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炳杰
“音乐的发展靠作品积累来延伸,而作品的演绎则建立于指挥的诠释。为发掘优秀指挥人才,培育青年指挥,香港中乐团与香港演艺学院共同举办指挥大师班,为青年指挥提供进修平台。1第十一届国际中乐指挥大师班主旨,《2019 第十一届国际中乐指挥大师班课程指引》,第2 页。网页:http: //www.hkco. org/sc/Education/Chinese -Music -Conducting/International -Master -Classes -On -Chinese-Music-Conducting.html,查阅时间:2019 年7 月19 日。”基于这一主旨,香港中乐团于2009 年开始发起举办“国际中乐指挥大师班”,至今已连续举办十一届,为更好地传承和发展中国传统优秀文化、培养民乐指挥人才发挥了重要作用。
香港中乐团是一支具有国际一流水准的大型职业民族管弦乐团。乐团组建于1977 年,2001年转型为董事会制度,成立香港中乐团有限公司。经过四十年多的发展,目前已经拥有九十多位演奏家,其中绝大多数在国际、国内重要专业比赛中获得大奖,或者出版个人演奏专辑。乐团编制完善,拉弦乐器组、弹拨乐器组、吹管乐器组、打击乐器组种类齐全。作为乐团独树一帜的特色,其拉弦乐器组使用乐团独立研发的环保系列胡琴,既深刻契合了环保理念,又在很大程度上克服了传统蟒皮制胡琴族乐器音量弱小、音色穿透力不强的不足,同时又丰富了民族管弦乐队的音色特点。凭其良好的性能,环保胡琴于2012 年获得文化部颁发的“第四届文化部创新奖”。四十多年来,尤其是改制以后,香港中乐团进入新的发展时期。在艺术总监阎惠昌的带领下,乐团委约创作了2300 多首作品,演出足迹遍及欧洲、美洲、亚洲、澳洲多个国家和地区,享有“民乐翘楚”“香港文化大使”等美誉。2香港中乐团简介,《2019 第十一届国际中乐指挥大师班课程指引》,第5 页。
阎惠昌先生是香港中乐团艺术总监兼终身指挥,1997 年开始任职香港中乐团。阎先生为人儒雅谦和而又不失严谨,他的指挥细腻富有感染力而又不失热情洋溢。在他的带领下,香港中乐团在国际上影响力不断扩大,他本人亦因此获得新加坡政府“2001 年文化奖”、香港特别行政区“铜紫荆星章”、台湾“第五十一届中国文艺奖章”等重要表彰。在他的推动下,香港中乐团大力推广新人新作,不断推出委约作品,形成一个巨大的原创作品资源库。为了推广中国传统民族音乐文化,克服民族乐器在乐队应用中的不足,他极力推动乐器改革,成立由阮仕春先生担任主任的乐器改革中心,全面改良胡琴族乐器,促使胡琴族乐器获得新的音响与音色,增加了乐器的表现力,同时也增强了它们在乐队中的基础作用。作为作曲家,他创作了民族交响乐《水之声》、琵琶独奏曲《思乡曲》、双胡协奏曲《鹊桥仙》等,获得了广泛的影响。作为指挥家,他致力于唱片制作,由他指挥香港中乐团录制的《明月星辉》《世纪中乐名曲》获金唱片奖。作为音乐活动家,他大力推动中国传统音乐节和中乐国际研讨会活动,还于2013—2017 年出任台湾国乐团音乐总监,改革创新运营机制,为台湾培养了大量指挥人才,促使台湾国乐团演奏水平发生质的飞跃3阎惠昌简介,《2019 第十一届国际中乐指挥大师班课程指引》,第7 页。。
香港中乐团国际中乐指挥大师班是阎惠昌先生为了培养民族管弦乐队指挥人才而倡导发起的,在香港中乐团董事会的支持下得以举办。十年来,通过大师班学习的正式学员近百人,非正式学员多达千人。第十一届国际中乐指挥大师班于2019 年3 月29 日至4 月3 日在香港中乐团和香港演艺学院赛马会剧场举行,来自世界各地热爱民乐指挥的学子们纷沓至来,追寻以传播中华优秀传统音乐文化为目标的文化强国中国梦。通过层层筛选,大师班最终录取正式学员十一人,开启了为期六天的大师班课程。
六天的课程,时间不可谓不短暂。但大师班为学员们安排了强大的专家阵容和丰富的课程内容,日程安排非常紧促,学员们普遍反映虽然辛苦,但是收获很大。总的来说,本届大师班具有以下特点:
其一,授课专家阵容强大。担任本届大师班主讲的专家有十位,包括香港中乐团演奏家五位,除阎惠昌先生外,还有常任指挥周熙杰、助理指挥胡栢端、打击乐首席兼乐队学院副院长阎学敏和节目经理何俊东;香港演艺学院专家三位,分别是音乐学科系主任白德云、音乐学科系讲师余颂恩和作曲及电子音乐系讲师张佩珊。大师班还邀请了在国际上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天津音乐学院院长、天津茱莉亚学院院长徐昌俊教授和星海音乐学院作曲家陈明志教授。十位专家研究领域涵盖指挥、作曲、音乐学、演奏及乐团管理各个方面。
