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凤兰 朱小玲 潘洁琼
【摘要】 目的:分析预见性护理对预防下肢骨折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6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118例下肢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使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预见护理组(n=59)与常规组(n=59)。常规组患者给予骨科常规护理,预见护理组则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预见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相关知识知晓率、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后,预见护理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见护理组下肢深靜脉血栓相关知识知晓率明显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见护理组护理总满意度明显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见性护理干预方式可以显著提高患者对下肢深静脉血栓知识掌握水平,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有临床推广价值。
【关键词】 下肢骨折; 预见性护理; 早期运动护理; 下肢深静脉血栓
doi:10.14033/j.cnki.cfmr.2019.22.05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9)22-0-03
【Abstract】 Objective:To analyze the effect of predictive nursing on preventing deep vein thrombosis of lower extremity in patients with lower extremity fracture.Method:A total of 118 patients with lower extremity fracture admit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6 to December 2018 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s.They were divided into predictive nursing group(n=59) and routine group(n=59) by random number table method.Orthopaedic routine nursing was given in the routine group,while predictive nursing intervention was given in the predictive nursing group on the basis of routine nursing.The awareness rate of lower extremity deep vein thrombosis related knowledge,the incidence of lower extremity deep vein thrombosis and nursing satisfaction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Result:After nursing,The incidence of lower extremity deep vein thrombosis in predictive nursing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in routine group,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The awareness rate of knowledge about lower extremity deep vein thrombosis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routine group,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The total nursing satisfaction of the predictive nursing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routine group,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Conclusion:Predictive nursing intervention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knowledge level of lower extremity fracture patients about lower extremity deep vein thrombosis,reduce the incidence of lower extremity deep vein thrombosis,improve the satisfaction of patients with nursing.It has clinical popularization value.
【Key words】 Lower extremity fracture; Predictive nursing; Early exercise care; Deep vein thrombosis
First-authors address:Dalang Hospital of Dongguan City,Dongguan 523770,China
