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儿女的“朋友圈”里吗?

2019-10-24 09:01本刊编辑部
恋爱婚姻家庭 2019年30期
关键词:朋友圈儿女屏蔽

◎文/本刊编辑部

养你这么大,有啥不能给爸妈知道的呢?

扎心!父母成了孩子的“圈外人”

对于不少老年人来说,微信可能是他们在智能手机里玩得最溜的App,刷朋友圈也是他们离“科技生活”最近的时候。不久前深圳大学周裕琼教授带领的团队和腾讯研究院做了一个研究,发布了调查报告《吾老之域:老年人的微信生活与家庭微信反哺》。在这个覆盖了58个城市的样本报告中,设计了一个问题:“在朋友圈点赞和评论时你会优先关注谁?”

调查结果显示,绝大多数老年人会把家人排在第一位,积极地点赞评论。不过,25.8%的年轻人根本不给家人这个机会,他们选择屏蔽家人。而在年初腾讯发布的《朋友圈年度亲情白皮书》中,这个比例是52%。这一结果令不少父母感觉很失落:“养这么大,有啥不能给爸妈知道的呢?”

浙江的刘阿姨就是这52%中的一个。为了和女儿互动交流,消除代沟,她甚至跑到培训班,专门学习如何玩转朋友圈。然而让她想不到的是,和女儿互加好友没几天,女儿的朋友圈便对她屏蔽了!刘阿姨心里是一万个委屈啊:我对女儿是十分关心的呀,语言也是十分得体的呀,怎么就把我给屏蔽了呢?

同样困惑的还有陈先生,陈先生的儿子今年高三,正是全力冲刺高考的阶段。陈先生十分关注孩子的身体情况和内心世界。他一直觉得自己十分了解儿子,直到有一天他无意中点开了儿子的朋友圈,发现一片空白时,才意识到“原来孩子在提防我”。“那时候还挺失落的。”陈先生无奈地说,“其实我知道,他就是嫌我每次看他朋友圈总会唠叨他。但我没辙呀,儿子大了,有些事情喜欢憋在心里,也不跟我说。朋友圈是我唯一能获得他真实想法的途径了!”

父母心痛并欣慰着

你被儿女屏蔽朋友圈了吗?成为儿女的“圈外人”,你是什么感受?本刊编辑部在微信上发起了一项调查,热心网友纷纷留言分享自己的经历,虽然有生气、有失落,但大部分人还是表示理解。

@隐石:孩子长大了,就会渴望拥有私人空间,不论是精神上的,还是物质上的,这是长大的标志,可以理解。

@傲雪寒梅:在朋友圈屏蔽父母的孩子,有的是怕父母担心他们现在的处境,有的是怕父母干涉他们的事情。这说明孩子长大了。

@毛豆妈妈:儿子谈恋爱了,就开始在朋友圈选择性屏蔽我。可能是我以前对他干涉太多,让他有了逆反心理。

@老树根:儿女开心、健康最重要。朋友圈权限什么的,我不太在意。

@张三寿:其实被子女的朋友圈屏蔽未必那么糟。我从加上女儿微信后,就从来看不到她的朋友圈动态,后来才知道是被屏蔽了,当时还很生气地向好友吐槽,没想到她也跟我一样,我俩呵呵一笑,都释然了。从那时起,我开始玩自己的朋友圈,与自己的好友互动说笑,我借她们的朋友圈游遍祖国大江南北,她们通过我的朋友圈了解我的生活与娱乐,也玩得相当开心,还引来女儿给我点赞呢!

你为何被孩子拒之“圈”外

朋友圈本该是亲子间互动的一个桥梁,为什么很多子女会选择性地将父母拒之“圈”外呢?

原因一:语言上的代沟,父母get不到儿女的“梗”。

儿子在朋友圈发“笑尿了”。妈妈:“怎么这么不小心呢?”

女儿在朋友圈发“我也是醉了”。爸爸:“学什么不好,学喝酒。”

儿子考试发朋友圈开玩笑,“今天裸考,冷死我了。”妈妈:“你考试为什么不穿衣服?”

女儿在朋友圈发“给大家安利一部电视剧”。妈妈:“你怎么做传销了?”

原因二:父母干涉孩子言论自由。

有的父母不光管孩子的微信头像,还要管孩子发了啥:自拍,危险,不准发;娱乐视频,那是玩物丧志;睡晚了,骂你一顿……

原因三:孩子怕父母担心。

这类孩子的初衷很暖心,他们是怕父母担心自己充满变数的生活,怕自己过的不是父母想象中的样子。受个伤、换个工作、分个手啥啦,怎么能告诉爸妈呢,直接屏蔽得了。

原因四:父母热衷于发谣言、“鸡汤文”招人烦。

食品安全、养生类的信息在微信朋友圈、亲友群很是叫座,深受一些中老年人的青睐,这其中不乏谣言。有的父母本着“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想法,不遗余力地向儿女输入这些信息,而年轻人大多不买账,甚至是反感。

