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文学浅析

2019-10-23 03:44刘瑀婷
北方文学 2019年29期
关键词:日本文学艺术风格人生观

刘瑀婷

摘要:犹记得当时读的第一本书是《伊豆舞女》,第一次读的时候就是因“世界第一初恋”慕名而来的。青年之间的情窦初开、伊豆堆叠的山以及灵动的水融合升华,犹如丝丝烟雾笼罩在伊豆。这篇小说中有一种对家族血缘的怀疑。他所展现的是旅途路上不相干的人遇到了一起。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那是不是应该对旅途中的每一个人都如亲友一般。而我与舞女的感情正是一种超越家族非家族的关系。羽鸟撤哉说这个是“万物如一”的思想。从这一点说,“孤儿,并不是一种缺失而是一种恩宠。”我又不得不说拉康了,人的焦虑是对缺失的缺失,是一种与“母亲”无法分离的焦虑,是主体被饕餮母亲大他者所吞噬的焦虑。而“孤儿”正是对这种缺失的缺失你弥补,也许川端康成感悟到了这一点,但也许他也未尝分离虽然现实的母亲不存在了。

关键词:日本文学;人生观;艺术风格;爱情;赏析

世界上各个国家都有其独具特色的文化。学习一个国家的文化犹如开拓了另一种思维。

川端康成,日本文学大师级人物,所创新感觉派独成一家,其小说别具韵味。初读他的《伊豆的舞女》,十来岁舞女的青涩稚嫩与她职业的风尘味两相杂糅,小说中描绘的感情是纯洁的精神层面。只这一句“凌晨四点钟,发现海棠花未眠”就能让人深深记住,纤尘不染的四点凌晨、兀自盛放的海棠,没有嘈杂的人间烟火,天地一片寂静,唯剩海棠和“我”。这不仅是一种唯美的意境,也许更是我们每个人都在求索的精神境界—物我两相忘,超脱逍遥自由。

曾有人评价他是“一个追求极致美,而精神洁癖的人”川端康成的艺术风格是清楚新感觉派。感觉派顾名思义是着重从人的感官上去捕捉现实,描写现实。但新感觉派不是现实主义流派,而是现代主义流派,新就新在他对感官捕捉的现实进行主观化处理。比如,感觉派的对夕阳的描写是“火红的夕阳映照着我的眼睛,桥边游女的嬉闹夹着水声来”,而新感觉派则是“桥边游女的嬉闹在浸泡着夕阳的水声里回转,最终消散在我略感炙灼的眼里”,这是两种不同的感觉。

长久以来日本作家特别偏爱于写消极的心理来反映当今现实现象,所以对于心理的描写格外细腻。今天我所要评析的作品是渡边淳代表作的一部经典小说《失乐园》。故事中男主久木祥一郎不久之前从一家出版社的出版部长职位离任,因失去工作而郁闷不已。女主松原凛子则在一家文化中心临时担任讲授书法。意外中,两人相遇,男主十分欣赏松原凛子书法独特的韵味和美丽的外貌,顿生喜爱之情,多次向松原凛子表达自己的想法,愿与她交往。对于男主频繁示爱,松原凛子则被久木祥一郎“带有抑郁味儿的孩子气”所动心,愿意与他交往,最后两人走进了旅馆。好景不长,久木祥一郎的妻子对自己的丈夫有所察觉,发现之后,几次催他在离婚书上签字。松原凛子的丈夫则以偏不离婚作为对她的惩罚,母亲宣布同她断绝母女关系。最后,久木祥一郎留下房子和存款,只提一袋秋令毛衣告别妻女,同凛子一起悠然走向人生最后一站,在一家山庄式旅馆里相拥服毒自杀。两人在致“大家”的遗书中写道:“原谅我们最后的我行我素吧,务请把我们合葬一处。”

这是一本颠覆正常爱情观的书,同时也是一本充满情欲的书。两人婚内出轨追求爱与性,现实与理想的矛盾,家庭与爱情的冲突以及爱情的保质期是通过这本书背后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人类天生的惰性让自己渐渐习惯平凡庸俗的生活,久而久之厌倦了一切,开始追求新鲜刺激。另一方面,两人是否是真爱?假定是,他们为什么抛弃各自家庭,最后却选择死亡?若不是的话,当初他们为什么会邂逅,最终组建新的家庭?然而即使是真爱,也会因个人价值观,生活环境而最终由时间慢慢打磨销蚀化为尘埃。

