阙徐斌 (上海交通大学农业与生物学院,上海市闵行区 200240)
小反刍兽疫(PPR)是因感染了副粘病毒科麻疹病毒属的小反刍兽疫病毒(PPRV)所引起的一种接触性、烈性传染病,主要感染山羊、绵羊等小反刍动物。该病毒具有高度的接触性,除了可通过呼吸系统进行传播传染外,精液和胚胎也会造成动物感染PPRV[1]。在临床上,动物主要以高热、坏死性胃炎、肠炎和肺炎为主要发病特征,发病率和病死率分别高达100%和90%,对小反刍动物的危害非常大[2-3]。
目前,该病毒已被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规定为法定报告传染病,我国农业农村部也将其列为一类动物疫病[4]。1942年,小反刍兽疫疫情首次在西非的科特迪瓦发现[5],近年来在多个国家和地区发生,且发生率呈不断上升趋势。2007年,我国西藏地区的多个县相继发生了牛PPR疫情,也是我国首次报道发生PPR 疫情,然后陆续在辽宁、黑龙江、江苏、四川等地也出现了该疫病[6]。据报道,通过对羊血清免疫抗体进行监测,有助于分析预测羊群暴发小反刍兽疫的风险,从而能为科学有效防控小反刍兽疫提供技术支撑。鉴于此,本试验采用小反刍兽疫病毒竞争ELISA抗体检测试剂,对2015—2017年江苏省太仓市春(秋)防时的1 018份羊血清样品进行检测,以期了解太仓市小反刍兽疫疫苗的免疫效力,分析羊群中暴发小反刍兽疫的风险。现将相关试验结果报道如下。
2015—2017年春(秋)防时,在小反刍兽疫冻干活疫苗免疫21 d后,采集各乡镇羊场及散养户的羊全血样品,进行离心分离得到血清后,置于4 ℃冰箱内保存,备检。
小反刍兽疫病毒竞争ELISA抗体检测试剂盒购自法国ID-vet公司。
小反刍兽疫免疫抗体检测的操作步骤按照试剂盒说明书进行,结果通过血清样品和对照孔的OD 450值计算血清样品的抑制率(PI值)进行判定,当待检血清PI值≥45%时,判为抗体阳性,即表明免疫抗体合格。
检测结果表明,规模场共计检测血清样品550份,其中合格为514份,合格率为93.45%;散养户共计检测血清样品468份,其中合格为453份,合格率为96.79%。
由表1可知,2015—2017年春(秋)防时,除2015年春防小反刍兽疫免疫抗体的合格率为88.1%外,其他时段的合格率均达90%以上,合格率最高的为2016春防和2017年春防,为98.06%。分析2015年春防合格率较低的原因,可能与检测样品数少有关。
综上,太仓市2015—2017年不同来源小反刍兽疫免疫抗体检测结果显示,规模场和散养户小反刍兽疫免疫抗体合格率分别为93.45%和96.79%,均超过了我国农业农村部规定的70%,免疫抗体水平整体较高,说明这几年太仓市的小反刍兽疫强制免疫工作取得成效,有效保护了羊群免受小反刍兽疫的感染。同时,散养户小反刍兽疫免疫抗体合格率还略高于规模场,说明散养户的防疫意识有了较大程度的提高,也说明防疫人员对散养户的关注度有所提高[7]。太仓市2015—2017年不同年份春(秋)防时的小反刍兽疫免疫抗体检测结果显示,除2015年春防小反刍兽疫免疫抗体合格率为88.11%外,其他时间段均达90%以上,说明太仓市基层防疫工作落实到位,小反刍兽疫强制免疫效果较好且稳定,达到了预期的免疫效果。
表1 太仓市2015—2017年春(秋)防时小反刍兽疫免疫抗体检测结果
目前,我国主要通过免疫和扑杀相结合的方法来控制和净化动物疫情,这种方式的弊端随着防疫工作的推动逐渐显露出来[8]。因此,需建立科学合理的净化体系,采用严格的生物安全措施和监测净化技术,建立健全疫病长效净化机制,从而努力实现疫病的净化和消灭[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