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孝平:在肝脏手术“禁区”谱写生命奇迹

2019-10-24 02:59
中国科技产业 2019年10期
关键词:外科学禁区外科

◎ 本刊记者 白 静

观其人,温儒尔雅、和蔼可亲;闻其声,铿锵有力、自信笃定。

心怀仁爱,尽医生天职。从医40 余年,施行和指导施行各种肝胆胰手术2 万多例,其中肝癌手术1 万多例,把病人当亲人,自诩当好一个“陪护”。

不甘平庸,攀医学高峰。敢于质疑、潜心钻研,在肝胆胰外科领域提出3 个新理论,创建亲属间活体辅助性部分肝原位移植手术等5 个新手术方式,打破一个又一个手术禁区。

他就是中国科学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外科学系主任、肝脏外科中心主任陈孝平,入选2019 年全国“最美科技工作者”。

陈孝平院士从事外科临床、教学和研究工作40 余年,已施行和指导施行各种肝胆胰手术2 万多例。他在肝癌外科治疗和肝移植方面做出了系统的创新性成果:提出新的肝癌分类;提出大肝癌可安全切除的理论;建立3 项控制肝切除出血技术和1 项肝移植技术。这些理论和技术已应用到临床,效果显著。其成果得到国内外同行认同的高度评价,先后获国家科学与技术进步奖二等奖、教育部提名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中华医学科技奖一等奖和湖北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进步奖、中国肝胆胰外科领域杰出成就金质奖章、教育部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中国抗癌协会科技奖一等奖、湖北省科技成果推广奖一等奖。他注重自身医德修养及教书育人,先后被评为全国教学名师、全国卫生单位先进个人、卫生部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医德标兵、湖北省科学技术突出贡献奖、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主编全国高等医药院校教材7 年制《外科学》,8 年制及7年制临床医学等专业用规划教材《外科学》第1、2 及第3 版,五年制《外科学》第8 版,以及配套教材、专著及参考书20 余部。

陈孝平教授两次被任命为国际肝胆胰协会常务委员,并连续十年任该协会中国分会主席,2013 年被任命为亚太肝胆胰协会主席;美国外科学会荣誉会员,美国外科学院院士,国际外科组织(ISG)成员;现任亚太肝癌协会常委、亚太腹腔镜肝切除推广与发展专家委员会主席,中国腹腔镜肝切除推广与发展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常务委员兼肝脏学组组长,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副会长和器官移植分会副会长。任国家973 项目咨询专家委员会专家;任4 种国外杂志副主编和编委及50 多种国内杂志的主编或编委;先后主办6 届大型国际性肝胆胰学术研讨会,对推动相关领域的国际交流作出重要贡献。他严于律己,以身作则。他生活俭朴,作风正派,对待病人和蔼可亲,急病人之所急。正是因为他高超的医技和崇高的人格魅力,使他成为享誉中外的一代名医,赢得了大家的尊敬和爱戴。

40 余年来,陈孝平推翻多个“经典医学论断”,一项项“空白”被科学实践填补,与之相关的科研成果广泛应用于临床并在全国推广,数百万病人因此受益,极大推动我国肝胆胰外科迅猛发展,为世界肝胆胰疾病治疗作出中国原创贡献。

医者仁心——以心换心得安心

“德不近仙者不可为医。”陈孝平常说,工作有时间规制,但病人生病不会遵照8 小时工作制,做医生一定要有责任心、讲良心,精打细算,舍得为病人花时间。

手术医生不能只看报告、听讲解。走进病房,来到第一线,先看病人再看片子,这是陈孝平治病的原则。摸摸肚子、听听症状、细细检查,手术无小病,把病人当亲人,一能消除病人对手术的恐慌,二能准确知晓病症所在,“一天查看3 次,当好陪护员。”陈孝平说,与病人以心换心,互相信任,于治病有利,也是一味良药。

切开、暴露、分离、止血、结扎……缝合,陈孝平执着于手术的每一个规定细节和流程。方寸之间,一把手术刀游刃有余,在肝脏手术“禁区”谱写生命奇迹,40 余年,他做了1 万多例肝脏疑难手术。

言传身教,医者仁心。同事朋友眼中的陈孝平总是在忙碌,早上7点到医院,用一到两个小时处理紧急突发情况,一般9 点半进手术室,有时连做2 至4 台手术,每天除了早上查房,下午、晚上一定会去病房转转。一个手术病人,术前、术中、术后,陈孝平一天至少要亲自检查3 次。

