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大外鞍旁异位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垂体腺瘤1例

2019-10-24 02:40:56王子含闫少珍齐志刚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2019年10期
关键词:鞍区蝶窦垂体

王子含,闫少珍,齐志刚,卢 洁,3

(1.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放射科,3.核医学科,北京 100053;2.磁共振成像脑信息学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53)

图1 鞍旁异位ACTH垂体腺瘤影像学表现 A.冠状位CT骨窗示鞍底周围骨质变薄、破坏(箭); B.T1WI示病变呈等低信号,边界不清,向下侵犯鞍底,部分突入垂体窝(箭); C.增强T1W1示病灶呈轻中度较均匀强化(箭) 图2 病理图(HE,×400)

患者女,51岁,因咽痛、痰中带血半年于外院就诊,电子纤维喉镜检查发现右鼻腔嗅裂区淡红色光滑新生物,活检结合免疫组织化学考虑为神经内分泌肿瘤或神经源性肿瘤,以“颅底肿瘤”收入院。CT示鞍区、斜坡、双侧蝶窦及后组筛窦内约4.8 cm×3.3 cm×4.4 cm软组织密度影,周围骨质变薄、破坏,鞍区扩大,鞍底下陷(图1A)。MRI示斜坡及蝶窦内不规则占位性病变,最大层面约4.7 cm×4.3 cm,T1WI呈等低信号,瘤体边界不清,向下侵犯鞍底,向前突入鼻腔,部分突入垂体窝,垂体结构完整(图1B),向两侧侵犯翼腭窝;T2WI呈稍高信号,病灶内信号不均,多发点状更高信号;增强后病灶呈轻中度较均匀强化(图1C)。影像学诊断:考虑鞍区来源肿瘤。行内窥镜下颅底肿瘤切除术,术中于右侧嗅裂、蝶窦窦腔、鞍内见灰色质软肿瘤,健康垂体位于肿瘤左上部,骨质、硬膜缺损。术后病理:镜下见肿瘤细胞呈巢片状,部分围绕血管生长(图2);免疫组织化学:ACTH(+),Ki-67(5%+);病理诊断:鞍旁异位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drenocorticotropic hormone, ACTH)垂体腺瘤。

讨论异位ACTH垂体腺瘤起源于异位腺垂体细胞,多见于女性,好发于蝶窦内和鞍隔上方,与鞍内垂体不相连续;通常较小,临床可无症状,也可表现为肿瘤压迫症状和(或)内分泌功能紊乱。本病MRI多表现为等T1等T2信号,部分病变内可见不均匀点状信号,增强后不均匀强化。本例病灶最大径达4.7 cm,为巨大腺瘤,具有侵袭性,破坏骨组织及硬脑膜,将完好垂体向左上推移;瘤体存在于蝶窦及鞍内,同时侵犯颅内外,较罕见。本例无库欣综合征表现,术前未查皮质醇、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等。鉴别诊断:①脊索瘤,常浸润性缓慢生长,病灶内可见钙化,T2WI呈显著高信号,增强后多见蜂窝状强化;②鼻咽癌,鼻咽黏膜局部增厚,增强后明显强化,早期即有颈部淋巴结肿大。确诊ACTH腺瘤需依赖病理学检查,手术切除是最佳治疗方法。

猜你喜欢
鞍区蝶窦垂体
侵袭性垂体腺瘤中lncRNA-mRNA的共表达网络
鞍区软骨黏液纤维瘤1例
鞍区巨大不典型室管膜瘤误诊垂体瘤1例
蝶鞍分区联合影像征象对鞍区占位性病变的诊断价值
右蝶窦脉管瘤一例并文献复习
孤立性蝶窦病变的鼻内镜手术治疗
垂体后叶素在腹腔镜下大子宫次全切除术中的应用
海南医学(2016年8期)2016-06-08 05:43:00
垂体腺瘤MRI技术的研究进展
磁共振成像(2015年9期)2015-12-26 07:20:34
鼻内镜在孤立性蝶窦霉菌病诊疗中的应用
西南军医(2014年5期)2014-04-25 07:42:26
鼻内镜下经上鼻道—筛窦联合入路蝶窦开放术临床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