其二,学员专业水平较高。大师班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学员近百人,为了保证教学质量,提升教学品质,大师班通过选拔,录取正式学员十一人,非正式学员五十人,此外还有观摩学员三十多人。十一名正式学员均具有很强的专业背景,分别来自中国的内地、香港、台湾地区及海外的加拿大、马来西亚等。其中来自内地的学员四人,分别是上海音乐学院指挥系研究生王冠人、黑龙江歌舞剧院民族乐团常任指挥冯天佑、内蒙古民族艺术剧院艺术总监叶尔达和陕西省戏曲研究院乐队指挥周大为;来自香港的学员三人,包括两名香港演艺学院指挥研究生陈敬臻、马太初和1 名业余指挥学习者叶振浩;来自台湾的学员两人,分别是台湾师范大学音乐系指挥研究生陈奕全和金门国乐团副指挥周圣文。此外,还有来自加拿大的红枫华乐团驻团指挥周嘉丽和马来西亚的华乐团指挥林国荣。这些年轻的指挥都有很强的专业背景,专业基础比较扎实,舞台实践经验丰富。
非正式学员和观摩学员亦是从五湖四海云集于此,除了香港本地的音乐教师和业余指挥外,也有很多来自内地高校指挥专业教师和专业团体的职业指挥。
其三,大师课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为期6 天的大师班,安排了指挥专业课4文中图片全部由香港中乐团提供。场次,乐队实践课程三场次,占总课程量的三分之二,由阎惠昌先生亲自主讲并指导,乐团常任指挥周熙杰担任助教。尽管入选的学员在专业方面都已经具有很好的基础和实践能力,指挥专业课对他们专业技术的提高还是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乐队实践课及时跟进,将指挥专业课发现的问题即刻用于乐队实践,对问题的解析具有更加直观的效果,避免纸上谈兵的空洞。两种课程形式相辅相成,实现专业指挥技术指导和乐队实践无缝对接,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图14文中图片全部由香港中乐团提供。大师课 一
图2大师课 二
为提升学员综合素质,大师班还安排了为期六个场次八个专题讲座课程,包括徐昌俊教授主讲的《<凤点头>音乐分析》、阎学敏先生主讲的《京剧锣鼓与锣鼓经》、陈明志博士主讲的《近十年来中乐作品创作趋势》、张佩珊博士分析台湾青年作曲家陆枟的唢呐协奏曲《弄狮》、余颂恩博士分析高胡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白德云教授分析香港作曲家韩永的民族管弦乐曲《西藏三界》,还有周熙杰先生结合自己的作品《周溯》讲解“配器法”和何俊东先生主讲的“乐谱管理”。
这些课程为学员们深入理解作品做了很好的引导,为专业课上讲解指挥技巧做了必要的铺垫。邀请作曲家本人参与大师班主讲,解读自己的作品创作构思、创作过程和音乐表现更加具有权威性和代表性。显然,大师班非常重视这一点。邀请徐昌俊教授亲自讲解《凤点头》音乐基本材料的构成和展开手法及音乐表现特点,最为准确地让学员了解到作品如何采用中国戏曲传统锣鼓素材,又是如何加工处理用于创作。为了引导青年指挥对传统打击乐的理解,大师班还安排了阎学敏先生讲解京剧锣鼓与锣鼓经。此外,乐谱管理课程可谓别开生面。当前很多乐团都普遍存在乐谱管理不规范,乐务工作效率低等问题。大师班可谓是针对这一弊端,特地开设这个专题的讲座。香港中乐团在乐谱管理方面创造了一套成熟的管理制度,摸索了一套完善的乐谱管理办法。尤其是排练前的总谱分谱校对准备工作和演出结束后乐谱归档工作。一套成熟的管理制度可以促使乐团更加高效的运转。
