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中国风”歌曲创作的评析与思考

2019-10-23 09:12李伟
人民音乐 2019年9期
关键词:方文山中国风古典

李伟

年来,我国的流行音乐出现了一批以流行的音乐曲风为主体,运用中国乐器,结合深具中国传统文化典型符号的歌词为主要表现形式的歌曲,在传播的过程中,这些歌曲因为鲜明的中国曲风和词风,被称为“中国风”歌曲。本文试从这些歌曲的歌词创作风格;符号美学特征;旋律、唱法、编曲的风格特征等入手,对“中国风”歌曲在创作特性作一粗浅的梳理,解构其存在的优势和有待拓展的方向,为未来“中国风”歌曲的创作提供一些思考。

一、“中国风”歌曲的定义与元素特征

“中国风”歌曲出现的时间众说不一,在学界也一直鲜有明确的定义。若仅以歌词的“中国风”特性来考察,可以上溯到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比如邓丽君的专辑《淡淡幽情》中收录的《独上西楼》《但愿人长久》,琼瑶将《诗经·蒹葭》翻译成现代歌词的《在水一方》,香港黄霑作词的《沧海一声笑》等;在大陆内地,则有陈小奇的《涛声依旧》系列作品,冯晓泉的《中华民谣》等。以“中国风”概念出现的,先是陶喆、王力宏。然后有姚谦、林夕,其中以台湾的方文山为重要代表。也有学者认为内地曾经盛行一时的“民族风”“西北风”也应当归入“中国风歌曲”的大类。①

何为“中国风”歌曲,许多的音乐人及听众都有自己判别标准。“中国风”歌曲的代表性词人方文山作出了这样的解释:“如单纯缩小范围仅讨论歌词的话,一言以蔽之,就是词意内容仿古典诗词的创作。但一般对‘中国风歌曲的认知还包括作曲部分,因此,若将‘中国风歌曲作较为‘广义解释的话,则是曲风为中国小调或传统五声音阶的创作,或编曲上加入中国传统乐器……以及歌词间夹杂着古典背景元素的用语……只要在词曲中加了这些元素,不论加入元素的多寡或比重为何,均可视同为所谓的‘中国风歌曲”。

而目前认同度比较高的是音乐制作人黄晓亮给出的定义——“三古三新(古辞赋、古文化、古旋律、新唱法、新编曲、新概念)结合的中国独特乐种”。“古辞赋、古文化、古旋律;新唱法、新编曲、新概念”被认为是中国风歌曲无论是编曲还是作词,都必须具备的六大条件。

抛开中国风歌曲诞生时间的争议,从仅将中国风歌曲限定为流行音乐重要分类的前提,中国风歌曲较为完整的定义应当是“以中国元素为表现形式,结合了流行音乐曲风与中国古典歌词韵味等元素的中国流行音乐新兴分类,一般来说主要由古辞赋、古文化、古旋律這三个古典元素,与新唱法、新编曲、新概念这三个新兴元素相结合;而在音乐上多采用中国传统调式的主旋律,在编曲和配器上,多运用中国传统乐器,如琵琶、二胡、编钟、古筝、竹笛等独有的歌曲种类”。

二、中国风歌曲的歌词创作特征

顾名思义,“中国风”歌曲的要义在于“中国风”。保加利亚符号学家朱丽叶·克里斯蒂娃提出,“任何文本都是一些引文的马赛克式构造,都是对别的文本的吸收和转换。”符号是信息传播的基本要素,主要有四个特点:指代性、约定性、社会共有性和发展性。其中社会公有性是符号在长期的使用中形成的社会性,在一定的社会群体中人们对某个符号形式、符号的指说对象,达成一致的看法和意见。

一个民族的审美文化积淀是在长期的历史过程中形成的,是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的文学接受习惯和传统。接受者在接受之前就已经和作品在暗中达成没有任何附加条件的默契。“中国风”歌曲的歌词创作中,一个鲜明的特征就是通过中国古典文化符号的大量运用和重构,以达成与受众内心暗合的默契,满足受众的审美情趣和期望视野,同时,中国风的成因也是对全面模仿西方流行音乐的一种反弹,是“中国文化基因”在与世界碰撞中的自然发展。正是基于以上原因,中国风歌曲在这几年得以风靡大江南北。②

考察中国风歌曲歌词创作中的古典文化符号运用,大致呈现以下几个特征。

1.以古典诗词和典故的“化用”塑造新的审美体验

语言是歌词的核心。在中国风歌曲形成的早期,有的歌词直接采用古诗词,如《但愿人长久》(词:苏轼,曲:梁弘志)就是以苏轼的原词谱曲。但作为流行音乐的一种,如果完全使用古体古韵,并不适合现代人的审美习惯。

