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 艳 张敏 柏亚玲 陈阿娟 田 园
护理服务是护理工作的生命线,护理质量控制是护理安全的核心[1]。在医院三级质量控制体系中,临床科室一级质量控制是护理质量控制最根本的环节[2]。科学、有效的护理质控检查反馈方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护理质量[3]。通过信息化手段对护理质量指标进行收集、统计和分析,实现基于数据的质量管理,是智慧医疗发展的必然趋势[4]。2013年以来,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西京医院)将护理管理信息系统应用于临床,经过不断探索改进,在原有二、三级护理质控使用IPAD基础上,于2017年为每个护理单元配备1台IPAD用于病区一级质控,并自2017年12月以后将微信平台与护理管理信息系统有机结合,取得了良好效果。
该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病区现有床位53张,护理人员22名,年龄25岁~37岁,平均(28.86±3.68)岁。其中,N0级4人,N1级5人,N2级1人,N3级9人,N4级3人。护理组设责任制护理、病区管理、特一级护理、基础护理、感染管理、急救器材、护理文书、规章制度等8个质控小组。其中,责任制护理质控组由18名责任护士组成,根据专病分为两个责任大组,每一大组设责任组长2名,全部由N3级以上护理人员担任,在分管患者基础上负责本大组日质量督导。病区于2017年6月-11月由质控护士采用传统方法进行一级质控;2017年12月-2018年5月采用护理管理信息系统,由质控护士手持IPAD进行一级质控,在当日现场反馈基础上,针对共性问题,利用微信平台进行质控结果反馈。
1.2.1 责任制护理日质量督查 每日16:30-18:00,责任组长带领本组责任护士2名~3名于患者床边对当日护理措施、健康教育等护理工作质量进行评价,发现问题及时反馈并现场补救,并将存在问题登记于日质控记录单上。每周一由各组责任组长汇总上周存在问题及改进情况。
1.2.2 周专项质量督查 (1)质控时间:每周一全天。(2)质控地点:现场床边质控。(3)质控人员:N3级以上护理人员或护士长。(4)质控标准:医院护理质量考核标准,结合专科标准。(5)质控内容:责任制护理、病区管理、特一级护理、基础护理、感染管理、急救器材、护理文书、规章制度共8项。(6)质控方式:纸质版床边质控。(7)问题汇总与反馈:质控护士或护士长将问题当面反馈给责任人,由责任人逐项分析原因,提出改进措施。当日质控结束后,质控护士总结上周存在问题及改进情况,收集责任组长汇总的上周责任制护理存在问题,结合共性问题,与护士长商讨,制定本周工作重点,并记录在质量持续改进本上。周二晨会通报质控结果,强调本周工作重点。(8)跟踪验证:每周一由质控护士或护士长追踪上周存在问题及改进情况。
1.2.3 质量汇总小结 每月底召开全体护士会议,由各质控组长反馈本月存在问题与改进方案,下月实施并追踪。护士长将纸质版检查结果逐条录入护士长手册,每名护士考评分由单次成绩相加计算均值后录入。
1.3.1 质控方式及反馈 与传统护理质控方法在时间、地点、人员、标准、内容方面保持一致,仅在质控方式及反馈方法上有所区别。采用护理管理信息系统质控后,两个责任大组各自建立“质量评价反馈改进微信群”。在责任组长进行日质量督导后,将共性问题通过文字、照片、视频等反馈到微信群,本组护士各抒己见,提出改进措施,组长负责追踪。在周专项质量督查时,质控护士或护士长手持IPAD,按标准现场逐条检查后将存在问题反馈给当事人,并录入平板电脑,由平板电脑根据问题条目自动计算分值。质控完成后,质控护士登录电脑端,通过系统计算每个质量版块分值、达标率及问题发生数,并生成图表,责任人可按层级、职称汇总打印。质控护士将汇总表中的共性问题整理拍照发至微信群,问题当事人可在72小时内登录系统查看并分析原因,制定改进措施,护士长现场检查执行情况,落实后点“整改完成”,形成闭环。如果责任人未及时填写分析,系统会使用红色显示“未整改”自动提示该流程未完成,护理部在后台可查看科室质量检查及整改完成情况,必要时给予提醒。
1.3.2 质量汇总小结 月底全体护士会上,由文书秘书(N0、N1级护士轮流担任)整理本月晨会、微信群传达的问题及改进措施,录入电子版,打印后组织全体护士学习,确保信息无遗漏。文书秘书将调取的8个质量版块存在的问题数、达标率、次均问题数及与前3个月的数据对比,打印交由护士长及各质控组长进行分析,在全体护士会上通报,并将系统显示发生率最高的问题作为下一月质量改善主题。月底护士长登录护理管理信息系统书写护士长手册,进入一级质控自查汇总表可直接导入平板电脑质控结果,护理人员综合考评页面也可根据平板电脑质控结果自动计算每名护士的考评均分。
