翊博普惠:DC细胞的博爱意义和普惠价值

2019-10-22 19:26张闻素
中关村 2019年10期
关键词:于洋资源库细胞

张闻素

前段时间曾经被热议的生物医药科技也许可以实现人类永生的话题,现在看来这样的讨论有着非常深厚的理论和实践依据。因为国内外不少产学研机构都在该领域进行着前沿探索和悄悄布局。其实,中国也有这样的学术机构和科技公司。

秋雨初晴的下午,按照位置图沿着湿漉漉的小径前往东升国际科学园采访高新技术企业北京翊博普惠生物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玻璃门缓缓打开时,迎面出现的是位亭亭玉立的容颜如同明星般的漂亮女生。宾主坐定相互介绍,原来她就是这家公司的董事长。寒暄之间得知她大学所学的专业并非医学和生物科技,毕业之后所从事的工作更是匪夷所思令人惊讶。

但是,为何,这位名曰于洋的女生辞职下海,离开了自己所熟悉的领域,选择陌生而艰涩的生物医药专业领域从零起步开疆裂土呢?

回答从回忆开始,创业背后眼泪汪汪的故事,令人想起美国斯坦福大学的诞生是因为痛失爱子的父母为了纪念英年早逝尚未来得及读大学的儿子而创建的校园,于洋在中国北京创建的这家生物医药公司,亦同样是因为不能忘却的纪念……

痛失亲人,诞生公司

漂亮的于洋有位帅气的“儿子”。

其实,于洋兄弟姐妹的六个儿子,她都视为己出,疼爱有加。这个儿子排行老六,是她的外甥,几乎是她抚养长大。宝贝喊于洋为亲妈,孩子乖巧懂事,认为可以永远这样承欢于膝下。没想到年纪轻轻的儿子2016年竟然患了脑胶质瘤,这种恶性肿瘤夺走了刚刚16岁的生命,一个鲜活的生命就此烟消云散,于洋再也无法感受小家伙给的幸福。

面对亲人被癌症病魔掠夺而去,她空前地觉得束手无措,这种无力感折磨得自己非常痛苦,感觉到了生命的脆弱,叫天不应叫地不语的感觉只有自己明白。朝思暮想的她经常恍惚地以为儿子仍在身边,仍在与小妹妹做游戏,教她做数学题……这种失魂落魄的状态持续了很长时间。

也许是天意,直到偶然遇到一位美国华裔人员,了解到世界上有一种非常前沿的免疫治疗技术——DC技术。人们可以通过这项技术,在年轻健康时把自身的DC细胞制备存储起来,以备未来万一罹患病症时,利用这项技术培养扩增的DC细胞应用肿瘤或其他病毒性疾病治疗于洋当时觉得看到了自己生命的意义。

“如果能早点遇见这位专家,也许儿子就可以仍然健在。”为了少几个失去亲人而经历痛苦的人,她决定投资这项技术,在还没有想过未来前景,也没有进行充分调研的时候,一次查体中,自己查出了乳腺结节包体,突然觉得不能犹豫了,自己必须做些什么,让自己活的有价值。在那个时候家人朋友也只有默默支持的份了,就这样她选择用自己的钱投资创业。仿佛,只有这样孤注一掷才会稍觉安慰,才能从无法自拔的思念和悲伤里解脱出来。

于是,北京翊博普惠生物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诞生了。公司成立以来,已经发展成为北京中关村高新技术企业,致力于免疫细胞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专注于免疫细胞抗癌、抗病毒研发。依托 DC技术,研制出活性极优的免疫效应细胞,这种细胞在肿瘤及病毒治疗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到目前,翊博普惠已建成全球首个具有科研和应用价值的人类DC细胞资源库。围绕库内储存的DC细胞株以及相关数据,公司将快速推进DC细胞治疗性疫苗以及在抗肿瘤及抗病毒方面的临床研究。同时,以DC细胞库为基础,拓展基因检测、癌基因筛查、诊疗咨询等业务,旨在为广大癌症及病毒感染患者服务,为人类健康事业作贡献。公司从初创到初步发展,于洋亦觉得自己不仅没有白白下海反而是收获颇丰。

何谓DC细胞?于洋形象地形容这种细胞是所有免疫细胞的调控者。

DC细胞又名树突状细胞,因外观形态类似于树枝突起而得名。该细胞是人体内功能最强的专职抗原递呈细胞,是免疫细胞的灵魂,处于免疫系统中心环节。2011年问鼎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在激活T细胞和NK细胞杀伤肿瘤和病毒性疾病方面作用显著,被科学家晋升为免疫细胞中的宠儿。常规DC细胞的制备获取,过程复杂繁琐,且无法实现体外大量活化扩增,使得围绕DC细胞的肿瘤治疗性疫苗研究始终无法市场化。而翊博普惠公司拥有的DC技术不仅能够应用少量外周血便可扩增出满足临床应用的全部用量,在细胞活性、抗原负载及淋巴结归巢能力上都展现了创新式的突破,给罹患重大疾病的患者带来了希望和福音。

荒漠甘泉,绝地逢生。也许只有这样的词汇可以进行补充说明。

学有所成,联袂创业

那位华裔人员便是北京翊博普惠生物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的首席科学家程铧博士。程博士曾就读上海医科大学,亦即现在的复旦大学医学院,在上海复旦大学本科和硕士研究生毕业之后不久,便远赴美国纽约大学医学院攻读生物医学博士,从此开始了漫长的科研生涯。