原因五:想通过其他方式分享。

有的子女只是朋友圈不想给父母看而已,平常还是经常以给父母打电话或视频聊天等方式来分享彼此生活的。

在心理学家武志红看来,在两代人无法做到完全独立、相互理解之前,朋友圈屏蔽父母是新一代人必要的一种自我保护。既保护自己,能按自己意愿生活,也保护了容易受惊吓的父母。

网络时代,如何与子女沟通

网络时代,父母的文化权威弱化,亲子交往更趋于民主。但在有些父母看来,儿女仍然“没长大”。有的父子(或母子)已经是两代白发人了,可他们的关系还停留在子女年幼时期,这种权威与顺从的关系若不及时转换,就会严重地影响两代人的和谐相处。而转化这种关系,主动权在父母手中,父母要学会和儿女建立成人对成人的朋友式的关系。

接纳:做父母的经过认真分析和思考,弄清儿女们的意见和态度后,接纳对方正确、合理的部分。放弃自己的偏见,对两代人相处大有益处。

融合:青年人可以从老年人那里学到经验,而老年人也可以从青年人那里学到新观念,两者取长补短,智慧融合,就成为两代人和谐相处的完美方案。

折中:对于两代人不同的思想和意见,只要没有太原则性的分歧,可以来一个折中方案,双方在各作一些让步的基础上,兼顾对方的利益,关系也会融洽的。

并存:如果自己的行为不损害对方的利益,亲子双方意见虽然不同,但没涉及到原则性问题,可以各持己见,互不干涉。

搁置:对于原则性问题,双方看法不一,也不要针尖对麦芒,争得面红耳赤,伤了和气。可以暂时将问题搁置,静观发展,等日后有机会再解决。

提高:网络时代,子女获取知识的途径增多,自我学习能力增强,父母如果不加强学习,了解网络知识和新科技,就可能造成两代人在知识层面上的隔阂,不利于亲子间的交流和互动。父母要放弃绝对权威的想法,虚心向孩子请教自己欠缺的知识,主动地充实自己,和孩子一起成长。

父母与子女之间保持良好的代际交流和情感支持,是保持家庭和睦的关键。而理想的代际情感支持对老人的认知功能和身心健康都有着积极的作用。

更重要的是建立自己的朋友圈

一部分人对成年子女和父母的关系有一个巨大的误解:总以为子女和父母在情感上应该亲密无间才对。这种观点根植于我们流传多年的孝道文化,觉得这样才是亲情和爱。所以如果孩子和父母在情感上有距离,很容易就被认为是一种“问题”。这种问题有时会被认为是沟通不够,有时候被认为是年龄和社会文化导致的代沟,有时候甚至会被扣上道德的帽子:不够关心父母,不孝。

其实,这种子女和父母的“疏远”非但不是问题,而且它反映的正是一种合理的情感需要:独立的需要。

依恋和独立一直是人的两种基本需要。长大的过程是孩子离家的过程,也是孩子逐渐摆脱依恋,走向独立的过程。如果说父母是子女最初的恋人,那子女注定是要移情别恋的,这是家庭发展的基本规律。在离家的过程里,子女需要在心里把父母的东西放下,把自己的东西装上:工作、婚恋、爱好、他们自己的子女。如果父母在他们的心里占据了太多的位置,那他们就腾不出空间来发展他们自己,那他们就很难成熟和长大。

可是子女们独立的困难在哪里呢?就在于父母放不下他们。

很多父母总是希望孩子好,也很努力地想和孩子多沟通。可是他们努力错了方向。他们的问题不是该怎么跟孩子沟通,而是跟孩子该保持什么样的距离。沟通不是他们该努力的方向,放手才是。当然孩子也很难对父母直接说出“离我远点”这样的话,这太伤人,所以屏蔽朋友圈有时候就变成了一种温和的、表达独立需要的方法。这种方式不仅不应该反对,还应该大力倡导。

有人说,好的爱情只发生在两个独立自主的自由人当中,其实亲情也是如此。对子女来说,能理直气壮地为自己保留私人的空间;对父母来说,不需要变成子女的圈内人,相反,要有自己的朋友圈。这是解决父母和子女此类矛盾最好的办法。

@小编有话说:

流水的朋友圈,铁打的亲情。

其实,朋友圈仅仅是这个时代人际交流的方式之一,甚至显得过于社交而易于伪装。面对亲情,儿女们在朋友圈屏蔽父母不要紧,只要在外多给父母打一个电话,回家多陪父母聊上几句,可能就足够了。

父母和孩子成长环境不同,价值观不同,语言体系也不同,彼此很难成为无话不谈的朋友,亲子间的这种疏离感在所难免,这是为人父母必须要面对的成长代价。如果孩子愿意对你公开,那你要珍惜他对你的信任,在了解年轻人语言习惯的基础上,以更开放的心态去接受孩子的偏好;如果孩子不愿意公开,那么给彼此留一点独立的空间才是明智的选择。

真正的亲情,是理解,接纳,相互体贴,相互成全。

猜你喜欢
朋友圈儿女屏蔽
把生活调成“屏蔽模式”
天山儿女
朋友圈被屏蔽,十二星座怎么看
江湖儿女
家有儿女欢乐多
满足CLASS A++屏蔽性能的MINI RG59集束电缆的研发
几乎最佳屏蔽二进序列偶构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