下肢骨折是指机体受到挤压或直接暴力打击而造成的骨损伤,属于临床常见的外伤疾病。患者在骨折后将会出现下肢疼痛、肿胀及行动受限等症状,部分患者还会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这些症状均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及生活质量[1]。同时,许多患者还会伴随出现诸如内脏损伤、休克等合并症,导致临床救治必须先处理危及生命的并发症,因此增加了治疗的难度,增加了患者死亡率与致残率[2]。此外,许多患者由于生理不适及功能障碍还会引发一系列的负面情绪,较大程度上影响了恢复期间的依从性。因此,无论是提高预后还是改善生活质量的角度来看,给予下肢骨折患者优质的护理是促进患者恢复、提高患者心理素质的一项有效途径。预见性护理是一种超前的护理理念,该理念要求护理人员根据专业知识来对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预判,从而提前对可能出现的不良事件进行防控或优化护理路径[3]。鉴于此,本文选取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118例下肢骨折患者,对比分析预见性护理应用于骨科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并展开如下探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6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118例下肢骨折患者,骨折类型为:胫腓骨下端骨折28例,跟骨骨折70例,胫腓骨闭合性骨折15例,胫腓骨干骨折5例。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为下肢骨折;Autar深静脉血栓形成风险评估≥11分的中高危患者[4];经超声检查确诊未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者。排除标准:合并凝血功能障碍;合并精神障碍或体征不稳定者;不能配合护理者;合并患有严重慢性基础疾病或脏器疾病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9例。预见护理组患者男48例,女11例;年龄最大88岁,最小16岁,平均(41.5±2.7)岁。常规组患者男47例,女12例;年龄最大87岁,最小16岁,平均(40.5±3.1)岁。两组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常规组围术期予以常规骨科护理模式。即口头健康宣教、遵循医嘱用药、维护病房环境、与患者开展沟通纾解其不良情绪等。
预见护理组围术期则予以预见性护理模式。其具体内容如下:(1)Autar深静脉血栓形成风险评估。护理人员在患者入院后第一时间对其进行Autar深静脉血栓形成风险评估,评估内容包括基本信息(年龄、体重指数)、活动能力、特殊风险、创伤风险、外科干预及现有高风险疾病。评估标准分为三级,低度危险:总分7~10分,预计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10%;中度危险:11~14分,预计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11%~40%;高度危险:总分>15分,预计深静脉血栓发生率≥41%。(2)制定治疗方案。患者入院后除予以Autar深静脉血栓形成风险评估外还应当对其开展全面的评估,评估内容包括疾病程度、心理状态、沟通水平、文化程度等,然后召开科室会议,诊疗团队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开展讨论,通过报刊、书籍、杂志及互联网等渠道检索相关文献,结合患者风险评估结果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护理方案,并充分采用预见性护理干预。(3)穿刺护理。对患者进行穿刺时应当合理选择静脉,尽可能避免患者患肢及下肢静脉,同时避免在同一静脉进行反复穿刺,以此降低静脉血管内膜损伤。同时,护理人员还应当遵循医嘱,为有明确指征的患者注射低分子肝素,并对其皮肤黏膜出血情况进行监测,以降低血液的高凝状态。(4)日常护理。帮助患者摆放舒适体位,尽可能满足患者的舒适需求,如为其准备高度适宜的枕头等,保证其具有高质量的睡眠及休息。为患者提供低脂肪、高维生素饮食清单,告知患者家属为其准备粗纤维含量较高的食物、蔬菜,嘱咐患者多食用水果,根据患者实际情况指导其每日饮水量;引导患者养成每日大便的习惯,注意观察大便的通畅程度,每日对腹部进行顺时针按摩,促进排便,避免因便秘导致腹压增加,影响下肢静脉的回流情况。(5)功能锻炼。患者入院初期即可对其进行间歇性充气泵压力治疗,治疗频率为2次/d,0.5 h/次。患者术后早期为其进行被动锻炼,定期为其按摩身体及肢体末梢。鼓励患者术后病情稳定后进行主动锻炼,首先摇高或用枕头垫高患者下肢呈20°~30°,指导患者跟随护理人员的指令进行股四头肌舒缩运动、足部被动屈伸、踝部旋转活动等全范围活动,每次动作均为收缩10 s后放松10 s,活动频率为5次/d,每次10 min以上;当患者主动运动较为熟练后则鼓励其尽早下床进行锻炼。提醒患者避免长时间坐卧位,坐下时将双下肢稍抬高,早期功能锻炼可发挥肌肉的“泵血”功能,增强纤溶系统活性,促进下肢静脉血液循环。术后佩戴弹力绷带、弹力袜,通过局部加压降低静脉扩张,加速血液回流。下肢静脉泵的应用,可促进下肢静脉回流,减轻组织水肿。循序渐进进行膝关节屈伸运动。自肢体远端向近端对下肢进行按摩,每侧按摩时间为5 min左右;日常还应对患者进行深呼吸、吹气球等活动,同时还应指导患者进行有效的咳嗽锻炼,3次/d,每次练习10下。(6)风险等级预防。深静脉血栓中度危险的患者予以深呼吸、有效咳嗽练习及更换体位等指导,术后进行股四头肌舒缩运动、足部被动屈伸、踝部旋转活动等活动;鼓励患者尽早进行离床活动,避免长时间坐卧位;患者坐下时应当将其双下肢稍微抬高,并提醒患者每隔30分钟起身散步数分钟以促进肢体血液循环;合理膳食,避免便秘;有吸烟习惯者则应当劝诫其戒烟,避免尼古丁刺激血管,从而进一步导致强烈收缩或提高血液黏稠度。同时增加物理防治干预,即采用空气波压力治疗仪对患者的双下肢进行治疗,根据患者下肢情况来调整充气压力参数。深静脉血栓高度危险的患者则在上述护理内容上增加药物防治措施,如口服抗凝药物、注射低分子肝素等。(7)健康教育。护理人员在了解患者文化水平、心理状态及沟通能力的情况下对其展开1对1的沟通交流,选取适宜的沟通方式向患者传输下肢静脉血栓的相关知识,让患者及其家属均了解该病的病理机制、危害、预防意义、预防手段等;对于理解能力较为低下的患者,护理人员可以准备好白纸及彩笔,一边为患者阐述疾病内容,一边在纸上进行绘图或书写,通过简明易懂的思维导图来帮助患者建立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知识概念,同时方便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反复回顾。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比较两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相关知识知晓率、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下肢深静脉相关知识知晓率:通过自制“下肢深静脉血栓知识调查表”,在干预后对患者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共包含10个条目,采用“是非题”的方式,答对超过5个题目即视为知晓。护理满意度:采用笔者所在科自制的问卷调查,在患者出院前1 d对其进行不记名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沟通水平、护理水平、护理舒适度、健康宣教、疾病预防措施。每个维度20分,总分100分,100分表示非常满意,81~99分為满意,70~80分为一般满意,60~69分为不满意,<60分为非常不满意。总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总例数×100%[5]。
