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红新 (江阴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江苏省无锡市 214431)
荣 利 (江阴市种子管理站,江苏省无锡市 214431)
由灰葡萄孢(Botrytis cinereaPers.ex Fr.)引起的番茄灰霉病是番茄设施栽培中的重要病害,在世界范围内均有报道[1],该病不但会对茄果类蔬菜造成一定危害,还会对瓜类等多种作物造成危害,病菌的寄主达230余种。番茄灰霉病在初春和秋冬季等低温多雨季节易发病,除可侵染番茄果实外,还可侵染番茄的茎、叶、花,能造成番茄严重减产甚至绝收[2]。近年来,在江苏省江阴市大棚番茄栽培过程中,番茄灰霉病发生严重,全市大棚番茄灰霉病发病率在75%以上,番茄减产幅度在20%~40%,严重影响了农民的经济收入。鉴于化学防治仍是目前控制该病害的有效措施,为解决番茄灰霉病影响江阴市大棚番茄产量这一实际问题,笔者选用几种杀菌剂进行了番茄灰霉病田间防治效果试验研究,以期筛选出防治番茄灰霉病效果较好的杀菌剂。现将相关试验结果报道如下。
供试药剂为50%啶酰菌胺(德国巴斯夫股份有限公司)、50%异菌脲(美国富美实公司)、400 g/L施佳乐(德国拜耳作物科学公司)、50%腐霉利(浙江禾益农化有限公司)。供试番茄品种为“苏粉11”。防治对象为番茄灰霉病。
试验共设5个处理,分别为50%啶酰菌胺1 000倍液、50%异菌脲1 000倍液、400 g/L施佳乐1 000倍液、50%腐霉利1 000倍液、清水对照(CK),每处理重复3次,随机区组排列,小区面积为20 m2。
试验设在江阴市华士镇陆桥陆南村鹏程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的温室大棚内进行,供试田块的土壤为黄壤土,土壤肥力中等,地势平坦,排灌便利,田间管理措施一致。试验于2016年7月6日进行番茄育苗,8月17日覆盖地膜并移栽定植,行株距为0.6 m×0.4 m。分别于10月25日、11月1日进行药剂喷施处理,其中,10月25日棚内温度为18~25 ℃,湿度为80%以上,番茄叶片灰霉病发病率为10.3%,果实灰霉病发病率为4.2%。
每次施药后7 d,每小区取5点,每点定2株番茄,对每棵植株上、中、下各5张叶片和果实的发病情况进行调查,计算发病率和防效。发病率(%)=发病叶(果)数÷调查叶(果)总数×100,防效(%)=[对照区叶(果)发病率-处理区叶(果)发病率]÷对照区叶(果)发病率×100。
由表1可知,第1次用药后7 d、第2次用药后7 d,对番茄叶片灰霉病的防效,均以50%啶酰菌胺1 000倍液为最好,其防效分别为75.0%和84.8%;其次是400 g/L施佳乐1 000倍液,其防效分别为71.9%和76.1%;以50%腐霉利1 000倍液为最差,其防效均在60%以下。经对平均防效进行方差分析可知,各药剂处理间防效差异达显著水平。
由表2可知,第1次用药后7 d、第2次用药后7 d,对番茄果实灰霉病的防效,仍以50%啶酰菌胺1 000倍液为最好,其防效分别为68.9%和78.8%;其次是400 g/L施佳乐1 000倍液,其防效分别为61.5%和65.2%;以50%腐霉利1 000倍液为最差,其防效均在50%以下。经对平均防效进行方差分析可知,各药剂处理间防效差异达显著水平。
表1 不同处理对番茄叶片灰霉病的防治效果比较
表2 不同处理对番茄果实灰霉病的防治效果比较
灰霉病的发生程度对番茄产量的影响较大,在防治番茄灰霉病时,药剂的防治效果会严重影响番茄产量,若防治效果好,则番茄产量极显著增加。由表3可知,施用50%啶酰菌胺1 000倍液、400 g/L施佳乐1 000倍液、50%异菌脲1 000倍液均可有效降低番茄果实灰霉病发病率,能极显著提高番茄产量,分别比对照增产99.24%、77.12%、72.44%。
表3 不同处理对番茄产量的影响
试验结果表明,以施用50%啶酰菌胺1 000倍液对番茄叶片、果实灰霉病的防效为最好,两次用药即能有效控制番茄灰霉病的发病趋势,且能提高番茄产量,比对照增产99.24%。在现阶段没有抗病番茄品种的现实下,可采用该药剂对番茄灰霉病进行防治。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啶酰菌胺对番茄灰霉病的防效较好,但该药剂也具有中度抗药性风险,施用时应注意进行不同作用类型的杀菌剂要轮换使用或混配使用[3-4]。本试验中,400 g/L施佳乐1 000倍液和50%异菌脲1 000倍液对番茄叶片、果实灰霉病也有较好的防治效果,这两种药剂可作为候选药剂进行轮换使用。
灰霉病病菌具有繁殖速率高、遗传变异大、适合度高等特性,连续使用一种杀菌剂,极易产生抗药性,目前已报道灰霉病病菌对多种杀菌剂产生抗药性[5-9]。因此,在采用常规或新作用机制的杀菌剂防治灰霉病时,要重视药剂的使用次数、间隔期和施药方法等,并采用药剂交替使用、混合使用或混配使用等方式,来避免或延缓病菌产生抗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