对实施前后护士对质控信息的知晓速度、8个质量版块周专项质控打分成绩进行统计,对护士长手册中一级质控自查汇总及护士考评均分录入时间进行比较。同时,采用医院住院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调查问卷对实施前后患者满意度进行评价。统计显示,实施前后病区在收治患者数、护理人力等方面无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
(1)护士对质控信息知晓速度。实施后护士知晓速度明显优于实施前(P<0.001),见表1。
组别次数(次)责任制护理病区管理特一级护理基础护理感染管理急救器材护理文书规章制度实施前2497.36±0.5197.50±0.5597.50±0.6497.41±0.5696.82±0.5598.96±0.6396.63±0.6197.18±0.40实施后2499.02±0.3698.95±0.3099.23±0.3199.20±0.2999.10±0.4099.84±0.2898.87±0.3899.15±0.18t-12.879-11.206-11.795-13.832-16.295-6.214-15.161-21.798P<0.001<0.001<0.001<0.001<0.001<0.001<0.001<0.001
表1实施前后护士对质控信息的知晓速度比较[名(%)]
组别护士人数(人)1天知晓2天~3天知晓实施前2210(45.45)12(54.55)实施后2221(95.45)1(4.55)χ213.211P<0.001
组别录入次数(次)一级质控自查汇总时间护士考评均分录入时间实施前648.67±5.7533.17±3.82实施后65.83±1.175.17±0.75t20.20416.348P<0.001<0.001
组别例数(例)满意度实施前21097.83±5.36实施后21099.43±2.06t-4.073P<0.001
(2)周专项质控考评成绩。实施后8个质量版块成绩得分明显高于实施前(P<0.001),见表2。
(3)一级质控自查汇总及护士考评均分录入时间。实施后录入时间明显短于实施前(P<0.001),见表3。
(4)住院患者满意度。实施后住院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实施前(P<0.001),见表4。
智慧医疗是我国卫生行业信息化发展的必然趋势[5]。本研究将微信平台与护理管理信息系统有机结合,在质控方法和反馈形式方面较以往有所不同,确保了质控结果反馈的及时性,提升了临床护理工作质量,提高了工作效率,使管理工作更加科学、有效。
实施前,每日责任组长带领本组成员进行质量评价,现场反馈问题并纠正,一般会存在部分护士信息不知晓、同样问题反复出现的情况。实施后,每日将共性问题及改进措施在微信群分享,在第一时间达到了全员共享的目的,起到了警示作用,增加了质控透明度,避免了同一问题的反复出现。对于病区日质量督查、周专项质量督查发现问题,科室以提醒、督促改进、分享、警示为目的,不对护士进行经济处罚,但对二、三级质控发现的问题,则与护士绩效考核挂钩,这种常态化检查与发馈方式有效减少了二、三级质控缺陷发生率,使护士更易接受。同时,考虑到微信群内容多、信息量大,部分护士如未及时查看容易遗漏的情况,通过文书秘书每月汇总、整理,全体护士阅读后签字,有效避免了信息遗漏问题,也促进了年轻护士成长。
实施前,护士长和质控护士使用纸质版检查表进行质控,虽已附检查标准,但由于质控信息量大,对标准把握存在明显差异。使用护理管理信息系统进行实时质控,标准一目了然,有效减少了个体对标准认识不统一造成的差异。实施前,手工填写质控结果,计算单项分值、达标率,容易出错。使用护理管理信息系统后,系统自动计算分值、达标率并以统计图表呈现,真正实现了“用数据说话”,有利于护理管理者发现问题并及时纠正。护理人员登录系统填写原因分析及改进措施,护士长查看工作现场确认落实后点击“整改完成”,形成了闭环管理模式。护理部可随时监督质控落实情况,做到了实时动态管理。通过每月系统自动汇总,便于发现突出问题,使质控常态化中有重点,解决了周质控中的棘手问题,从而有效提升了护理质量。
蔡宝英等[6]在研究中介绍了应用护理质量评价与反馈系统,可节省检测数据手工汇总统计时间,提高工作效率,保证质量检测信息反馈的时效性、准确性和有效性,并提高了管理效能。护士长的工作琐碎、细致,大量时间要用来完成护理
组日常工作记录,如何减少其书写工作量,是临床始终关注的问题。实施前,每周质控结束将质控结果手工填写至检查单,月底将纸质版汇总,费时费力,且容易使护士长产生厌倦心理。实施后,利用IPAD现场质控,质控护士或护士长只需勾选缺陷条目进行填写,确保了质控的客观性、真实性,也避免了重复工作及人工计算错误,有效提高了工作效率,受到了护士长的好评。
患者满意度可以客观反映医疗服务质量,是衡量现代医院质量管理工作的金标准[7]。护理管理信息系统形成的PDCA闭环管理模式,有助于质量的持续改进,通过微信反馈共性问题,个人登录管理信息系统分析质量缺陷,在保护护士自尊心的同时也使质量问题得以有效解决。同时,护理管理信息系统通过数据提取发现敏感指标的变化情况,及时采取纠正措施加以改进,使患者满意度得以明显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