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人“玉兰情结”及在现代首饰设计中的应用

2019-10-23 03:44时嘉忆
北方文学 2019年29期
关键词:玉兰文人

时嘉忆

摘要:我国古代文人对玉兰的喜爱由来已久,历代文人雅士以玉兰为主题的诗词文赋或丹青画作等艺术创作数不胜数。从审美心理学角度分析,文人这种审美情感源于玉兰某些特质与中国传统文人精神特质有着对应关系,从而产生了情感共鸣。将古代文人的玉兰文化与现代审美相结合,设计出富有现代感的首饰设计作品。

关键词:玉兰;文人;审美心理学;文人精神;现代首饰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文人墨客、君子雅士的文化更是中国傳统文化中的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精华代表。以花卉喻人、以花卉喻情是古代文人创作中常见的艺术手法,这其中就包括玉兰。

一、玉兰文化渊源

玉兰,古又称木兰、辛夷、望春花、木笔。明代以前,尚未见以“玉兰”作为名称之用,玉兰和其他几种木兰科植物均混称为“木兰”。明人王象晋的《群芳谱》所述:“玉兰花九瓣,色白微碧,香味似兰,故名。”[1]

玉兰在我国栽培的历史已长达2500年之久,广泛庭院栽植始于唐代[2]。诗词文赋中出现对“玉兰”的赞颂始于战国,至唐宋时期开始频繁出现,到明清时期这种风潮最为流行。历史中文人雅士关于玉兰的诗画作品举不胜举,包括战国伟大诗人屈原的《楚辞》中云:“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唐代诗人王维的《辛夷坞》:“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明中期吴门画派创立者沈周的画《玉兰写生》,并题诗“翠条多力引风长,点破银花玉雪香。韵友似知人意好,隔栏轻解白霓裳”[3];清代八大山人之一的汪士慎,曾作画《玉兰图》并自题“仙葩九瓣,灵岫一株。又植之谢庭为美观也”。

二、“玉兰情结”的审美心理学探原

在审美心理学中,审美情感是审美主体对审美客体的情感体验,是一种情感态度、倾向,也是审美的价值取向。“玉兰情结”是普遍存在于中国古代文人中对玉兰的喜爱之情,既对玉兰的审美情感。根据美学界普遍认可的李普斯的移情说和格式塔心理学的同构说,这种审美情感是因为玉兰的某些特质与中国传统文人的某些精神特质具有对应关系,从而产生了情感共鸣。[4]

(一)中国文人精神特征

儒释道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同样也是古代文人精神的根基。儒家思想倡导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匡正天下的干政意识和“仁民爱物”的博大情怀,这些给了中国文人浩然正气,高远心胸和刚正高洁;道家文化的根基立足于“人是生而自由”,对于大多数文人的仕途多舛,道家的应对之道是“无为”,是拒绝与统治者合作,而到山水自然中返璞归真。因此,道教给中国文人精神带来的是独立自由、遗世孤傲、清净淡雅的特质;佛教旨在“万法唯心”,使文人面对人生不再是“不进则退”的二选法,而是随遇而安,面对得失荣辱,都能豁达开通、平静释然、圆融超脱。正是在这三种思想的共同作用下,形成了中国古代文人独特的精神文化特征。[5]

(二)玉兰自身特质与文人精神的切合

1.花期之美

每年冬春交界,玉兰花在寒冬未过之时已孕育花蕾,鲁迅赞其有“寒凝大地发春华”的刚毅性格,切合中国文人浩然正气、高远心胸、刚正高洁的特质。

严冬刚过,在枝桠上还没有长出绿叶之时,即傲然开放,毅然挺立在高高的枝头,花开绚烂耀眼,散发出蓬勃的生命力。玉兰的这一特点正如古代文人的独立自由、遗世孤傲。[6]