生活中恋人们迫不及待组建家庭,婚礼上把戒指戴在对方手上,宣誓会永结同心,结果往却令人失望。或许,喜新厌旧是人的通性。大多数男人都败在此,对于女人的爱,相对来说是多一些,夹杂着飞蛾扑火的坚定。而男人的举措一般是犹豫徘徊,难以抉择,比起温暖的家没有什么更舒适了。“两人都知道爱情是条抛物线,无论如何高升,最后还是要摔碎在地面上。与其纠缠到最后相看两厌,倒不如在最高的顶点戛然而止。家庭破裂,职场受挫,生活保障,亲友以及世人的目光,都是赤裸裸摆在面前的问题。蜗居一室,用欲望来麻痹彼此,隔绝现实。这本身就是一件悲观而绝望的事情,殉情也就无可厚非了。其实,如果久木祥一郎能为松原凛子而奋斗一些,松原凛子能在事业方面给予久木祥一郎支持,也行结局将是另一故事的开始。两人如果有清醒的理智,倒不如努力工作,而不是偏爱于情爱,最后选择死亡来结束一生。生活犹如一部影片,既有高潮也有低谷,看不懂的时候,暂停一下,结局也许让你意想不到呢?

或许有人认为他们是理智且浪漫的。他们知道婚外恋的痛苦,并决定在巅峰时死在一起。他们不是怯懦的偷情者,而是勇敢的智者。但我没觉得他们多么伟大,这么极端的做错了事却还要玷污爱情,如果真的有冷静的爱即使柴米油盐也不会倦怠,而他们不是,是依靠每次见面的性爱来获得爱,这真的是爱而不是坠入太深造成的当局者迷吗?生而为人本就不应该只有无尽的享受,有些刺激的事确实令人沉迷其中但终归要回到现实,万万不可一味的逃避。不知不觉用惊心动魄,荡气回肠来形容,惊叹于如此极致的刻骨铭心的爱情。又惊讶他们伤害了太多的人,包括自己。其实,追求极致的爱又何尝不是一种动物性堕落。动物的原始欲望:食欲与性欲。追求极致的食欲,后果是吃撑伤胃,甚至致死;追求极致的性欲,没日没夜疯狂黏在一起,脱离家庭,远离社会,被排斥、感到孤独。老话说得好啊:物极必反。人性始终在动物性之上,要求我们克制,律己。

我们阅读鉴赏一部文学作品时,需要先了解作者的生平和时代背景等等基本情况,通过这些才能真正确把握作品的主旋律。这样才能深入作者的内心、聆听深处的心声,显现出文学作品其背后更深层的意蕴。看待日本文学时,还应结合大和民族的气质精神、历史悠久的日本文化来分析作品,方能有更加准确的理解和把握。日本的文学作品是一种独特的文化色彩,其独具一格的描写角度展现出其独特的思考,给人焕然一新的感觉。

正是由于这种文化之间微妙的差异,世界文化多姿多彩富有活力。中国人因受儒家文化和传统文化影响,思维方式与思考问题偏向于儒家观念。当我们描写文学作品中的人物时,实际上很难像鲁迅文学大师那样,在现实生活中善于捕捉挖掘深沉次的东西。但是日本这个国家与中国具有相似与不同之处,日本文字也是起源于中国,在唐代一段時间中,受中国文化影响,日本文学快速发展,形成各具风格的文学形式。值得一说,日本经济社会发展要早于中国,更早地出现了“注重自我,注重个性思潮,人物个性比较特立独行”的文学特点现象。中日文学,世界各国文学本无优劣之分,伟大的文学是没有国籍的。对于我们来说,对待文化差异,我们需要做的是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尊重民族文化的价值,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的价值观,相互分享和相互学习,可以更好地理解。

参考文献:

[1]范宇.日本文学作品《伊豆的舞女》赏析[J].芒种,2014(16):181-182.

[2]邓高.浅析日本文学中的自然美[J].芒种,2014(4):153-154.

[3]陈艳丽.一曲人类追寻的悲歌──日本当代作品《失乐园》深层底蕴探析[J].廊坊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4):56-60.

[4]陈惠明.翻译与美意识[D].厦门大学,2006.

猜你喜欢
日本文学艺术风格人生观
浅谈“太和壶”的艺术风格
浅谈“长青壶”的艺术风格
梁漱溟的“力性”人生观
古意流转——评改琦《红楼梦》画的艺术风格
苏轼所写墓志铭与祭文里的人生观
毕加索的艺术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