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艳志 刘鑫鑫 张启伟
急危重症患者抢救成功率是衡量一家医院技术水平的标尺,也是医院综合实力的体现。急危重症患者抢救离不开急救类、生命支持类医疗设备。从广义来讲,一切能在短时间内救命的设备都是急救类、生命支持类设备。通常所说的急救类、生命支持类设备则属于狭义范畴,主要是医院内抢救患者必备的常规医疗设备,包括呼吸机、心电监护仪、心脏除颤仪、简易呼吸器、心脏按压泵、氧气瓶、注射泵、输液泵、婴儿暖箱、电动吸引器等[1]。《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2011版)》要求急救类、生命支持类设备完好率达100%,完好率是指设备时刻保持待用状态[2]。这就要求医院加强设备实时监控。
2017年4月,陕西省第四人民医院药械科对34个临床科室的1 662台急救类、生命支持类设备进行归类、梳理,发现急救类、生命支持类设备完好率仅88.61%。主要问题有:(1)医疗设备归属于药械科统一管理,三级管理体系不健全;(2)没有专职维修工程师,科室未设立设备管理员,设备只能依靠厂家维修、保养;(3)设备紧急调配靠科室之间自行开展,流程不规范,不能满足急危重症患者“黄金4分钟”[3]抢救要求。
表1小组成员及职责
序号姓名部门职称/职务职责1张启伟药械科副主任组长,负责全院医疗设备管理2张艳志评审办副主任协调全院各科室急救设备管理员工作3韩丰立医务科副主任负责全院各科室医疗质量工作4尚大辉设备管理组工程师负责全院医疗设备的维修、保养5陈丹急诊科护士长负责本科室医疗设备管理6高欢重症医学科护士长负责本科室医疗设备管理7薛春妮新生儿科护士长负责本科室医疗设备管理8马燕手麻科护士长负责本科室医疗设备管理9上官红梅心内科CCU护士长负责本科室医疗设备管理10李朵朵设备管理组设备管理员资料收集等11刘鑫鑫评审办干事组织秘书,资料整理等12杨华科教科干事组织医疗设备培训
为了提高急救类、生命支持类设备完好率,该院药械科成立持续质量改进小组,针对此问题进行改进。小组成员及职责见表1。
针对急救类、生命支持类设备完好率低的问题,小组召开头脑风暴会议,从人、机、料、法、环5方面进行分析。然后,针对所有末端因素,组员采用5、3、1评价法进行要因圈选,根据80/20原则,确定要因为:(1)设备维修保养不到位;(2)设备使用培训少;(3)调配流程不完善;(4)未及时报修。再次,针对4条要因,组员制作查检表,依据“三现”原则进行查证,确定真因为:(1)设备维修保养不到位;(2)设备使用培训少;(3)调配流程不完善。
针对真因拟定改进方案,见表2。
2.2.1 加强设备三级管理 (1)成立医学装备委员会,将医疗设备管理从药械科脱离出来,成立独立的医学装备部,对医疗设备使用建立医学装备委员会、医学装备部和使用部门三级管理制度。医学装备委员会由业务院长、医学装备部、医务科、护理部、感控科及重点科室负责人组成,每季度召开一次会议。委员会负责修订医疗设备相关制度,明确设备管理员职责,编印医疗设备管理/维保手册,对设备论证、采购、维保、报修等进行监管。医学装备部负责全院设备的质量管理、采购管理、计量管理及台账管理等。科室设立专职设备管理员,建立设备台账,由设备管理员每日对科室设备尤其是急救类、生命支持类设备进行巡检,填写《医疗设备管理/维保手册》,发现问题及时向医学装备部报备。医学装备部每月对手册完成情况进行质控分析。
(2)对急救类、生命支持类设备分布进行摸底调查,建立台账,实行“5S”管理。制作全院急救类、生命支持类设备分布图,设立紧急调配点。同时,对急救类、生命支持类设备增加巡检频次,由每季度1次改为每月1次;购置设备运行状态牌,悬挂设备操作保养流程卡。此外,建立设备管理微信群,便于设备管理员随时交流。