玉兰在花期结束时,从枝头决然坠下,不留恋枝头,也不期待绿叶,挥袖离开春天刚刚开始的繁花似锦。正如中国文人隐退时的清净淡然、豁达开通、平静释然、圆融超脱。

2.花形之美

玉兰花花苞圆润饱满,既有莲花的清雅,又有牡丹之高贵。花开姿态飘逸,古代文人常以“霓裳”状其形态。中国文人不禁喜爱这种清净淡雅、平静释然、圆融超脱。

3.花色之美

玉是我国文人精神中“君子”的象征,古人“以玉比德”,用玉来相容玉兰之色,说明古代文人看到皎洁的玉兰花,就会想起自身高洁而又清净淡雅的“君子”特征,这也成为了古代文人的审美、道德理想。

4.花香之美

玉兰香气如兰花般清新淡雅,故而得名。清人朱廷钟《满庭芳·玉兰》:“玉玲珑,吹兰芬馥,搓酥滴份丰姿。”描写的即是玉兰的芳香。[7]。文人用素有“花中君子”美称的兰花来比拟和形容玉兰的香,足见对其清净淡雅、平静高洁花香的钟爱。

正是玉兰在诸多方面完美地切合了古代文人的精神特质,文人对其有着浓厚的审美情感,并不遗余力将所有美好与之联系在一起,赋予了它感恩、高洁、美好佳人、希望、富贵吉祥等很多美好意象,用以表达文人自身的思想和情感。

三、符合现代审美心理的玉兰首饰设计尝试

《玉兰簪》吊坠设计

当今中国社会,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时不我待的迫切感”和“对片刻心灵休憩的渴望”已成为每个人切身体会。生产生活高速节奏使我们的审美产生变化,简洁明快的节奏韵律和丰富辽阔的空间感和速度感、时间感等,更能满足现代人的审美心理。[4]同时,需要在动态之中留有静态空间,给审美留出思考空间,给心灵留白。因此,将中国古代文人的玉兰文化表达得动静结合、简约明朗,才能更好地符合现代人的审美心理,让中国几千年文明所侵润的一抹幽远芬芳更添朝露的清新。

这件名为《玉兰簪》的吊坠设计作品,在保留了玉兰的圆润高贵同时,尽量简化玉兰树枝条的繁琐,只用一朵玉兰的盛开象征着整个春天的和风阳光。整件作品用色简单素雅,造型简约写意,淡紫色温润朴实的玛瑙平安扣为底,配合镶嵌白色钻石的18K金玉兰花造型,形成色彩、质感、动静的变化和对比,和谐而不突兀。既有中国古代文人笔下玉兰的高洁清雅,又符合现代人对珠宝首饰简单而时尚的审美需求,是一件能为现代都市人所接受和佩戴的设计作品。(见图1)

遂赋诗一首,已抒其意。

《玉兰簪》

又复一年玉兰时,朝为春光幕已夏。

新绿莫要争枝头,且待归人簪朵花。

参考文献:

[1]王象晋.佩文斋广群芳谱[M].汪灏,重编.清康熙内府朱墨抄本.康熙四十七年(1708).

[2]刘玉壶.中国木兰[M].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

[3]纪昀,陆锡熊,孙士毅,等.四库全书(内府藏本)之述异记二卷[M].[出版地不祥]:[出版者不详],乾隆四十六年(1781).

[4]杨恩寰.审美心理学[M].东方出版社,1991.

[5]李显卿.中国文人、文学与文化精神[J].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26(4):20-22.

[6]刘秀丽,张启翔.中国玉兰花文化及其园林应用浅析[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3).

[7]周道振,张月尊辑校.唐伯虎全集·卷二[M].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6:51.

猜你喜欢
玉兰文人
佟玉兰
玉兰与春归
古代文人与琴棋书画
文人与酒
Analysis the Development of Digital Marketing and Social Media Marketing Strategy
文人吃蛙
宋代文人爱睡觉
文人与石
明清鼎革之际文人不同出路
用拔河绳上好耐久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