其四,作品风格多元化,指挥专业技术要求高。本届大师班选取六首曲目作为专业课指定作品,分别是赵季平的《长安社火》,何占豪、陈钢作曲、香港中乐团首任音乐总监吴大江改编为高胡协奏曲的《梁山伯与祝英台》,香港作曲家韩永的《西藏三界》,徐昌俊的《凤点头》,以及台湾青年作曲家陆枟的唢呐协奏曲《弄狮》。这六首作品的选择可谓是精心设计,涉及多维度传统音乐文化视角。既有讲究传统韵味、风格性极强的《长安社火》《梁祝》《弄狮》,也有现代风格与技法的《凤点头》《西藏三界》《周溯》。但是,不论是现代的还是传统的,这六首作品有一个共性特点,就是非常好地挖掘和利用传统音乐素材。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飞速发展,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在基础教育阶段,对传统优秀文化教育的缺失也是一个较为严重的问题,由此造成一些采用传统音乐素材创作的具有传统音乐文化意蕴的作品往往不被青年一代指挥家们所理解。为此,大师班特地选择了这六首作品,非常贴切地针对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风格的把握。六首作品风格各异,《长安社火》的秦腔音乐元素、《梁祝》越剧的音乐素材、《弄狮》的民俗文化、《西藏三界》和《周溯》的现代技巧以及《凤点头》的传统戏曲打击乐素材与现代创作技法的融合,对青年指挥家准确把握作品风格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二是传统音乐元素的解读。所选六首作品都在不同角度体现了对传统音乐元素的继承和发展。有在传统风格基础上融入现代技法的,也有在现代风格基础上融入传统音乐元素的,尤其是对戏曲音乐元素和戏曲锣鼓经的运用。
三是指挥技术的考查。从考查指挥专业技术的角度,作品的选择既考虑到横向上丰富的速度和节奏变化,又考虑到纵向上复杂的织体结构和复节奏,要求指挥既要严格控制基本拍子,又要熟练把握在基本拍子律动的基础上各声部复节奏造成的不同的音响结构。
其五,实践课程效果显著。大师班最大的亮点是提供国际一流水准的乐团为大师课担任实践课程平台。这对于广大青年指挥家来说是一次难能可贵的专业经历。香港中乐团之所以为人所熟知,是因其国际一流的专业水平,对不同风格与难度的作品具有极强的演奏能力与音乐驾驭能力,对传统风格的演绎能够做到入木三分,对现代风格的把握能够做到驾轻就熟。既能演奏传统作品,又能演奏现代作品,这在我国民族管弦乐团中还是不多见的。
当前我国民族管弦乐团发展已经进入成熟阶段,很多省级乐团都已经达到很高的演奏水平。但是能够驾驭现代作品的还不多,拥有大量现代作品积累的乐团更是寥寥无几。就这一点来说,香港中乐团可谓独树一帜,在古典和现代之间能够同时驾驭不同风格。而且香港中乐团国际中乐指挥大师班历经十一届,演奏家们接触过大量不同风格特点的指挥家,他们对青年指挥的配合与协助也有非常成熟的经验。为了使学员获得更加生动的体验,指挥大师班采用更大规模的乐队。他们同香港演艺学院合作,加入部分学生。这对训练学员敏锐的乐队音响听觉辨别力,提高实际的音乐演绎能力和乐队控制力有很大的帮助。在他们的配合下,指挥们容易更为直接地发现自己的问题。不论是指挥技术问题,还是对音响把握的问题,在乐团的配合下,都更容易找到,也更容易通过现场体验得到解决。作为大师班的学员,能够跟这种水平的乐团合作,机会自然是非常难得的,况且还有经验丰富的艺术总监亲自指导。
图3 大师课三
图4 大师班合影
一年一度的大师班活动已经结束,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却依然在路上。可以说,大师班为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在民乐指挥领域开拓出一条有效的路径。当前我国民族管弦乐团的建设与发展、民族管弦乐作品的产出都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但是,乐团水平普遍不高、积累作品数量不多、作品风格不够丰富等依然是较为严峻的问题,民乐指挥人才缺乏更是显得紧迫。
香港中乐团国际中乐指挥大师班为培养专业民乐指挥人才,为传承中国传统音乐文化储备后备力量,做了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相信十年来通过大师班培训的学员已经在各自的岗位上推动着民族管弦乐的发展,相信再经过十年、二十年,越来越多的民乐指挥后起之秀会不断涌现,活跃在民族管弦乐舞台上,让中华传统音乐文化在国际舞台上绽放出更加绚丽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