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志摩浪漫主义文学思想的现代性特质分析

2019-10-23 03:44李婷
北方文学 2019年29期
关键词:徐志摩浪漫主义思想

李婷

摘要:徐志摩是一位对中国新诗发展起到推波助澜作用的诗人。他始终以自我感情输出而追寻理想化的艺术人生,将这种浪漫、自由的思想在诗文之中建立起了理想国。相较于同浪漫主义的郭沫若,徐志摩少了些对宏观时代的思考;而若对比民主斗士闻一多,徐志摩的诗文则少了几分火气。徐志摩的人生追求,纯粹是隐性到显性化的垂直输出,其诗歌作品充分体现了个人主义风格:极具有浪漫主义特色的他,向我们描绘了一个个性解放、自由平等的理想世界。其强调个性输出与理想化的思想,可以说是徐志摩诗歌富含浪漫主义特色的核心支撑点。

关键词:徐志摩;浪漫主义;思想

一、徐志摩个人及其文学特性

徐志摩是对我国诗坛新思想的发展起到重要推动作用的作家,其作品外化的三观并没有绝对的主导思想,或是说已经成为超越阶级的未包含党派色彩的多元化诗人。其思想及其作品所体现的面貌、发展趋势,都凸显布尔乔亚诗人的走向。其思想不断的变化、其作品前后期的变动,与其所处社会特性分不开联系。而外界评价徐志摩及其作品,总是将其连带到新月派,认定他是新月派的掌门人,将其作为新月派的唯一代表性作家,对于外界此思想无可厚非,因新月派的建立到消亡,与徐志摩都分不开联系,他参与了新月派发展的全过程,他的作品与新月派的特性呈现出完美契合的特点。从初始之际的新月社,到逐步发展为著名的文学流派——新月派,约十年的进程,徐志摩在其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他对于我国新诗的发展,起到了实质性的推动作用,为新诗的发展开展了各类探索活动。他的诗歌具有十分独特的艺术风格,可拓展性较强。

说回私人,他与张幼仪的婚姻,是当时社会不幸的缩影,与林徽因的淡淡情愫着实使人一阵唏嘘甚至是嗤笑,而与陆小曼的婚姻,则是实打实的热烈、深情、真我,但也是坎坷、不幸、多舛。徐志摩是真我舒展的率性之人,才华与激情之火始终不灭,但缺陷在于客观理性与道德的制衡,因此也成为了有才无德的重大例子,也相对形成了悲剧性十足的结局。

二、徐志摩浪漫主义思想的现实特质分析

细分之下,徐志摩的诗文作品,其浪漫主义层面主要呈现了三大特性——主观思维的强烈输出、原生自然的拓展、现实为主理想主义为生。

(一)个性与自我的无尽输出,与束缚和压抑作斗争

浪漫主义诗歌的显著特性即是作者主观思维的抒情性,诗人将强烈、多元、复杂丰富的情感烙印在字句之间,着重体现诗歌是诗人情感的自然输出[1]。例如《这是一个怯懦的世界》,表其内容第一层含义,简单来说是对爱情的渴望、执着以及嘶喊,而再次细化,其内核价值则是表达封建牢笼之斗,追寻个性解放的自由理想,抒发了自己与暗黑一面的强烈对应且为之抗争的誓死精神,大力宣扬理想世界的美好,迫切向往新的社会思想。就徐志摩前期诗歌来看,主要是将他对爱、自由、美的信仰三位合为一体而集中展现,展现了美丑交织前行的美学理念。尽管描写了丑与恶,那也是旨在成为美的绿叶,大力构建自己心中那独一份的政治生活理想。徐志摩的浪漫主义的文风,主要侧重于意向与整体诗感的协调。

(二)崇尚自然,追寻自然,向往理想国的生活

徐志摩因其长期在生活在西方的经历,具有浓烈的西方资产阶级人文思想,这是他对自由向往的基石影响所在[2]。对原生自然的追崇是其作品的核心思想特性之一。深刻受到著名女作家曼斯菲尔德的影响,“摒弃传统观念、爱社会爱全人类、向往自由、崇尚大自然原生美的思想”,可以说这是徐志摩建立起相关意识的启蒙思想。热爱、向往大自然的和谐与安宁是他理想主义的核心基點之一。其文风最大特色在于,情景交融、意境优美且具有十分多元化的拓展性。徐志摩认为,“回归自然”是人类超越现实而实现理想行之有效的方法。所谓“一叶一菩提、一花一世界”,大自然的一草一木、一风一水都有其生命特征,与人类组成了一个有机整体。徐志摩活泼敏感、丰富共性的心理轻易与自然景物进行意象交流,沉醉于物我的有机结合。例如《再别康桥》,康桥对于徐志摩来说,不仅仅是一个地点,而是将形象转为抽象,而再将康桥的抽象化美学理论,升华转向为博爱性的具象化载体,是自由主义的强烈象征,是其所为之追崇的理想国的基石之一。再从宏观层面来看,此系列对自然原生美的赞美,即是深刻显露出向往安宁、祥和、无限诗趣的理想生活方式。

