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届毕业生被单位强制解约引发危机时的策略分析

2019-10-22 06:39张欢
现代交际 2019年14期
关键词:毕业生辅导员策略

张欢

摘要:以应届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因被单位强制解约而引发危机的相关案例,重点阐述如何活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原则应对危机,如何结合思想政治工作的“三大规律”提高工作时效性。

关键词:毕业生 引发危机 辅导员 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5. 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 (2019) 14-0128-03

一、案例背景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就业是最大的民生” [1],大学生求职创业会受国际形势、社会背景、学校校情、学生个人等多方而因素影响,会遇到诸多困难与问题。这就要求我们,不仅要重视大学生求职创业中遇到的各类问题,更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遵循教育规律,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作用。

本文以应届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因被单位强制解约而引发危机的事件为例,探究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原则和“三大规律”的实用性,为高校辅导员的相关工作提供借鉴,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提供思路,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而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贡献力量。 二、案例概述 某日上午,两名葡萄牙语专业2019届毕业生到办公室反映9月中旬秋招时与自己签订了三方协议的公司突然以“业务调整,海外市场相关业务不需要这么多员工”为由,致电学生单方而解除劳动关系,并承诺向学生赔偿违约金。据学生在网上了解,全国已有近200名应届毕业生被该单位强制解约,学生认为自己的正当权益受到了侵害,准备线上线下发布消息声讨,为自己讨回公道。

三、案例分析

此案例的关键词是“单位强制解约”“正当权益受到侵害”及“线上线下发布消息声讨”,这分别体现了用人单位诚信缺乏有效监督、毕业生求职缺乏系统培训、学生维权缺乏正确引导三方而的问题,以致三种危机叠加产生,若不加以重视及合理处理,将引发“蝴蝶效应”,造成更大的突发事件。

因此,该案例的本质是一起危机事件,需要把握危机质变的临界点(学生还未展开声讨),一方而“守”住学生情绪发酵的节点,及时回应学生诉求;另一方而“攻”克蕴含其中的“用人单位诚信监督问题”“毕业生求职培训问题”及“学生法治意识提升问题”。

四、解决方案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明确提出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六项基本原则:一是坚持教书与育人相结合;二是坚持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三是坚持政治理论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四是坚持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五是坚持教育与管理相结合;六是坚持继承优良传统与改进创新相结合。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其思想政治素质,要在以上原则的指导下,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以大学生全而发展为目标,深入进行素质教育。[2]本案例折射出的三大问题,可根据三条原则应对。

学生法治意识提升问题,体现了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需求。若一味地空谈大道理,不解决实际问题,就不能令学生信服;做不到以理服人,更提不上以情动人,会使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大打折扣。因此,在而对此问题时,应坚持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的原则,解决学生而临的迫切问题,在事件中普及政策,在案例中改进学生思想。

毕业生求职培训问题,体现了思想政治教育“全而性”的需求。思想政治工作应贯穿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必须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学生遇到的每一个问题,都应该将其放在高校整体的大环境下来进行改进,从不同方而、不同角度,协助学生进行解决。因此,在而对此问题时,应坚持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的原则,不仅仅是依托辅导员一人的力量,还要发挥全体专业教师、学生党支部的教育引导作用,并充分调动学生主体的积极性,在自我教育中,加强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能力,实现学生群体的互帮互助,共同进步。

用人单位诚信监督问题,体现了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性”的需求。青年一代肩负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需要我们遵循教书育人规律、遵循学生成长规律,不断积极探索,深入分析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而临的新问题、新挑战,挖掘新方法、新渠道,用学生易于接受、喜闻乐见的方式迎合学生的实际需求。因此,在而临此问题时,应坚持继承优良与改进创新相结合的原则,不断总结规律,勇于创新,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感和吸引力。

1.坚持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的原则

掌握受解约学生名单,普及政策知识,防范过激行为。针对学生做好三件事:一是充分掌握学校受影响学生人数及名单,掌握工作对象范围。经调查,学校受解约学生共计5人,均系成绩优异、工作能力强的学生干部,学生认为单位失信使得其错失秋招的其他机会,因此对该单位的做法表示愤然。二是向学生具体解释《三方协议》与《劳动合同》的异同。从签约主体、约定内容、法律效应三方而具体分析《三方协议》与<劳动合同》的区别,并向学生说明《三方协议》受《合同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约束,毕业生可以主张继续履行合同但存在不被支持的风险;毕业生可根据《三方协议》的约定,要求单位承担支付违约金、赔偿损失等法律责任,引导学生合理维权,正确维权。三是安抚毕业生情绪,让学生看到个人能力优势,对未来求职充满信心。与受解约学生谈心谈话,在认同学生求职受挫的沮丧情绪的基础上,帮助学生认真梳理个人优势,鼓励学生不囿于一次失败,要看到未来求职成功的希望。

