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研究案例

2019-10-22 02:57蔚红梅武新月何海艳
家教世界·现代幼教 2019年8期
关键词:平铺萱萱玩法

蔚红梅 武新月 何海艳

一、活动背景

小班幼儿对清水积木兴趣不高,因为清水积木玩法只是平铺和简单的垒高,比较单一。为了让幼儿对积木玩具更感兴趣,我挑选了玩法多样、颜色鲜艳的彩虹积木玩具。

二、游戏过程解析

游戏之前,教师语言激起兴趣:这是一个“有魔力的彩虹积木”,它有很多种玩法,小朋友们想一想可以怎么玩?

第一阶段:对玩具的自由探索

情景一:拼拼摆摆

活动前,教师将彩虹积木投放在建构区。活动开始,萱萱来到建构区,一下对彩虹积木产生了很大的兴趣,因为这是她第一次看到彩虹积木。她立即开始摆弄积木,首先逐个把玩具拆开,然后平铺摆放,一会就摆出一个不规则的小山洞。

解析:在投放之前,教师没有介绍玩法,让幼儿自由探索。观察幼兒与材料的互动,鼓励幼儿大胆尝试。

幼儿在游戏初期的方法是平铺,通过自己的观察、触摸、摆弄,这一过程体现了幼儿最直接的经验。

情景二:按规则摆放

成成也加入其中开始摆弄玩具,只见他将玩具按照高矮的顺序平铺开来,但在拼摆的过程中出现了问题:他手上拿的蓝色积木总是不知道摆放在何处,尝试了几次也没有成功。

这时,瑶瑶立即拿起玩具告知成成正确的摆放位置,成成反应了过来,将玩具重新调整了一下位置。最后,成成将玩具按高矮的顺序铺成一座彩色的小桥。两个孩子很高兴地看着我:“老师,看,我们搭的小桥,好美哦!”

解析:瑶瑶起初并没有发现规律,她仅仅只是摆放,后来,成成发现了彩虹积木的秘密,于是将玩法进行了调整。成成在摆放中也出现了问题,但他没有放弃,一直在尝试其他摆法。在瑶瑶的帮助下,成成也发现了高矮排列的方法,于是两位幼儿开始简单的“合作”,建成了一座小桥,但他们之间并没有语言的交流。

幼儿欣喜于自己对新玩具的操作,也渴望进一步探究和发现。如何激发幼儿进一步探究的欲望,是教师介入的根本任务。于是经验分享环节,教师让幼儿分享讨论,助推游戏发展。

教师:“这个积木小桥和刚刚的小桥不一样,你们是怎么搭建的呢?”

睿睿:“我把积木打开了。”

辰辰:“他们像楼梯一样,这边高,这边低。”

教师:“你们搭得很好,尤其是辰辰的小桥想到了按高低排列,我们请辰辰来说说是怎么搭的吧!”

辰辰:“再次搭建小桥,与同伴分享了由高到低的排列经验。”

第二阶段:垒高

幼儿经验一直停留在平铺的阶段。我对幼儿说:“这个玩具还有很多玩法,今天,你们再去尝试一下其它玩法?”只见萱萱在平铺后,开始尝试垒高。在搭建过程中,萱萱遇到了问题,积木大小不一,萱萱随意叠加导致积木不稳,垒了几块就倒了。多次尝试后,仍然没有进展,萱萱有点失落。

这时,我好奇地问:“萱萱,你刚刚搭的是什么呀?”萱萱说:“房子。”“萱萱真棒!我想看看彩虹房子是什么样的?”萱萱说:“好呀!”。先拿这几块积木吧!”我从中拿了6块积木让萱萱尝试,降低了游戏的难度。于是,她又开始搭建起来,她将最大的放在最下面,但到中间时又出现了快倒塌的现象。“萱萱,你看看我们的积木是一样大吗?”“不一样。”“你真棒,这个都被你发现了,现在你手里的和这上面的哪个大?大的是应该放在上面还是下面?”萱萱又开始了探索,经过多次的探索和尝试,她终于发现了垒高的技巧:先是将积木按照从大到小排列,大的放下面,再垂直放另一块积木,反复搭建,房子就完成了。

教师:“萱萱,你真棒,我们再增加几块积木,看看能不能变成更高的房子?”

萱萱将积木在原来基础上,由大到小慢慢垒高成一座更高的楼房。但在放最后一块时,房子

这时,晨曦和陈志加入其中,晨曦发现了问题:原来最上面蓝色的积木位置放错了,她将蓝色积木递给萱萱,告诉她怎么正确摆放。最后,三位幼儿将楼房搭建起来,高兴地蹦跳起来。

解析:刚入园的小班幼儿喜欢进行无意识的垒高搭建。经过一个多月的成长,他们的搭建活动开始有意识地进行了。幼儿在进行游戏时,有着较好的持续性,认真且专注,遇到问题能主动探索。如何让幼儿在遭遇困难时依然对玩具保持浓厚兴趣和强烈的探究欲望,并在不断探究中慢慢发现其中奥秘,慢慢积累各种经验,这需要老师给予支持和梳理经验。于是,区域活动结束后,老师把幼儿搭的房子录像放给全体幼儿看。

教师:“萱萱,你能跟小朋友分享下你是怎么搭建房子的吗?”

