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丽七十载 奋进新时代
——记兵器动力人的信仰与担当

2019-10-24 07:15中国北方发动机研究所
国防科技工业 2019年10期
关键词:兵工兵器柴油机

中国北方发动机研究所/ 文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 周年,也是中国北方发动机研究所成立61 周年。我国装甲车辆动力发展61年的辉煌历程,是一段兵器动力人充分弘扬“把一切献给党”人民兵工精神的历程,是一段体现兵器动力人信仰与担当的历程,是一段展现兵器动力人爱党爱国情怀的历程。

叙述的笔端还要从那一次隆重的阅兵开始,1999年10月1日,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北方发动机研究所某会议室,十几名科技人员,围坐在电视机旁,目光凝重地追随着第一方队的主站坦克,一切都仿佛沉浸在这短暂而又漫长的宁静里,连电视里时时传来的直播声,也在这时悄然凝结。这些科技人员就是三代坦克动力系统的研究设计团队,主要有时年67 岁的总设计师张保中、副总设计师吴培基、张国纲、遇兴学、张树勇,总体组组长王增全,以及研究所的行政领导等。阅兵就是阅动力,阅动力主要就是检验研究所的自主创新能力。因此,他们满怀期待,在等待这个激动人心的时刻。

这一刻,三军列阵,铁甲生辉,装备着北方发动机研究所自主研发的柴油机的ZTZ99 式第三代主战坦克首次公开露面,并气势恢宏、威武雄壮、米秒不差地驶过天安门广场。这一刻,饱含研制团队的智慧与心血,历时17 载的研发,第三代主战坦克柴油机以其强劲的动力性、良好的经济性、出色的紧凑性、多种环境的适应性,受到世人关注;这一刻,海内外炎黄子孙无不为之感到振奋和骄傲。科技人员如孩童般欢呼雀跃,相拥而泣。他们,有理由流泪;他们,有资格自豪。历经四十余年的探索,我们终于可以向全世界宣告:从现在开始,我们中国有了完全自主研制的主战坦克动力!这一刻的意义太深,深到标志着我国一跃成为世界上少数几个能够独立研制主战坦克发动机的国家之一;这一刻的荣耀等了40 余年,40余年的磨难与努力终于换来三军动力率先实现自主研发的历史性跨越。

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筚路蓝缕的建所之路

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是人民兵工的革命本色。20 世纪50年代初,我国的国防科技工业刚刚起步,基础薄弱,可谓是一无所有。建所元老钱钟鲁等一批知识分子,毅然放弃了江南优厚的待遇和良好的生活条件,老一辈研究所创业者们不畏艰难,选择了塞外大同,从零起步开始了坦克动力事业的探索和自主研发。尽管那时候,物资匮乏和工业基础薄弱,但他们仍然前瞻性地提出了组建独立的坦克发动机研究所的思路,于1958年6月成立了独立编制的事业单位——七〇研究所。建所之初,除了受到技术、设备、资金、人员的限制外,还在于独立建所科学的理念和前瞻性的观念不被大家认同,许多人认为建立一个独立的坦克发动机研究所没有必要,会分散资源,形不成研究合力。但是,研究所初期的建设者们深刻认识到独立开展自主研发的重要性,经过艰难的工作,从独立设计单缸机到多缸机,从二冲程到四冲程,从自然进气到增压发动机,独立地开展研究工作。研究所从基础研究抓起,逐步具备了大功率柴油机的诸多专业研究能力,奠定了我国主战装甲动力的专业发展基础。后来研究所走出了一大批年轻的坦克发动机专家,都成了行业的顶尖专家。研究所有了独立的自主研发的理念,加大基础研究、开展发动机整机及零部件试验测试新技术探索、拓展学术交流渠道,在兵器工业最早创办了有影响力的专业杂志《车用发动机》,建立了一支既具有专业能力,又具备工匠精神的零部件试制队伍。

创业的路充满艰辛,研究所于“大跃进”中诞生,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独立建所,在机构变迁中顽强成长,在“文革”动荡中曲折探索前进,经过南迁、北徙、厂所合分等多次的变革和磨炼,但是自主创新的初心没有变,尽管艰难,终于成就了我国唯一一所以装甲装备动力研发为主方向的研究所,使国家有了率先突破自主研发的基础。

开拓进取、自主创新三代动力研制的奋斗篇章

开拓进取是人民兵工的豪迈气概。20 世纪80年代初期,当军方决定研制第三代坦克的时候,动力分系统成为总师系统和军方最为关注的一个焦点,这对发动机研究所来说是一个极好的展示自我研发能力的机会。机会不会一帆风顺,但是更不是轻轻松松就能完成的。

