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视听过程中观众的审美期待探究

2019-10-23 12:40金鹭
艺术大观 2019年10期
关键词:观众戏曲

金鹭

摘要:观众即是戏曲视听过程中的欣赏者和接受者,也是戏曲视听中主要的参与者。以接受美学的观点来看观众和戏曲表演的关系,观众是要与戏中的情节、演员、乐队有机的融合为一体,戏曲观众群体的扩大会增加戏曲发展的生命力,反之,观众与戏曲之间关系失调,则会使戏曲在历史长河中走向销声匿迹。本文从观众在戏曲试听过程中的审美期待层面入手,分析戏曲观众的审美期待在戏曲欣赏中的地位,目的在于探究怎样激发和加深戏曲观众的审美期待,拉近戏曲与观众之间的距离,扩大戏曲观众群体。

关键词:戏曲;观众;审美期待

一、何谓观众的审美期待

正如生活中的我们每天都满怀着许多的期待,这些期待是我们对理想、愿望实现的渴求。戏曲视听过程中观众的审美期待是其指在对戏曲的观赏中,对于剧情发展或演员和乐队的表演有一种特殊的愿望期待。当观众对戏曲表演进行视听欣赏时,就对戏曲有了审美期待。例,观众对名家登场的叫好,听见演员唱腔来劲时的喝彩,看见剧中角色精彩打斗时的鼓掌···观众希望戏曲行云流水般的表演,美妙动听的唱段,以及戏台上的一切都能给予其带来精神上的享受和情感上的共鸣。如果说观众在戏曲视听当中,引发其审美期待的人、事、物尚未出现,观众尚未集中注意力去欣赏戏曲的话,那么,戏曲开场时,锣鼓的响声,审美对象的出现,瞬间吸引了观众的注意力,此时,观众便抛下脑海中的其他杂念,纷纷目不转睛、全神贯注地望向戏台上的表演,如痴如醉。这种期待和渴望就是观众在戏曲视听中的审美期待。

二、审美期待在戏曲欣赏中的地位和作用

观众对于戏曲视听中的审美期待,从心理学角度而言,它源于观众内心中一种无关个人实用或功利为出发点的精神诉求。这里无关个人实用或功利为出发点的精神诉求是指观众在戏曲视听的全过程中,全然不会考虑戏中其审美对象与自己之间的实际利益和目的效应。比如,观众在观看京剧《霸王别姬》时,希望楚霸王项羽可以突围,取得胜利,但绝不会企图在角色手下获得荣誉,观众希望豫剧《清风亭》中忘恩负义的张继保遭到天谴,但实际上剧中角色并未触犯观众的实际利益。这种期待,既“抽离”又“沉浸”,观众置身于戏曲情境之中,坐山观虎,静待其变。观众期待戏里正义战胜邪恶,获得大团圆的结局,但观众自身并不会付诸实际行动去帮助一方,这就是我们常提到的“观众参与”。观众的审美期待属于“觀众参与”,是一种与戏里情感和精神上的互动行为。

我国的戏曲既好听又好看,一些戏迷观众对于一些经典剧目,常常是百看不厌,甚至熟悉到已经知道戏中剧情发展,甚至能跟着演员的演唱的唱段一起哼唱,每次视听仍然对戏曲满怀审美期待。随着时代的发展,科学的普及,我们再反观有些神话题材的戏里的情节,例如,人死而复生、长命百岁等是违反科学的,然而,观众沉醉于对戏曲的欣赏时,对明知不现实的情节,仍然会忍不住替戏里的人物捏一把汗,如痴如醉,从而引发观众强烈的审美期待。根据上述情况,笔者认为,观众审美期待的来源并非完全是对知识的渴求和理智的等待,是观众的内心情感和情绪的波动使其产生审美期待。

笔者通过问卷调查发现,不同的观众群体对于戏曲的审美期待也略有不同。笔者在汇总过程中发现,一些老戏迷则更侧重于观看戏中演员精彩地做、打和聆听演员回味无穷的演唱并将剧情发展的期待,一并纳入到自身情感一致的轨道。然而,更多观众对于戏曲的审美期待趋向于剧情的发展和人物的结局方面,但对于演员的唱腔和表演也占了相近的比重。

我国绝大多数戏曲的创作者对于观众审美期待的特点十分了解,不会像有些电影和电视剧的剧情的发展那么缓慢,往往在戏曲表演的开头,往往会通过脸谱的颜色、背景音乐的渲染、演员活灵活现地表演,把内容的梗概、故事的走向、人物的好坏让观者了解的一清二楚。这样既有利于观众审美期待的产生,也有利于观众在戏曲视听过程中保持和巩固审美期待。

观众在戏曲视听中,如果满怀审美期待,那么其对戏曲视听的关注力就越高,那么其相应的审美注意就会越稳定。审美期待是观众在戏曲视听过程中保持审美心态、激发审美兴趣的前提条件。

戏曲视听的特殊性决定的观众审美期待在戏曲欣赏中占有重要地位。首先,观众对戏曲表演的视听有一定的时间长度,观众在这个视听过程中形成不断的心理流程。如此一来,观众必须保持强烈、持续不断的审美期待,若观众的审美期待平平,就会使观众的审美情绪冷漠,如果观众在戏曲视听过程中,其审美期待断裂,就会引发观众中途退场的现象。其次,在戏曲欣赏中,观众与观众之间、演员与演员之间、观众与演员之间、演员与乐队之间,各个环节的情感都是相互串联,互相感染、互相传递的系统。当有一个环节之间的情感出现了障碍,整个有序状态的戏曲审美活动也将会被打乱。

三、如何引发和巩固观众的审美期待

通过上文对审美期待的地位和作用分析,那么,我们如何在戏曲视听中引发和巩固观众的审美期待呢?