中国风歌曲在“古”的同时必须也要有“新”,应当具备时尚性的特点。伴随着中国风流行歌曲的日趋流行,其歌词也从开始的直接采用古诗词,过渡到更倾向用一种符合现代审美习惯的诗化语言,结合运用多种修辞,通过中国意境的营造,重构中国古典诗词,充分调动歌词在声、形、意上所附着的一切中国文化元素。我们称之为“古典诗词”的“化用”。这样的化用避免了诗词的盲目堆砌,更避免了文言的艰涩,让人们可以以一种愉悦、审美的态度来接受,更让中国风歌词与其他歌词相比呈现出了属于自己的鲜明的独有特征。

在古典诗词的化用上,涌现出了不少优秀作品,比如《菊花台》(词:方文山,曲:周杰伦)的歌词——“你的影子剪不断/徒留我孤单在湖面成双”,化用李白《月下独酌》中的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写的是孤独,却偏又以“倒影成双”反衬孤单;《发如雪》(词:方文山,曲:周杰伦)的歌词“繁华如三千东流水/我只取一瓢爱了解/只恋你化身的蝶”,在化用了《红楼梦》中贾宝玉的“任凭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的典故之后,奇峰突起,以“爱”直转梁祝化蝶的中国古代民间爱情经典。这样的化用,为歌曲营造了一种凄美、忧伤的氛围,增强了艺术感染力,而且在给人熟悉的亲切感的同时,更有一种新的审美体验。

我们都知道《诗经》中有赋、比、兴的写作手法,唐诗、宋词、元曲、汉乐府中也有其严格独特的表现技巧。除了古典诗词和典故的化用,我们在考察中国风歌曲的歌词创作时,发现从表现手法上,中国风歌曲歌词在潜移默化中继承发扬了古代歌词的修辞手法,除了常见的比兴、渲染、呼告、设问、虚写、衬词、言情手法外,很多歌词甚至采用了现当代文学中几乎已近抛弃的修辞手法。如《黄金甲》(词:韩静霆,曲:王祖皆、张卓娅)中“情感漂泊漂泊/漂泊一世如我”,通过顶针手法的运用,使得歌词有了节奏感;《菊花台》中“愁/莫渡江/秋心拆两半”,在通过对“愁”字析为“秋、心”两字的“析字”运用之后,以“拆两半”收句,使得修辞手法与中国文字的“形”和愁的“词义”形成完美结合,使得受众不仅受到了“离愁”的情感渲染,更有了身临其境的画面感。

美国人文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人类的行为是由动机引发的,而动机则源于需要。按照他的这一观点,受众的行为作为一种兴趣,它也是源自需要的。一旦满足,这种需要即趋向减少或终止。依照这一理论,中国风歌曲的歌词创作如果简单的照搬古诗词和典故,可能只能是昙花一现。而寻常的文字也已经不能带给人们更多的兴趣,这就要求中国风歌曲的歌词创作在运用传统文化符号的同时,还应当适合现代受众的情绪,将古典的文化符号用现代语态呈现出来,从内容到形式都具备现代活力”。③中国风歌曲在出现之后,之所以能够经久不衰,不仅仅只是传统符号和积淀的审美习惯的暗合,更是因为对古典诗词和典故的大量化用,使受众产生了新的审美价值,迎合了他们求新、求异的心理。

2.以故事文本的“新写”营造“古风意境”。

中国的传统文化中,许多价值观是以故事作为传承的载体,比如体现孝顺的《二十四孝》、讲述节女烈妇的《列女传》以及《山海经》中的神话故事、《世说新语》中的魏晋名士,还有诸如《三言二拍》等话本小说等等。在近年来诞生的中国风歌曲中,不乏以历史故事为表现主体、故事性风格较强的作品。

这类中国风歌曲的歌词常通过古典故事文本的叙述,将受众带入歌曲营造的古风意境之中,从而传达出民族的传统观念,营造出一种古典意境,从而使作品产生浓厚的诗意,让听者与故事中的人物产生情感共鸣。其中的代表性作品为《苏三说》(词曲:陶喆)。词作者借用了大众熟知的《苏三起解》,通过故事细节的展开,将古今作细微联系的同时,又有意识地模糊了传统与现代的界限,叙述当代离愁,进而感怀苏三故事。