萱萱:“最大的放在最下面,从大到小垒高起来的。”

就这样,孩子们一边观察录像里彩虹桥的拼搭,一边各自提出自己的想法,相互讨论的过程不只帮萱萱解决了问题,也为自己理清了思路:桥在搭建过程中要从大到小搭建、一个接一个摆好、动作幅度要小……

解析:幼儿在垒高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老师通过降低难度来达成垒高目的。经过多次的探索和尝试,终于掌握垒高技巧,从而更有效地达成目标。

第三阶段:增加彩虹人

为培养幼儿对搭建的持续兴趣,增加相同颜色的彩虹人。

彩虹人刚投放到区角里,孩子们就迫不及待地玩起来了。妍妍将彩虹桥平铺好以后,拿起红色的小人放在红色积木上,紧接着,她将颜色对应的彩虹人放到了彩虹桥上。

解析:材料增加以后,幼儿兴趣浓厚。提高幼儿对颜色的认知能力,培养幼儿新的搭建技能。幼儿对操作逐渐熟悉,创造性行为越来越多。教师继续通过经验分享来“激励幼儿不停思考、不断创新”。

子萱小朋友也加入其中,只见两个孩子为彩虹人争执起来。

教师介入:“宝贝,你们搭的是什么呀?”

幼儿:“楼梯啊!”

教师:“你们手上拿的是什么啊?”

幼儿:“小人啊!”

教师:“彩虹人可以干嘛啊?”

幼儿:“我们可以手拉手下楼梯。”

幼儿顿悟,只见两个幼儿手拉手,一人拿一个彩虹人上下楼梯,玩的不亦乐乎。

第四阶段:游戏被无限创新

情景一:跷跷板

这天,只见子萱又来到建构区玩彩虹积木,我随手拿起一块积木在地上摇晃起来,只见她立即拿了另外一块积木架空在我的积木上,把两块积木搭建成跷跷板,并且放两只彩虹人站在上面摇晃,且颜色对应。在摇晃跷跷板后,她说:“小人,我们玩好了,回家吧!”随后把小人放回盒子中擺好。

解析:该幼儿已经在原有的基础上学会了创新,在玩跷跷板过程中她需要掌握力度。从这可以看出,她的力度掌握得很好。在玩跷跷板后,她能将彩虹人放回家摆好,说明她已经进入角色中。

情景二:躲猫猫

轩轩手上拿了一块红色的积木,开心地举起来和其他幼儿说:“你们看,像不像小花?”教师:“那你觉得怎样将它变成一朵大大的花呢?”菲菲:“我知道,我们把这些都放在一起拼出来。”乐乐和恒恒也加入其中,四个小朋友开开心心地将彩虹玩具围合成一朵小花。

四名幼儿将积木围合成“花”以后,直接将彩虹人放在里面玩起了躲猫猫游戏。菲菲没一会就将所有的小人找到了。轩轩看到地上有块垫子后,直接将垫子盖在了彩虹人身上,开心地对菲菲说:“你找不到了吧。”

解析:四名幼儿在搭建过程中有了初步的合作意识,在游戏的过程中,幼儿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建构活动也因“围合”技能的掌握而逐渐变得丰富起来。幼儿往往也会在围合空间中放进“娃娃”来代表“娃娃的家”。

第五阶段:小球走迷宫

最近,幼儿对围合兴趣浓厚,我顺势引导幼儿利用彩虹积木搭建迷宫游戏。

教师:“我们的彩虹积木也可以变成拱形的迷宫。你们想想可以怎么搭?”

我将两块大小相近的积木侧放,形成一条“小路”,“你们看,这不是迷宫吗?可怎样让迷宫更长呢?”四个小朋友拿起彩虹积木开始尝试,瑞瑞学着我的样子不断尝试将两个相邻的拱形积木配对,首尾相接,很快搭成了拱形迷宫。这时,萱萱从建构区跑开了,原来她是去益智区拿小球,很快幼儿玩起了走迷宫游戏。

解析:在游戏中,幼儿的想象力是无限的。如何去发挥玩具的最大作用,需要老师去引导。拱形迷宫对于小班幼儿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如何能将首尾拼接好、如何能形成小路,幼儿在尝试的过程中有了新经验。

三、反思与总结

1、梳理幼儿经验,提高游戏水平。

每次投放材料时,教师都细心观察幼儿的游戏情况,在幼儿遇到问题时给予经验梳理,利用集体分析的形式将幼儿的好经验进行分析。幼儿在搭建过程中积累了经验,体验了成功的喜悦,提高了游戏的水平。

2、及时调整材料,达成目标。

幼儿在进行垒高时,教师及时降低难度,让幼儿在由易到难中积累经验。在搭建过程中,教师通过添加彩虹人让幼儿进行更丰富的创造。

3、支持、鼓励幼儿大胆创新。

彩虹积木游戏为幼儿表现和创造提供了平台。利用积木游戏的辅助材料,体验各种角色,整合自己对于社会生活的理解。具有“不确定性”的积木到了幼儿的手里,变成了艺术表现和创造的媒介和材料。通过搭建游戏,他们表达着自己对世界的体验、想象,释放着创造的冲动和愿望。

彩虹积木游戏还在继续,孩子们每天的兴趣很浓,我相信,孩子们还会玩出更加好玩的游戏。

本次研究案例中,教师发现孩子们的思维能力、操作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有所提高。他们在游戏过程中,遇到问题时没有向别人求助,能够自己想办法将其解决掉,且创造出多种玩法。游戏中孩子们的表现让我们看到,孩子的智力和操作能力是极强的,在他们游戏时,教师要学会放手,不要过多地干预幼儿,给予他们足够的自由玩的时间,从而让幼儿的思维能力得到更好地发展。

猜你喜欢
平铺萱萱玩法
咏霜
亲自动手做顶皇冠就算落单也不孤单
零跑的新玩法
创意玩法
TPP的新玩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