(三)所见即所见,不羁一生追寻未所见——理想的追求

怀揣自由,不断探寻且构建“爱、自由、美”的理想国,徐志摩深受西方文化影响,可以说内心完全是崇尚西方世界的民主自由文化[3]。他向往坚定且随意自如的生活、追求爱情的自由与平等;而对自己的祖国,他寄希望于建立起类西方的全面民主、自由的社会运行模式。胡适曾评价徐志摩,爱、自由、美是其理想国的唯三支撑点。徐志摩大部分作品都显而易见呈现出表现了追求思想解放与自由平等向往自由的愿望,而其中对于甜蜜、自由爱情的向往与追求的作品占据较大部分。例如上文提到的《这是一个懦怯的世界》,以及《雪花的快乐》《翡冷翠的一夜》等此类爱情诗,即是明显体现了徐志摩追寻爱情自由平等的思想。

而当时,徐志摩的所作所为与社会的封建世俗压力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相爱于陆小曼,徐志摩的这段爱情故事留下了无尽拓展的对爱情、生活的欢歌与泣诉。此外,徐志摩部分爱情诗还通过寄希望于爱情的自由平等,而拓展出对人生理想的追寻,其诗歌内容充分展现了对冷气理想国的热切渴求。而尽管来说,这一切在那时是无尽的“不现实”,但其作为基石呈现给了世人。

三、似后摇之风——后期诗歌对于浪漫文风的巨变

徐志摩后期的诗歌,已开始逐步否定浪漫主义对高洁典雅感情的赞颂,其认为生活的本源即是无尽的丑恶,不断进行灵魂内核价值的探寻、挖掘其扭曲事物所在,侧重于表达自己的心理与精神在这不公平社会中受到的创伤,其文风思想逐渐凸显出其深刻认知到所处社会的困惑、焦虑以及死气沉沉的绝望。诗歌中的体现,即是美好理想主义者的精神破灭及其悲愤的嘶吼,沉溺在悲痛丧文化中的徐志摩,逐渐放下了对拜伦、雪莱、济慈等人的崇拜,而不断趋向悲观主义代表人之一的哈代、象征主义之一的波特莱尔发展,其抗争的初心不复存在,理想国坍塌,诗歌文风与特性逐渐趋向于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但他的诗里,仍旧流淌着浪漫主义情怀的血液,其浪漫思维中浓烈的感伤情调与象征主义的颓废思想中找到了交叉共性点,与哈代的悲伤、波特莱尔的阴冷产生了自然的共鸣。总的来说,徐志摩后期诗歌中,直接丢弃了浪漫主义诗人一贯使用的直抒胸臆的自由奔放式与夸张式的情感表达手法,而趋向于象征主义的幽冷阴森、精细微小,侧重于抒发含蓄美与神秘美。因其受到英美意象派诗歌的严重影响,摒弃了一贯的浪漫主义、古典主义,情感表达手法上融入了现代与后现代主义的意象主体呈现、内含象征与玄学沉思以及唯美主义等理念,所呈现出的文风内核价值即是侧重于神秘化倾向。

四、结语

就徐志摩的才学来说,其诗歌文章如是中国现代浪漫主义这一天空中一朵丰富多彩、不断跳动的云朵。二十世纪初期的西方诗坛,对于浪漫主义的运用说是词穷墨尽也不为过。而此时徐志摩的崛起,在中国现代诗用浪漫主义翻起了一阵巨浪,从固化的苍白现实的描述、“宏观”情感的抒发转向升级为宏观到微观的细化、集中到横向或圆性的拓展、基于现实生活之上的理想主义为生的意象化。徐志摩对中国新诗发展的推动,谓是中流砥柱之用。

参考文献:

[1]钟怡雯.徐志摩诗歌的经典化与再诠释[J].江汉学术,2018,37(03):56-65.

[2]薛皓洁.徐志摩诗歌“浪漫”与“唯美”共存的艺术特质[J].江苏社会科学,2015(04):203-209.

[3]王凡.论徐志摩的浪漫主义诗风[J].六盘水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21(01):38-40.

猜你喜欢
徐志摩浪漫主义思想
十九世纪法国浪漫主义大师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论浪漫主义对新诗功能的影响
思想与“剑”
花牛歌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
法式浪漫主义音乐会登陆杭州
小评《徐志摩论》
徐志摩的诗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