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新时期前后新影厂纪录片的创作转变

2019-10-23 03:44王斌
北方文学 2019年29期
关键词:纪录片

王斌

摘要: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从建国初期开始,创作了大量的纪录片。在新时期之前,“形象化政论”一直是新影厂纪录片的创作模式。而在思想解放大潮的影响下,一些纪录片突破原有的创作方式,呈现出新的美学特征,它们的创作手法和艺术表达方式,与“形象化政论”有着一定的区别。本文通过对“形象化政论”的思考、新时期前后新影厂创作纪录片的分析,探讨新时期前后新影厂纪录片的创作转变问题。

关键词:纪录片;新影厂;“形象化政论”

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简称新影厂,作为纪录国家重大活动、历史事件等方面的权威拍摄单位,摄制了大量中国历史上最重要、最具文献价值的电影纪录片,是共和国珍贵的历史档案库。从建国初期到新时期的时间进程中,“形象化政论”一直是新影厂纪录片唯一的创作模式,这种模式导致了中国纪录片长期以来在美学形态上的僵化,也是研究者反思和批评的焦点。进入新时期以后,新闻纪录电影工作者力图突破“形象化政论”的藩篱,尝试新的艺术创作手法,进行新的艺术探索。

一、“形象化政论”的历史思考

“形象化政论”这一概念最早来源于列宁关于新闻片的论述,在1949年翻译和出版的苏联《党论电影》一书中,其中有列宁和卢那卡尔斯基谈论电影的材料,列宁说:“广泛报道消息的新闻片要具有适当的形象,应该是‘形象化的政论,而其精神应该符合于我们苏维埃报纸所遵循的路线。”[1]1953年底,新影召开成立之后的第一次创作会议,这次会议上学习了列宁关于新闻片的论述,并明确了新闻纪录电影是“形象化的政论”,之后“形象化政论”便成为了新闻纪录电影的指导原则,并主导着当时纪录电影的内容和形式。

作为国家宣传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新影纪录片更多承担着宣教功能,当宣教大于一切,纪录片本身的艺术性和审美性被抹杀掉了,它被渐渐地演化为一种电影八股。在这种模式指导下的纪录片呈现出同样的面貌:“亢奋的解说、昂扬的音乐、战天斗地的场面、饱满持久的笑容”。[2]这样一种被官方规定、被观众认可的创作模式是全盘接受苏联新闻纪录电影创作手法的结果,在与新中国历史同步成长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被打上了鲜明的意识形态烙印。

作为一种创作方法,“形象化政论”是一种十分有效的纪录片创作形式,也具有一定的价值。但新中国成立的前30年这种创作模式之所以陷入僵化,主要是因为意识形态的统摄限制了形式的变化。随着官方意识形态的转变,新时期的纪录片创作虽然未能完全褪去“形象化政论”这一外衣,但是内在的创作手法出现了一些转变,这在新影厂当时的许多纪录片中都有着很明显的体现。

二、新时期新影厂纪录片的创作转变

1970年代末,“改革”和“开放”成为时代的主音。在开放的创作环境下,新影厂的创作者解放思想、改变创作观念,一大批清新、鲜活的形象跃然于纪录电影的荧屏,使纪录影片发生着深刻的变化。这一时期新闻、政治题材影片减少,社会题材影片增多,这为新影厂的纪录片在美学探索上提供了环境和土壤。

1970年代末至1980年代中期新影厂出品的一些优秀纪录片,如《莫让年华付水流》《美的旋律》《老北京的叙说》等,这些影片抒发了新时期纪录片工作者对新生活的感受,他们对艺术表现方式不断探索。虽然总体上仍采用“画面加解说”的模式,但在题材选择、镜头语言、声音运用等方面进行了开拓和创新,从而在内在上与“形象化政论”划清了美学界线。像1978年新影厂出品的《潜海姑娘》,影片解说词虽然部分延续着“新影模式”的语气语态及行文风格,其中不乏意识形态化的表述。然而,在为数不多的同期声段落中,我们却听到了姑娘们发自内心的笑声和诸多方言的表露。虽说很有限,但毕竟是一种新鲜乃至进步的声音。此外,影片优美的水下摄影和音乐,打捞龙虾、海龟,吃龙虾等纪实段落与姑娘们鲜活的笑声相得益彰,完成了超越于解说词的理念表达。

这一时期创作的影片以今天的目光审视,仍有着高度的审美价值。纪录片制作者们进行新的艺术尝试和美学探索,力求打破僵化的“电影八股”,凸显纪录片的艺术性与美学价值。与以往相比,新时期新影厂纪录片的创作更贴近于民众的生活现实,镜头画面的艺术性更强,影片更具有美学价值。

三、结语

由于政治气候的原因,中国电影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与世界电影主潮保持了隔绝的状态,由于太久没有学习和吸收新的创作理念,新时期新影出品的纪录片只能无奈地沿用旧的创作模式。而此时世界范围内,以“真理電影”、“直接电影”为代表的纪实美学都已经开始衰落,到了上世纪80年代国际纪录片开始转向工业化模式制作,中国纪录片远远地落后于国际潮流。如此来看,新影在新时期的纪录片创作中所取得的突破虽然珍贵但又极为有限。它的当下意义并不在于简单地赞扬或指正,而是要在历史坐标系对其做出清醒的认识和判断,从而为当下的纪录片创作与发展提供借鉴和启示。

参考文献:

[1]钱筱璋,高维进.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的历史回顾[M].//郝玉生.我们的足迹(续集).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内部发行),1998:115.

[2]张同道.从记录历史到消费历史——新影纪录片的回顾和展望[M].//张同道.多元共生的纪录时空.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90.

猜你喜欢
纪录片
ROUGH CUT
一部微纪录片的感悟
纪录片之页
纪录片拍一部火一部,也就他了!
Simplicity Is More Worthy of Pursuit
纪录片之页
时尚纪录片的生意经
谈短时纪录片的创作技巧
论纪录片中的“真实再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