2.2.2 强化培训与指导 2017年8月-9月在院内举行6次培训,内容涉及医疗设备常见问题判断及解决方法;除颤仪、心电监护仪、呼吸机等急救类、生命支持类设备的理论培训[6]及现场操作等;举办5次自动体外除颤仪现场操作培训,内容在电子大屏幕播放,在微信公众平台推送。参与培训共计875人次,使全院医务人员对急救类、生命支持类设备有了深刻认识,掌握了设备故障处理要点,提高了设备管理执行力及应变能力。
2.2.3 完善应急调配流程 针对原有应急调配流程,医学装备委员会进行修订,由科室之间自行调配改为由医学装备部统一从紧急调配点或其他科室调配。全院各科室必须服从统一调配,设备使用结束后,当事科室及时将调配设备归还医学装备部,并做好记录。针对应急调配流程,医院分别对除颤仪、呼吸机、心电监护仪的紧急调配进行实地演练,根据演练存在问题总结经验,不断修订演练脚本,完善调配流程细节(调配环节、调配路线设计、时间把控等),形成标准化调配流程,使得急救类设备紧急调配在最短时间(2分钟)内到位,达到了预期目的。
应用FOCUS-PDCA进行急救类、生命支持类设备的管理[5],完善了相关管理制度,修订了标准化调配流程,建立了院科两级台账,提高了医疗设备管理水平。医学装备部工程师每两月1次对设备维修情况进行分析汇总,同时由各临床科室设备管理员对急救类、生命支持类设备待用状态进行查检。查检对象为34个临床科室的1 662台设备,统计数据表明,急救类、生命支持类设备完好率在2017年11月上升至100%,效果维持良好。
检查发现,仍有部分科室因急救类、生命支持类设备使用率低而放松日常维保管理。对此,医院在制度上强调医学装备部工程师的职责,实行科室设备管理员责任制,增加工程师巡检频次,不定期对设备管理的重点科室、重点环节进行检查,结果及时通报,并将急救类、生命支持类设备完好情况与科室绩效考核挂钩。
表2改进方案
序号根因对策目的措施负责人实施时间实施地点1设备维修保养不到位加强设备三级管理统一领导,归口管理,分级负责,责权一致(1)建立医学装备委员会-医学装备部-使用部门三级管理制度;(2)实行5S管理[4]设备管理委员会2017年8月设备管理办公室2设备使用培训少强化培训与指导全院医务人员掌握急救类、生命支持类设备的操作使用方法(1)医疗设备理论培训与现场操作指导;(2)自动体外除颤仪专项操作设备管理组组长、设备维修工程师、厂家工程师2017年8月-9月大会议室、多媒体教室、护理单元3调配流程不完善完善应急调配流程设备调配便捷、高效(1)设立紧急调配点,由科室自行调配改为医院整体调配;(2)针对修订调配流程进行紧急调配演练设备管理委员会、设备管理组2017年10月紧急调配点、护理单元
急救类、生命支持类设备的管理是医院急救工作的重要环节,对其进行实时监管,制度建立是基础,措施制定是保证,但关键还是执行和落实[6],使设备时刻保持在待用状态,保证抢救更快捷、更有效。当发生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医学装备部需在第一时间调配设备到位,如果对所有急救类、生命支持类设备采取智能化管理,便可及时知晓设备所处位置、状态,在最短时间内进行调配。该院医学装备部已计划采用信息化手段,安装设备实时监控软件,对设备论证、采购、维保、调配、报修等进行一站式管理,使设备管理具有可追溯性。为了进一步提高医疗设备管理水平,医学装备部将继续利用FOCUS-PDCA,针对医疗设备风险管理、效应分析、三级质控开展活动,从而降低医疗设备风险,全面保障患者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