20 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欧美等军事强国陆续研制出第三代主战坦克柴油机样机,功率883~1103 千瓦。而我国的主战坦克动力功率仅仅是426 千瓦的水平,当时研究所承担的二代主战坦克动力537 千瓦柴油机还未定型,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军方的决策。“一代动力,一代装备”,动力水平直接决定着装备的机动性和实战能力,为第三代主战坦克研制一款动力充足的柴油机就成为摆在国防系统和三代坦克研制系统的一个巨大难题。以发动机研究所为代表的兵器动力人以高度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勇挑重担,想国家之所想,急国家之所急,坚决地承担起了我国第三代主战坦克柴油机的研制任务。

自主创新是重大技术不受制于人的根本要求。在第三代主战坦克柴油机研制之初,总设计师张保中压力颇大,因为第三代坦克动力是整个坦克系统中难度最大的,指标高,技术储备和工业基础不足是致命弱点。老一代技术专家,不畏困难,迎难而上,坚决走自主研发的道路,体现出了兵器北方发动机研究所的信念与担当。

“把一切献给党”是兵器动力人的人生底色。古今中外,任何一项创新,其进程都不是一帆风顺的,三代动力研制也不例外。三代坦克动力瞄准的是未来21 世纪可以与世界先进坦克相抗衡的动力,但由于原材料、基础工业和制造业水平的限制,我们不得不从原材料开始自己研究材料配方,自己开发试验平台,自己做加工试制,没有大型沙箱,科研人员和工人师傅就在地上挖坑造型,一个一个部件摸索、研究。从性能样机、初样机到正样机各个阶段,柴油机各个部件,从机体、曲轴、连杆、活塞、喷油泵、增压器、传动到机油泵、水泵、输油泵等关键部件,全部是自己研究设计,自己摸索材料、工艺和加工手段而进行整机装配,进行了无数次的试验验证,也经历了无数次的失败。但在困难面前,兵器动力人并没有退缩,在老所长郑世同、陈继熊、吴培基等的领导下,总师张保中、副总师张树勇、遇兴学和广大科技人员与616 厂的工艺人员团结一致,同舟共济,攻克多项柴油机关键技术。在整个研制过程中,研究所全体职工,都将无比崇高的兵工精神展现得淋漓尽致,三代坦克动力总设计师张保中在发动机定型时激动的总结到“西花园是我国坦克动力的建功园”“在西花园的地坑里造出争气机”。

第三代坦克动力是我国军用动力研制、生产历史上首次依靠自身的技术力量和条件,自行设计、生产的第一台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高紧凑、大功率柴油机,也是我国三军重大装备军用动力的首次突破,标志着我国装甲车辆动力从此进入了世界先进行列,彻底摆脱了西方列强的技术封锁,成为世界上少数几个能够独立研发坦克动力的国家之一。进入21世纪后,在第三代坦克柴油机的基础上,在新的技术领军人物的带领下通过系列化研究及拓展提高,逐步形成了由V 型6 缸、8 缸和12 缸机型组成的新150 系列柴油机产品,研制周期缩短到3~5年,达到了“一个平台、多种机型”的系列化、货架式发展格局,满足了我国特种装备的动力需求。

无私奉献,薪火相传兵器动力人的信仰与担当

从坦克动力技术的一穷二白到如今的世界技术领先,兵器动力人用他们的鲜血、智慧、汗水和泪水铸就了我们现在的坦克动力技术,他们的这种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开拓进取、无私奉献的精神正是“把一切献给党”的兵工精神的集中体现。

在武器装备研制这个没有硝烟的战场上,第三代坦克动力团队用忠诚和壮志锻造出了金戈铁马之“心脏”,用坚定和执着铸就了新时期中国陆战武器的铁甲雄风,用一往无前的奋斗和无私奉献诠释了“把一切献给党”的兵工精神。他们以刚强为脊,困难再多、挑战再大也压不垮他们矢志报国的志向;他们以奉献为肌,时时蓄力、处处用劲,每一秒都在迸发着为国尽忠的光芒。他们追求卓越、勇于担当,用汗水和生命洗练着人生。他们依靠自己的力量,排除万难,艰苦奋斗,设计制造了自己的主战坦克动力,其深远意义和影响远远超出了技术上的突破。兵工精神在一代代兵器动力人中完成着生命的接力和更替,像一株参天巨树,叶片年年脱落,新芽岁岁破枝,增长着一圈又一圈坚实的年轮。

猜你喜欢
兵工兵器柴油机
老兵工精神永放光彩
美国FCA 推出第三代EcoDie s e l V6 柴油机
回首烽火硝烟路 汇聚兵工报国情 豫西集团党委组织集中观看《烽火硝烟兵工路》电视专题片
谭旭光:柴油机50年内仍大有可为
兵器图解
兵器图解
纪念人民兵工创建85周年暨《人民兵工精神》图书出版发行座谈会召开
兵器重要编译报告
兵工精神兵工梦
Porsche公司3.0L V6柴油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