方文山作词的中国风歌曲中,这类古典故事的现代运用更是出神入化。比如《娘子》(词:方文山,曲:周杰伦),“娘子却依旧每日折一枝杨柳/你在那里/在小村外的西边河口默默地等着我”,“落寞近乡情怯的我/相思寄红豆相思寄红豆/无能为力的在人海中漂泊”,讲的就是一位妇人每日折一支杨柳待出征塞外的夫君归来的故事;而《发如雪》描述的则是长安城一个凄美的别离。在《乱舞春秋》(词:方文山,曲:周杰伦)中,甚至以一首歌直写三国——“那混乱的年代/朝廷太腐败/人祸惹天灾/东汉王朝在一夕之间崩坏兴衰/九州地图被人们切割成三块分开/读历史的兴衰”,离愁、思归、甚至大历史的风起云涌......这些故事的古为今用,营造了一种具有“中国色彩”的古典意境。

3.以典型的“中国文化符号”塑造“中国情语”

王国维在他的《人间词话》里写道:“昔人论诗,有景语情语之别,不知一切景语皆情语也。”,其中的“景语”,也就是我们在创作中经常提及的借景抒情。在这里,“景”的选择直接决定了所抒之情的达意,景与情,情与景,二者相因相成,不可分离。在中国风歌曲的歌词创作中,我们随处可见以所借之景,抒今人之“情”。从广义而言,这些景除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常有的亭台楼阁、小桥流水、“岁寒三友”、“梅兰竹菊”四君子的“物”之外,更是涵盖了文化现象、历史背景、民风民俗等“景物”。

以《醉我一千年》(词:路勇,曲:金明)为例,“伊人独立窗前/淡妆浓抹容颜/远去的油纸伞……断桥虽断/忠贞的爱依然在人间……”伊人、窗前、油纸伞都是古诗词和辞赋散文中常见之景,而“断桥”既是作为一座桥的“景”,又是承载着白娘子和许仙之“情”的“景”,这里的“断桥”一词,既是王国所说的“景语”,又是“情语”。

类似的,我们在《东风破》(词:方文山,曲:周杰伦)中,看到了“窗口”“月圆”“燭火”“酒”“水”“花”“琵琶”“古道”;在《上海一九四三》(词:方文山,曲:周杰伦)中,看到了“泛黄的春联”;在《双节棍》中,看到了“少林”“杨家将”“金钟铁布衫”,;而《本草纲目》(词:方文山,曲:周杰伦)除了“华佗”“中药”“龟苓膏”“云南白药”“冬虫夏草”之外,更是将李时珍的一部中药典作为了歌名。

中国风歌曲中的这些歌词,较好地体现了叙事情景的古今观照,景象与情感表现高度契合,让“中国风歌曲”有了涵义深远,让人怦然心动的“中国情语”。

在总结中国风歌曲歌词创作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当清醒的看到所存在的缺陷。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层面。

1.主题的单一和表现形式的固化

受网络传播、商品式营销、审美“快餐化”的影响,中国风歌曲也出现了单纯依靠简单粗暴的模仿、洗脑式网络推广、口碑复制等传播方式,以最少成本获得点击量、流量和利益收益,以致相当数量的歌词似曾相识,无论在形式、主题、表现手法还是情感上都高度类似,“同质化”严重;创作主题单一,创作形式固化,更遑论独具一格的思想性、艺术性和风格的多样性。

2.学养不足,滥用意象

作为中国风歌曲的歌词创作者,中国古典文学的积累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学养准备是不可或缺的必然条件。但我们很遗憾的看到,一些词作者缺乏这方面的准备,错误的以为堆砌上一些古诗词和所谓的“烟雨楼台”,就是一首中国风歌曲。却不知陷入了平面化的陷阱。更有甚者,胡乱解构古典意象,在词风上将生僻和晦涩作为深度,为求新而刻意求异,将品格和思想深度弃之一边,画虎不成反类犬。

3.缺少突破与创新

某种风格一旦成为热点,往往相似和僵化的复制模仿之作就会越来越多。在中国风歌曲中,毋庸讳言也存在这种现象,过度消耗透支与挥霍同类音乐的资源。若持续下去,将会因缺少创新和突破而失去活力。

三、中国风歌曲的旋律特征

在音乐创作上,“中国风”歌曲传统的韵味及现代的乐律特征的组合,使得音乐表现形式呈现出多元化色彩,满足了当代受众的“个性”艺术需求。具体到旋律的创作,体现出如下特征。④

1.以传统调式的运用增加古旋律风格

对于中国风歌曲而言,旋律表达的最直接的方式就是在歌曲中增加古典音乐旋律,对古调古韵的运用,不仅是传统文化借力流行文化传播的有效途径,也是流行音乐标新立异并获得成功的一种竞争方式。中国风歌曲的创作者也正是通过模拟中国传统音乐的旋律来获取灵感,凸显“中国风”音乐特色。

猜你喜欢
方文山中国风古典
出入于古典与现代之间
把镜头对准自己
古典乐可能是汪星人的最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