“减少病痛,治好病,我才安心。”陈孝平说,缘于当过“赤脚医生”经历,他深知偏远地区缺医少药的困境。去年,陈孝平倡导的中国肝胆胰专科联盟在武汉成立,他组建医疗团队先后深入湖北武穴、利川、安徽、贵州和甘肃等革命老区和贫困地区,开展送医送药志愿活动,极大地推动我国不同地区肝胆胰外科同步发展。

临床攻关——打破束缚敢创新

“作为一名医生从事科学研究,必须坚守救死扶伤的初心,解决一些临床疑难杂症问题。”陈孝平说,临床攻关就是要做到把别人治不好的病治好,别人能治好的病治得更好。

大肝癌能不能手术切除?以往医学经验认为,大肝癌手术切肝量大,剩余肝组织少,易发生肝衰竭并导致死亡。根据影像学和外科临床研究结果,陈孝平认为从理论上讲,大肝癌切除不一定发生肝功能衰竭。此后,大量手术实践证实,大肝癌可以安全实施肝切除手术。

打破束缚,接连成功闯关肝脏外科手术禁区。早在1982 年至1985年,陈孝平提出,良性肝病全切肝脏没有必要,病人只需37%左右的肝脏就可维持功能的新观念,并在国际上第一个提出“辅助性部分肝原位移植”理念。2008 年,陈孝平主刀,国内首次成功实施亲属间活体肝辅助性部分肝原位移植手术。持续临床医学攻关,陈孝平首创“陈氏肝血流阻断法”“陈氏肝脏双悬吊技术”和“陈氏不解剖肝门的入肝血流阻断方法”攻克了术中出血难题。

“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在陈孝平看来,临床医生拥有很好的科研环境,面对实实在在的病人,时刻遇到真实的治疗难点,潜心钻研,寻找解决方法再适用于临床,良性循环。目前,他提出的小范围肝切除治疗肝门部胆管癌的理念和他创建的“陈氏肝肠吻合术”以及“陈氏胰肠缝合术”正在全国各地推广,并取得了非常好的临床应用效果。

科学自信——律己奋进争第一

“国外是老师,我们当学生。”陈孝平认为,做科研,这种观念要不得。

陈孝平说,西方医学的优势在于起步早,但受时间维度、临床病例和实践经验限制,西方医学提出的不少观点并不准确。医疗技术上,较长时间受制于人,最怕在科研创新上产生惯性思维。

医学万变,科学精神与科学态度不变。在陈孝平看来,做医学科研一定不能盲目跟风,要敢于质疑、敢于提问,同时,必须做到严谨求实,任何成果都需经得起推敲和重复,事关生命,容不得半点虚假。“只要自己的研究成果是真的,总有一天会被接受。”陈孝平说,过往经历告诉他,每一个新理论、新技术都要经过被抵触、被接受、被推广。

科学态度首先就要舍得花时间。陈孝平时常对年轻科研工作者说,做科研需遵循必要性、合理性、有效性、实用性和可行性,确定了目标,不可急功近利,需坐得住冷板凳,十年磨一剑。年轻医生亦是如此,从“三不计较”做起,即不能计较时间,事业靠的是长期积累,医学更是经验之学;不能计较金钱,学医之人贪图金钱就会出大事;不能计较一时得失。

自信,是科学创新之源。2014年12 月4 日,国际著名外科学者Dionigi Renzo 在《Nature》刊发署名文章,他在文章中这样评价:“陈孝平教授对肝胆胰疾病的治疗作出了救世贡献,是国际肝胆胰技术改进和创新的领导者。”

科技工作者美在哪里?于陈孝平而言,就是持之以恒遵循科学为真、自信最美。

猜你喜欢
外科学禁区外科
“顾氏外科”师承教育融于中医外科学住培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索
肖文儒:为生命禁区带去希望
肖文儒:为生命禁区带去希望
肖文儒:为生命禁区带去希望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实行外科学系对外科类住培专业基地统筹管理的经验探讨
《中国整形与重建外科(英文)》
肩肘外科进展与展望
不让你去的五大旅游禁区
临床医学本科生毕业学年外科学教学模式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腹腔镜外科杂志》征稿、征订启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