功43例,抢救成功率为91.49%;对照组抢救成功36例,抢救成功率为76.60%,两组抢救成功率相比(91.49%VS76.60%),研究组更高,差异显著(P<0.05)。
2.2 绿色通道停留时间、病情评估时间及住院时间 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绿色通道停留时间、病情评估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更短(P<0.05)。见附表。
近年来,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急性脑卒中发病率逐渐上升。当急性脑卒中发生时,部分患者会因病情严重、抢救不及时等原因而死亡,存活者中也有超过70%的患者会存在不同程度的语言、认知及肢体障碍等。因此,给予及时有效的抢救与护理干预,从而为患者争取更多的抢救时间,对于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致残率与死亡率,改善患者预后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在实施急诊全程优化护理过程中,首先成立急诊专项护理小组提前做好一切接诊准备工作,可让抢救工作实施得井井有条,避免了护理人员在配合抢救工作中的盲目性,为抢救工作提供了有利条件[1];在患者入院后为其开通绿色通道,先抢救再挂号的方式可让患者尽快接受抢救,有效缩短了绿色通道停留时间;同时护理人员在医师指导下尽快完成相关检查,避免了因检查时间过长而延长了病情评估时间,以上措施均为抢救工作争取了更多的宝贵时间。此外,在抢救过程中,对患者生命体征进行持续监测并给予对症性施救,对于抢救成功率的提升与患者病情康复均具有积极性意义[2]。
本研究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抢救成功率更高,绿色通道停留时间、病情评估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更短。提示在对急性脑卒中患者抢救中实施急诊全程优化护理可有效缩短进出诊、病情评估及住院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