1.4 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数据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及下肢深静脉血栓相关知识知晓率对比
护理后,预见护理组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其下肢深静脉血栓相关知识知晓率明显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满意度对比
预见护理组护理总满意度明显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骨科手术后受患者制动及长期卧床状态的影响,患者极易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症状[6]。这是因为部分患者在术后往往具有一定心理障碍,不敢增加下肢活动,导致静脉血液流动逐渐滞缓,出现白细胞大量积聚,在基本活动范围内形成内膜损坏,激发凝血过程,最终形成血栓[7]。有研究报道表示,患者静脉管壁内出现平滑肌损伤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对其血管内膜起到破坏作用,这也是血栓形成的又一重要原因[8]。患者创伤后静脉内部的血容量大幅度下降,血液随之呈现出高凝浓缩状态,同时血小板积聚率提升,最终白细胞、血小板黏附在内膜上并慢慢沉积,以致血栓形成[9]。所以患者易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
静脉血栓的形成具有一定的规律可循,静脉血栓高危患者的特征也较为明显,并且可以通过Autar深静脉血栓形成风险量表进行评估。因此对患者开展系统化的预防护理可以有效改善患者预后。本研究结果显示,护理后,预见护理组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且其下肢深静脉血栓相关知识知晓率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预见护理组护理总满意度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说明相比于常规的骨科护理,预见性护理可以获得更好的效果。预见性护理干预是一种强化患者下肢康复锻炼的护理方法,同时还通过药物治疗、饮食护理、物理治疗、体位干预等来防止患者出现下肢血液不流通、血管堵塞[10]。预见性护理首先对入院患者进行了全面的评估,所以可以为其制定具有针对性及特异性的护理计划,让患者可以获得更有效的个性化护理,有效提高患者对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水平[11]。其次,对患者开展早期运动护理可以降低其血液黏稠度,进而提高其血液流速,对于降低下肢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具有良好效果。同时,日常护理可以改善患者的饮食情况,保障患者营养均衡,增强患者的体质,让患者以更好的身体状态对抗疾病[12]。此外,健康教育可以提高患者自身对疾病的认知水平,从而促进患者在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中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提高护理依从性。
综上所述,预见性护理模式可以显著降低骨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从而提高患者预后,护理满意度更高,因此建议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帅健萍.围术期预见性护理降低下肢骨折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的效果分析[J].中华全科医学,2018,16(12):2121-2123.
[2]彭金莲,张永兰,黄艳楠.专职化分层护理小组在预防下肢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8,24(24):119-121.
[3]杨林.张利召.居永平,等.股骨干骨折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分析[J].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15,9(17):751-756.
[4]付朝红.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与护理[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5,9(9):174-175.
[5]马慧琴.护理干预对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作用价值探究[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5,28(19):2696-2697.
[6]贾霞.预见性护理干预在预防下肢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的应用[J].内蒙古医学杂志,2018,50(10):1273-1274.
[7]张于梅,陈铃,何姚婷.预见性护理在预防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应用[J].中外医学研究,2018,16(34):100-102.
[8]李迎新.预见性护理在防止脑卒中患者发生深静脉血栓的应用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5,10(34):230-231.
[9]许朋,易云峰,贾春媛,等.预见性护理措施对下肢多发骨折患者深静脉血栓的影响[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7,27(1):164-166.
[10]李芳.预见性护理在下肢骨折病人深静脉血栓预防中的意义[J].现代医学,2016,44(12):1790-1792.
[11]郑小玲.预见性护理措施对下肢多发骨折患者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及康復效果的影响[J].中国社区医师,2016,32(33):160-161.
[12]黎华.对行下肢骨折手术的患者实施预见性护理对预防其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J].当代医药论丛,2016,14(1):77-79.
(收稿日期:2019-06-24) (本文编辑:桑茹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