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治疗老年髋部骨折术后对侧髋骨再骨折的回顾性探讨

2019-10-24 10:20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450000梁明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19年22期
关键词:髋骨髋部股骨

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450000)梁明

1 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回顾性选择我院2016年11月~2018年12月内收诊的242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其中,133例男性,109例女性,最小60岁,最大85岁,平均(72.84±5.69)岁,101例股骨颈骨折,141例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方式:84例全髋关节置换术,54例空心螺钉内固定术,56例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48例股骨粗隆带锁髓内钉(Gamma钉)。

1.2方法 术后,根据病人有无出现对侧髋骨再骨折分成两组,设为无骨折组(n=194)和再骨折组(n=48)。48例再骨折患者行二次手术,观察再骨折组患者两次手术的时间、术式、ASA分级、住院时间、假体类型、髋关节功能以及再骨折髋Singh指数等指标进行观察分析。其中,Singh指数越低,说明骨质疏松越严重。本次研究中,手术方法分成两种,即内固定术与假体置换术。此外,随访Harris评分[1],观察患者关节功能,共涉及10个项目,如爬楼梯,行走距离等,总分100分,>90分表示优良,80~90表示较好,70~79表示一般,<70表示差。根据WTO诊断标准,诊断骨质疏松[2]:t<-2.5表示骨质疏松;t>-1.0表示正常;-2.5<t<-1.0表示骨量减少。

附表 分析观察老年髋部骨折术后对侧髋骨再骨折的因素[n(%)]

1.3统计方法 采用SPSS20.00软件处理实验数据,均数加减标准差(±s)表示计量资料,予以t检验,例(n)、百分率(%)表示计数资料,予以X2值检验,P<0.05说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Harris评分 比较Harris评分,无骨折组(93.08±3.41)分,与再骨折组(90.14±4.58)分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老年髋部骨折术后对侧髋骨再骨折因素分析 通过分析发现,骨质疏松、年龄、治疗依从性、术后功能锻炼、合并内科疾病是导致老年髋部骨折术后对侧髋骨再骨折的主要因素,见附表。

3 讨论

老年骨折中,老年髋部骨折约占20%,主要类型有股骨粗隆间骨折、股骨颈骨折[3]。这些年,时代不断发展,社会不断进步,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升,医疗条件明显改善,人均寿命得到延长,导致人口老龄化趋势加剧,老年髋部骨折术后对侧髋骨再骨折发生率随之升高。本研究中,242例患者中48例再骨折,发生率为19.8%(48/242)。一般情况下,髋部初次骨折患者,再次手术后,1~2年内,容易发生对侧髋骨骨折,因为髋部初次手术后,髋部功能差,术后长时间卧床休息,关节功能未能得到很好的锻炼,造成髋骨、下肢肌肉萎缩,影响髋关节功能,容易跌倒,导致对侧髋骨再骨折。对此,初次骨折术后,应该注重早期锻炼,增加肌力,保持协调,预防对侧髋骨再骨折。相比年轻人,老年人髋部骨折术后对侧髋骨再骨折更加复杂,需引起重视。本文通过观察发现,无骨折组Harris评分显著高于再骨折组(P<0.05),且骨质疏松、年龄、治疗依从性、术后功能锻炼、合并内科疾病是影响老年髋部骨折术后对侧髋骨再骨折的主要因素。因此,临床上,主治医生需综合分析患者病情,根据患者骨折类型,制定手术方案,有效治疗疾病,预防髋部骨折术后对侧髋骨再骨折,促使患者早日康复,提高临床疗效。

猜你喜欢
髋骨髋部股骨
股骨近端纤维结构不良的研究进展
居家运动——髋部练习(高级篇)
居家运动——髋部练习(初级篇)
居家运动——髋部练习(中级篇)
逍遥散加味降低髋部骨折老年患者术后谵妄效果观察
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与PFNA治疗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比较
股骨粗隆间骨折采用PFNA和倒置股骨髁LISS钛板治疗的临床观察
DHS与ALP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比较研究
每个人都有个包
分娩让女性更强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