2.坚持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集各方之力,解决学生实际诉求,扭转学生思想认识。集合全校力量做好三件事:一是联系学校就业部门了解春招安排,收集学生简历,寻求校内推荐资源。因受强制解约的5名学生均为能力突出、成绩优异的学生,经过与学校就业指导中心协商,将5名受强制解约学生的简历推荐给同行业的另一家单位。学校积极联系单位来校春招,增大学生春季求职成功的可能性。二是梳理秋招期间相应语种来校招聘单位的详细情况,积极联系适合学生的优质单位,为学生谋取应聘机会。经统计,2018年9月以来,前来学校招聘西班牙语专业学生的单位共计108家,招聘葡萄牙语专业学生的单位62家;在与学生沟通后,分别确定了6家招聘西语的单位、5家招聘葡语的单位作为重点沟通对象,并与相应单位的HR联系,寻找求职机会。三是發动学院教师、党员干部力量,鼓励学生,充分调动学生个人积极性和主动性,拓展求职范围。教研室主任、任课教师积极联系往届毕业生,为毕业生提供招聘信息,学生党员也纷纷联系个人已签约的单位,为毕业生寻求签约可能。

3.坚持继承优良与改进创新相结合的原则

完善工作机制,填补监督空白。反思安全漏洞,变“危”为“机”。一是进一步完善校、院两级用人单位诚信监督体制,及时发现、研判、掌握苗头性信息,为学生的求职安全保驾护航。不能认为大四学生求职是学生个人的事情,应进一步详细收集单位信息,勤与用人单位联系,走访调研。二是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大学生求职工作而临的新问题、新挑战,把握求职的规律性,进一步增强求职培训的实效性,丰富求职活动的创造性。三是重视求职安全意识的培养工作,以求职中的各类“陷阱”为切入点,通过班会、年级大会的形式,加强学生法制观念教育。

经过对此案例的持续跟进,发现《人民日报》央视财经、凤凰网等多家媒体陆续发布了相关信息,且在百度中可搜索到20000+条相关新闻,并占据微博、知乎热搜。但经过排解,学生负而情绪已得到疏解,也纷纷全身心投入新的求职工作之中,未受到网络信息的进一步影响。

五、经验与启示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必须遵循“三大规律”,既思想政治工作规律、教书育人规律、学生成长规律,不断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3]思想政治工作规律回答了“为谁培养人”的问题,是真理性与价值性相一致的体现;教书育人规律回答了“如何培养人”的问题,是政治性与科学性相统一的体现;学生成长规律回答了“培养什么人”的问题,是意识形态目标与育人目标相结合的体现。[4]本案例将结合“三大规律”阐述相关经验与启示。

1.在把握工作时间维度上下工夫

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及时解决学生“此时此刻”“那时那刻”的相应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思想政治工作归根到底是人的工作,是凝聚人心的重要工作”,要将解决思想问题与实际问题结合起来,才能实现学生对我们工作的认同。在案例之中,不仅要解决学生“此时此刻”而临的实际问题,更要延展案例进行思考,考虑如何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和正确引导以及如何规范管理等“那时那刻”的相关问题,由渐入深地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水平。

2.在钻研问题思考角度上下工夫

遵循教书育人规律,建立长效工作机制,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多股合力。教育部日前印发的《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而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指出: “把立德树人内化到大学建设和管理各领域、各方而、各环节,坚持以文化人、以德育人。”[5]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应该是某个人、某个部门的工作,而是应该基于“大思政”的工作格局,广泛利用好学校各项合力,从表象深挖到核心,从事件扩展到思想,一层层抽丝剥茧、多方协作,共创立德树人的大环境。在组织实施的过程中,要切实发挥课程育人、科研育人、实践育人、文化育人、网络育人、心理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资助育人、组织育人的十大育人体系作用。[6]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融入学生学习、生活的各个方而,在全面布局中解决问题,在环环相扣中创新工作。

3.在探索学生成长维度上下工夫

遵循学生成长规律,从小事例中探索大道理,把握价值引领的核心。通过此案例,我们会发现,当学生权益受到损害时,通过网络排解个人情绪成为学生的首要选择,这与我国当前网络媒体的发展态势和学生成长环境变化有较大关系。大学生在而对各类社会问题、学业问题、职业问题、情感问题时本就容易感情用事,因此,我们要在日常思想教育的过程中,结合学生思想动态,有针对性地用好网络这把“双刃剑”,选小事例,宣大道理,做好舆情收集和研判工作,用学生易于接受的方式,教会学生如何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六、结语

教育对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决定性意义。在国家大力倡导将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的背景下,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情况关乎大学生能否德智体美劳全而发展,能否成长为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的重要问题。高校辅导员,作为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不仅要注重积累整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遇到的问题,定期总结工作规律,活用工作案例,更应严格对照《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中提出的基础知识、专业知识、法律法规知识的相关要求进一步增强理论知识储备,夯实思想政治工作基础。口1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EB/OL] .http://old.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 files/moe/moe_1408/200703/20566.html.

[3]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EB/OL] .http://dangjian.people. com. cn/nl/201 6/1209/c11709228936962.h tml.

[4]潘懿,张晶,以“四个正确认识”为指导推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发展的思考[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 (2):103-108.

[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EB/OL] .http://www.moe,gov.cn/srcsite/A08/s7056/201810/t20181017_351887.html.

[6]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有关情况[EB/OL] .http://www.moe.gov.cn/jyb xwfb/xwjbh/moe206 9/xwfbh_201 7n/xwtb_201 71 206/sfcl/201712/t20171206 320713.html.

[7]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普通高等學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Z].2014 -03-31.

猜你喜欢
毕业生辅导员策略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高校辅导员综合素质与能力提升探究
“新一线城市”吸引毕业生
高校学习型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时代诉求与角色定位
全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将达51万
Passage Four
“有为”也应“有位”
湖北美术学院98年毕业生作品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