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贵州总基煤矿勘探区龙潭组煤层及煤质特征

2019-10-23 14:09何微杨知敏陶艺玫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9年16期
关键词:煤质煤层

何微 杨知敏 陶艺玫

摘   要:贵州省毕节市总基煤矿勘探区含煤地层为龙潭组,可采煤层有4层,自上而下编号为6、7、16和32号煤层。6号煤层为中灰、特低硫、中热值无烟煤。7号煤层为中灰、特低硫、高热值无烟煤。16号煤层为中~高灰、特低硫、中热值无烟煤。32号煤层为中灰、中~中高硫、中热值无烟煤。

关键词:总基煤矿勘探区;龙潭组;煤层;煤质

中图分类号:P618        文献标志码:A

0 前言

贵州省位于我国西南部,具有明显的金属煤炭矿产资源丰富、石油天然气资源稀少的特点。龙潭煤系是我国南方的主要含煤地层,更是贵州省的主要含煤地层。该次研究区位于贵州省毕节市东北部,直距市中心约35 km,属毕节市层台镇、小吉场镇、八寨镇管辖,研究区内龙潭组为煤系地层,其沉积背景为海陆交互相含煤沉积。

1 地质概况

1.1 构造

研究区大地构造位置地处扬子陆块(一级构造单元Ⅰ)黔北隆起(二级构造单元Ⅰ1)遵义断拱(三级构造单元Ⅰ1a)毕节北东向构造变形区。详见贵州构造单元划分示意图(图1)。区域总体构造格局为一系列北东向、北北东向展布的背、向斜、断裂并有北东向、北西向及东西向几组断层。

研究区位于太极场向斜南段,该向斜轴呈北东—南西向分布;核部出露地层为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两翼出露地层为三叠系地层和二叠系中上统。区内断裂多发育在向斜轴部及两翼地层中,大多数断裂呈北东—南西向分布。

1.2 地层

研究区位于黔北煤田,區域地层由下至上出露有寒武系(∈)、奥陶系(O)、二叠系(P)、三叠系(T)、侏罗系(J)、第四系(Q),缺失志留系、泥盆系、白垩系、古近系。研究区内出露地层由老到新为:二叠系中统茅口组(P2m),上统龙潭组(P3l)、长兴组(P3c),三叠系下统飞仙关组(T1f)、永宁镇组(T1yn)及第四系(Q),其中龙潭组为研究区含煤地层。

1.3 含煤地层

研究区内含煤地层为二叠系上统龙潭组(P3l),出露在太极向斜两翼,为一套海陆交互相碎屑岩夹碳酸盐岩的含煤沉积岩层。主要为灰色、深灰色、杂色等泥质粉砂岩、粉砂岩、细粒砂岩、泥岩夹灰岩、硅质灰岩及煤层组成。上部夹灰色、深灰色中厚层状灰岩。底部有浅灰色似层状铝土质泥岩或铁铝岩。产腕足类、蜓类等动物化石和植物化石。该组总厚127.30 m~177.87 m,平均152.01 m。含煤5~36层,一般含煤15层,煤层总厚2.41 m~28.82 m,平均煤厚9.00 m,含煤系数5.92%。可采煤层主要分布于含煤地层上部及下部,区内发现可采煤层有4层,自上而下编号为6、7、16和32号煤层。

1.4 含煤地层沉积环境

贵州地区的二叠系地层龙潭期海平面升降较为频繁,沉积环境复杂多样,表现为海陆过渡交替的沉积环境。从陆到向海依次发育了三角洲、泻湖、潮坪、局限台地、开阔台地及深水盆地等沉积体系。

通过对研究区露头剖面、钻孔岩芯等资料的研究,龙潭组的岩石类型主要有砂岩、泥质岩、 碳酸盐岩和煤层。

研究区龙潭组煤系地层中结核类型较多,且比较丰富,结核主要以菱铁质结核为主,其次为黄铁矿结核及少量钙质结核,大多数结核呈豆状、瘤状及不规则状分布在泥质岩及煤层中,常呈星散状、扁球状、鲕粒状、球粒状等分布,局部呈浸染状,核体大小不一;钙质结核多见于粉砂岩中,核心多被方解石晶粒充填。

区内龙潭组地层中古生物的种类较多,动物化石常见的有腕足类、瓣鳃类等,多分布于龙潭组上部地层的石灰岩及海相泥质岩中,保存较完整,局部呈碎屑存在;植物化石及少量完整羊齿类化石,多分布在龙潭组中下部地层中,植物化石在泥质岩中保存较完整,在砂岩中保存不够完整,多以碎片或碎屑存在。

研究区二叠系龙潭组地层沉积环境龙潭早期为潮坪-三角洲过渡沉积,龙潭晚期为三角洲沉积环境。总体而言,龙潭组地层发育一套以泥岩、碎屑岩为主的海陆交互相含煤沉积环境。

2 龙潭组煤层特征分析

2.1 可采煤层

研究区可采煤层有4层,自上而下编号为6、7、16和32号煤层。见表1。

6号煤层:位于龙潭组(P3l)上部,含0~3层夹矸,主要为泥岩、泥质粉砂岩,煤层结构较简单。煤层顶板以泥岩、泥质粉砂岩为主,其次是粉砂质泥岩、细粒砂岩,少数为粉砂岩等,底板以泥岩为主,其次为泥质粉砂岩,少数为粉砂质泥岩、细粒砂岩等。层位较稳定,属全区可采的较稳定煤层。

