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惠祥 (上海市崇明区横沙乡农业综合技术推广服务中心 201914)
沈小燕 (上海市崇明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202150)
为探索符合绿色食品种植标准的水稻栽培技术规程,提升崇明区绿色水稻种植水平,笔者于2018年在上海市崇明区进行了不同施肥方式对水稻产量的影响试验,旨在为当地家庭农场、合作社等种粮大户提供技术支持,推进崇明品牌绿色大米的发展。现将相关试验结果报道如下。
试验于2018年设在崇明区竖新镇大东村进行。供试水稻品种为“南粳46”,于6月4日机插种植,栽插密度为30 cm×12 cm。供试肥料为商品有机肥(NPK含量≥5%,N含量按2%计)、45%三元复合肥(15-15-15)、46%尿素。
选择每667 m2绿肥产量为1 000 kg的田块(绿肥N含量按0.3%计),在每667 m2施N量为20 kg的水平下,设3个不同施肥方式处理:(1)促花肥与保花肥分2次施用(以下简称促保分施);(2)促花肥与保花肥合并一次施用(以下简称促保兼施);(3)不施穗肥,仅在水稻拔节后施用长粗肥(以下简称仅施长粗肥)。试验为大区对比试验,不设重复,各处理区面积为1 000~1 333 m2。处理间设田埂走道,单排单灌,以防串水串肥。病虫害防治均按绿色食品种植标准执行,栽培管理模式同常规大田管理。
氮肥运筹比例为基蘖肥∶穗肥=7.5∶2.5。其中,基肥占总用N量的50%,以施用绿肥和有机肥为主,每667 m2绿肥产量按1 000 kg计,用N量不足部分用有机肥补足。分蘖肥分2次施用,第1次在水稻活棵后(6月上旬)施用尿素,第2次在第1次施肥后10~15 d施用复合肥。促保分施处理,第1次于叶龄余数为3.5叶时施用复合肥,第2次于第1次施肥后10 d施用尿素;促保兼施处理,于叶龄余数为3.5叶时施用复合肥;仅施长粗肥处理,于拔节期施用1次复合肥。各处理的实际施肥量根据处理区面积折算,具体肥料运筹见表1。
表1 试验设计及肥料运筹 (单位:kg)
各处理按节气考察基本苗数、总苗数、株高、叶龄;成熟期考查有效穗数、穗长、每穗总粒数、每穗实粒数、结实率、千粒重等,各处理分别收获、测实产。
由图1可知,不同施肥方式对水稻各生育期的株高无明显影响。由图2可知,整个生育期间各处理的叶龄总体相差不大。在分蘖盛期,仅施长粗肥处理的出叶速度较快,但在幼穗分化后,因穗期肥料缺乏,出叶速度逐渐趋于缓慢;施用穗肥的2个处理,虽然前期出叶速度一致,但后期因促保分施处理施用了保花肥,最终比其他两个处理多出1张叶片。
由图3可知,促保分施处理的成穗率最高,为70.71%;其次为促保兼施处理,成穗率为67.35%;仅施长粗肥处理的成穗率最低,为61.66%。
图1 不同施肥方式对株高的影响
图2 不同施肥方式对叶龄的影响
图3 不同施肥方式对成穗率的影响
由表2可知,促保兼施处理的理论产量和实际产量均为最高,每667 m2实际产量为506.10 kg;其次为促保分施处理,每667 m2实际产量为498.16 kg;仅施长粗肥处理的每667 m2实际产量最低,为477.03 kg。促保分施处理与促保兼施处理间实际产量差异不显著,但均较仅施长粗肥处理有较大的产量优势。以上结果说明,在每667 m2施N 20 kg的条件下,后期施用穗肥对“南粳46”的产量有较明显的促进作用。
由表2可知,各处理的有效穗数表现为促保兼施处理>促保分施处理>仅施长粗肥处理,结实率和千粒重均表现为促保兼施处理<促保分施处理<仅施长粗肥处理。结合实产来看,促保兼施处理主要以穗型大、穗数足的优势来获得最高产量,故在生产中需重点把握穗肥的施用时间。
表2 不同施肥方式对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
试验结果表明,在绿色食品种植标准下,不同施肥方式对水稻的株高和叶龄均无明显影响,但对其成穗率有较大影响,穗肥分2次施用能显著提高水稻成穗率。促保兼施处理在一定程度上能促足穗、壮大穗,对有效穗数和每穗总粒数的提高有一定的促进作用。经综合分析,穗肥促保兼施的施肥方式,不仅能保证水稻稳产,而且可省工节本,同时对减轻面源污染、促进崇明区世界级生态岛建设有一定的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