(一)审美预备阶段

首先我们必须要对审美预备阶段加以重视,审美预备阶段是指观众产生期待欣赏某一剧目的兴趣动机之后再到观看这一个阶段。如果确实了这一阶段的审美期待,观众就缺少欣赏的动机。而且观众在预备阶段的审美期待将会在其对整场戏曲视听的欣赏过程中产生影响。心理学中的“期待效果”和“晕轮效果”一样存在于观众对戏曲的视听过程中。所以,在剧目演出前,就应该让观众对剧目抱有强烈的印象和期待。除了创作者要使故事情节精彩,情节紧凑,扣人心弦,让观众欣赏之后直呼过瘾,奔走相告,为戏赢得一个好口碑的助推作用之外,就是要做好宣传,对于戏迷观众而言,他们对于戏曲名家的崇拜,会引起他们强烈的审美期待的心理。

(二)标新立异的命名

一个好的剧名,可以唤醒观众的审美期待,例如豫剧《香魂女》、曲剧《风雪配》等,命名新奇,引发观众的好奇心,想一探究竟。河南省内的某个豫剧团曾上演过一出与白娘子有关的剧目,起初命名为《金灯花传奇》,观众上座率不太理想,之后改名为《白蛇前传》并张贴出该戏的宣传海报,观众倍增。由此可见,一个新奇的名字可以唤起观众强烈的审美期待。戏曲创作者花费心思去命名是很有必要的。

(三)精彩的故事情节

创作者对故事的创编,情节的安排是唤起并巩固观众审美期待的重要一环。情节,是戏中烘托感情的关键节点,也是饱含着特定情感的时间曲折其他的发展过程。目前我国观众对于有精彩生动情节的戏更容易产生并巩固审美期待,从而对戏曲的视听过程贯注浓厚的欣赏兴趣。通过对最近热映的戏曲剧目的研究和比较,笔者发现,受观众欢迎的戏曲剧目在演出中都具有精彩起伏的情节的流动。如果整部戏中缺少感情因素,缺少情节流动这一过程,单靠平淡的表演、前后发展缺少因果联系的场面切换、舞台布景是不会引发观众的审美期待的。

观众通过精彩生动的故事情节才会容易产生强烈的审美期待,才会引发其对戏曲浓厚的欣赏兴趣。当观众在戏曲欣赏的过程中,如果故事情节绵延起伏,观众就会不断打破其平衡的心理,将产生好奇、吃惊、怀疑、同情、担心、喜悦、愤怒等多种情绪。失去了心理平衡状态的观众必然产生趋向心理平衡的强烈要求,过分的担心则要求宽慰,过分的愤怒则要求喜悦,如此一来,观众的心理便形成了審美期待。

因此,戏曲创作者常在故事情节设置悬念,吊足了观众的胃口的手法,是会让观众在戏曲视听过程中萌生并加固审美期待的重要方法。在多种悬念之中,历来受戏曲创作者重视的当属以戏中人物命运受到威胁所制造出的命运悬念了,比如戏里勤劳善良的女主角受到了反角的欺压,痴情男女的恋情遭到家人的反对,君王不辨忠奸等等都会让观众在欣赏过程中禁不住为戏中人物的坎坷、多舛的命运捏一把汗。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我们要激发并保持观众在戏曲视听过程中的审美期待,只能采用在戏里设置悬念这一种方法。可喜的是,一些剧目在采用设置悬念的同时,在表演过程中增加趣味性,舞美、灯光、布景多种方式配合来渲染某些情绪或烘托某种氛围,使观众在观看中更能了解人物的心理活动,取得了好的成效。例如,豫剧《倒霉大叔的婚事》中演员通过自然轻快的唱腔,把幽默、乐观的常有福的性格塑造的栩栩如生。

四、结语

戏曲是由特定故事情节里唱、舞环节组成的一个完整的体系。如果脱离了唱、舞、舞美、布景、乐队部分,只有一个精彩的故事,是很难引起观众的审美期待的。戏曲故事的情节发展,仍要依赖演员的表演和舞台上的一切,才能引发观众的强烈期待。只有各个部分都发挥了作用,而且构成了和谐的统一体,才能发挥出戏曲艺术源远流长的魅力,才能引起观众的审美期待。戏曲艺术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它的任何一个部分都不容忽视。

参考文献:

[1]古斯塔夫·勒庞.大众心理研究[M].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4.

[2]赵山林.中国戏曲传播接受史[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

猜你喜欢
观众戏曲
中外大学生体验非遗戏曲文化
戏曲从哪里来
传统戏曲
趣学本土戏曲
四部委携手推进戏曲教育工作
由“观众”到“演员”的转变
探析环境舞蹈的艺术表征
浅议观众的认知在主题乐园互动设计中的主体地位
民生新闻播音中的人文取向
电视节目编排要做到更加合理和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