7号煤层:位于龙潭组(P3l)上部,含0~1层夹矸,一般不含夹矸,煤层结构简单。煤层顶板以泥质粉砂岩为主,其次是粉砂质泥岩、粉砂岩及泥岩,少数为细粒砂岩及砂质泥岩;底板以泥岩为主,其次为泥质粉砂岩、粉砂质泥岩,少数为粉砂岩及砂质泥岩。区域层位较稳定,属于大部可采的较稳定煤层。

16号煤层:位于龙潭组(P3l)下部,含0~2层夹矸,一般不含夹矸,煤层结构较简单。煤层顶板以泥岩、泥质粉砂岩为主,其次是粉砂质泥岩、粉砂岩,底板以泥岩为主,其次为泥质粉砂岩、粉砂质泥岩,少数为粉砂岩。层位较稳定,属局部可采的不稳定煤层。

32号煤层:位于龙潭组(P3l)下部,含0~2层夹矸,一般为1层夹矸。煤层顶板以泥质粉砂岩为主,其次是泥岩、粉砂质泥岩及粉砂岩,少数为细粒砂岩、砂质泥岩,底板以泥岩为主,其次是泥质粉砂岩,少数为粉砂岩、砂质泥岩。层位较稳定,煤层厚度及煤质变化不大,在可采范围内属于大部可采的较稳定煤层。

2.2 标志层特征

通过勘查所获成果,区内所确定的标志层3个,自上而下为B1、B2、B3标志层,现分述如下。

(1)Ⅰ号标志层(B1):位于龙潭组上部,岩性为灰色至深灰色中厚层状灰岩。产腕足类等动物化石,隐晶结构、块状构造,厚0.00 m~3.15 m,平均厚0.68 m。下距6号煤层5.01 m~39.55 m,平均17.70 m。全区分布,层位较稳定,是对比6号煤层的可靠标志。

(2)Ⅱ号标志层(B2):位于龙潭组上部,为一套灰色中厚层状细粒砂岩,含星散状黄铁矿。厚0.00 m~7.00 m,平均2.26 m。下距7号煤层0.00~9.96 m,平均2.66 m。全区分布,层位较稳定,是对比7号煤层的可靠标志。

(3) Ⅲ号标志层(B3):位于龙潭组底部,为一套浅灰色、灰白色中厚层状铝土质泥岩,含丰富团块状,星点状及浸染状黄铁矿晶粒、结核,厚0.53 m~5.46 m,平均厚2.19 m。上距32号煤层0.32 m~16.18 m,平均7.71 m。该层全区分布,层位较稳定,是对比32号煤层的直接标志,识别龙潭组与茅口组的分界标志。

另外,根据毕节地区地层层序,龍潭组上部为长兴组,长兴组为一套碳酸盐岩,与煤系地层碎屑岩有明显区别,是进入煤系地层的重要标志。

2.3 可采煤层煤质特征

研究区内6号煤层属半亮型煤,少许块煤,亮煤为主、暗煤次之;7号煤层属半亮型煤,粒煤次之,镜煤及亮煤为主,少许暗煤;16号煤层属半亮型煤,亮煤为主;32号煤层属半亮型煤。主要可采煤层浮煤干燥无灰基挥发分(Vdaf)产率为7.49%~10.86%,一般为8.74%~9.11%。浮煤元素分析中干燥无灰基氢含量(Hdaf)为3.50%~3.95%。

区内可采煤层镜质组最大反射率(R?max%):为2.07%~2.58%,一般为2.16%~2.26%;显微硬度(kgf/mm2)为14.30 kgf/mm2~42.40 kgf/mm2,一般为32.70 kgf/mm2~40.04 kgf/mm2。确定研究区6、7、16、32号煤层的煤化程度属低阶无烟煤,变质类型为深成变质。

根据表2,确定研究区内6号煤层为中灰、特低硫、中热值无烟煤。7号煤层为中灰、特低硫、高热值无烟煤。16号煤层为中~高灰、特低硫、中热值无烟煤。32号煤层为中灰、中~中高硫、中热值无烟煤。

3 结论

(1)研究区内含煤地层为二叠系上统龙潭组(P3l),区内可采煤层有4层,自上而下编号为6、7、16和32号煤层。

(2)研究区内6号煤层为中灰、特低硫、中热值无烟煤。7号煤层为中灰、特低硫、高热值无烟煤。16号煤层为中~高灰、特低硫、中热值无烟煤。32号煤层为中灰、中~中高硫、中热值无烟煤。

参考文献

[1]李超,李龙龙,槐伦伦,等.贵州地区龙潭煤系形成机理[J].煤炭技术,2015,34(10):114-116.

[2]张曼婷,付炜,王凯.黔北金沙地区上二叠统龙潭组古沉积环境研究[J].勘探开发,2017(3):91-92.

猜你喜欢
煤质煤层
多煤层复杂煤质配煤入选方案的研究
薄煤层综掘工艺技术研究与应用
极近距离煤层采空区下煤层巷道支护研究
松软低透煤层CO_2爆破增透技术应用研究
通柘煤田—1—2煤层的煤质变化规律
浅谈现场煤质管理工作
三软煤层掘进支护综合分析
煤质化验中误差的控制分析
厚煤层开采技术研究
壁式采煤法在薄及中厚煤层开采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