程铧博士说,当年去欧美留学几乎是那个时代的潮流,至今,很多大学同学仍然在欧美国家工作、生活。专注于科研工作是辛苦的、焦虑的、折磨人的,因为好的技术不是那么容易轻松地产生,而是诞生于不为人知的、辛苦的不厌其烦的尝试、探索甚至失败。经过无数次实验,DC技术终于有所初成。

其實,程铧博士的父亲就是多年前因嗜好抽烟而罹患肺癌去逝的,享年60多岁。而从事科学研究的他与于洋女士有着相似的经历和同样的感慨,看着亲人逝世而无能为力,所以就更加想以先进高效的技术治病救人,这种想法始终鞭策着他执着于科学研究。

癌症原来多发于老年群体中,近年来却日渐年轻化。而癌症早期并没有明显症状,等到发现时往往已经转移扩散。所以治未病之病的免疫治疗才是第四次医疗技术革命,这给了更多病患以希望和多项选择。

程博士认为医生解决不了所有生病问题,也解决不了所有与生病有关的根本问题,但是医学科技的发展是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和未来。

正是基于这样一份热忱,公司集结了众多愿意为人类健康事业献身的工作者,开启了翊博普惠的创业之路。

技术研发,临床试验

研发和试验过程是漫长的,而且从要命的恶性肿瘤开始。

经过大量动物实验,现在已经开始探索临床试验。在临床方面,公司就DC技术已经与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南院、中国医科院肿瘤医院、成都华西医院进行技术合作与研讨切磋,目前在进行针对急性髓系白血病和实体瘤的治疗性疫苗的临床合作。

同时,围绕大众健康的DC细胞制备、储存服务,公司建立了全球首个人类DC细胞资源库。该库以气相液氮为环境基础,专门用于制备DC细胞并深低温-196度冻存,保证细胞活性状态稳定。该细胞库可供自体使用也可捐助他人。当库存达到20万份时,可满足60%的患者治疗配型。于洋很认真地说:“我和我的宝贝女儿都已经把DC细胞制备好了,当我和女儿的细胞入库的时候,心里有了一份踏实,觉得为孩子和自己都保存下了一份健康保障。”

翊博普惠人类DC细胞体外扩增技术和人类DC细胞资源库已申请专利保护,目前来看尚属全球唯一。翊博普惠首席科学家程铧博士说:“其实DC细胞制备存储只是人类DC细胞资源库工作的一部分,关键要解决细胞库如何应用的问题。当社会爆发大规模流行病或传染疾病时,库内的DC细胞便能在短时间内派上用场。通过对DC细胞的抗原负载进而研发生产治疗疾病的疫苗供社会使用。”

程铧博士也指出,“任何创新性的技术在初期往往都是反对声音大于支持的声音。我们甚至把很多困难都已经预估到了,比如同业专家也许不那么认同、融资可能面临困境、临床试验风险、研发成本高等等。我们相信自己的技术经得起质疑和考验。”

科学的发展需要反复的论证和推敲。希望在不久的将来,人类DC细胞资源库能够开疆扩土,在中国的土地上生根发芽遍地开花。

博爱大众,普惠价值

翊博普惠公司成立以来,初心从未改变,从未急功近利地以赚快钱的方式实现盈利,而是专心致志把主要精力聚焦于技术研发工作,这样的低调状态直到2019年2月28日召开了新技术发布会,才开始正式对外公司技术成果。

谈到公司估值,也许目前所见工具和方法都是有欠缺的,因为估值是变化的动态过程。翊博普惠在早期曾被专业评估公司推算估值1亿美金。但通过对比国际同业公司,法国曾凭借1株DC白血病细胞授权LG医学部使用,交易价格为1.23亿美元。以此类推,拥有全球首个人类DC细胞资源库的翊博普惠及其技术价值可想而知。

当然,公司值多少钱已经不再重要。重要的是两人共同加入的这家细胞生物公司,使他们在工作中找到了创业的乐趣和精神意义。如果这项治疗技术能够让身边所有亲人都能平安喜乐健康吉祥,即使面临重大疾病或濒临垂危亦能找到活下去的更多选择和机会,这其实是博爱的福音。在此,也呼吁众多正在进行着免疫细胞存储的各大公司,如有后续技术开发需求,请及时与他们取得联系,让大家一起为攻克疾病贡献一份力量。

交流中,于洋表达了翊博普惠近两年的发展目标。翊博普惠将会成立两支基金,一是白血病治疗基金,二是针对看不起病的贫困人群的癌症治疗基金。同时,人类DC细胞资源库也将以超低成本服务于寻常百姓、普罗大众。

当技术如此生动地拥抱人文主义情怀时,笔者不禁对这位年轻漂亮的CEO增添了更多的敬意。告别之际,东升国际科学园代表指着附近建筑补充说明,这是由清华大学和比尔及梅琳达·盖茨基金会发起、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代表北京市政府联合出资成立的全球健康药物研发中心(简称“GHDDI”)。享有盛誉的国际机构原来也在这里。君子择邻而居,公司亦然。草坪如毯,綠竹掩映,芳邻篱院,有求必应,这就是东升国际科学园为高新技术企业创建的梦想生态办公环境。看来,翊博普惠的科技成果产业化全球化以及普惠价值的实现就在咫尺之间。

猜你喜欢
于洋资源库细胞
DANDY CELLS潮细胞
Little Women (V)
Little Women (IV)Retold by M. Albers
Little Woman(III)Retold by M.Albers
潮细胞
Dandy Cells潮细胞 Finding a home
贵州●石斛种质资源库
高中历史信息化教育资源库应用探索
福建基础教育教学资源库建设研究——以福建基础教育网资源库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