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公平教育照亮穷苦孩子的心灵

2019-10-22 01:21
环球慈善 2019年5期
关键词:斯特里领导力公平

童年:一棵爱心树在心中扎根

米斯特里出生在印度孟买一个中上层家庭,父亲在美国花旗银行(Citibank)任职。她从小便随家庭辗转世界各地。在黎巴嫩、希腊和印度尼西亚短暂逗留后,一家人抵达了美国。在那里,米斯特里就读于康涅狄格州格林威治郊区的一所私立高中。国际化的成长环境不但开阔了她的视野,还使她更加重视文化的多样性与包容性。

童年时期,米斯特里最喜欢《爱心树》这本图画书。它讲述了一棵大树和一个男孩之间的故事,大树给予了男孩成长中所需要的一切,果实、绿叶、树枝、树干,也把无私、博大的爱给予了小男孩,大树默默奉献,从不图丝毫回报。感人的故事启蒙了她的爱心,她从小就立志要做对社会有贡献的人。十几岁时,她常常独自蹲在大树下,观察蚂蚁搬家的长长队列,小蚂蚁们驮着数倍于自身的重物,缓慢而坚定地向目的地前进……见此情景,米斯特里情不自禁扪心自问:我的目的地在哪里?我的人生目标又是什么?

米斯特里的母亲是一位语言矫正师,参与创办了孟买第一所教育与听力研究学院,这个机构从事听力和语言康复研究,也为聋哑人提供特殊教育。妈妈常把聋哑孩子带到家中,耐心矫正他们的发音,训练他们能像正常人一样说话。妈妈的言传身教激励着米斯特里投身公益,家庭每搬到一个地方,她就到当地的医院、孤儿院、儿童康复中心志愿服务。在那里,她看到了重病的孩子、残疾的孩子、穷苦的孩子……眼见的一切令她深刻感知到人间的疾苦和社会的不公,她下定决心要为消除社会不公平献出一份力量。

立志创业:建立教育基金会

1989年,米斯特里已经在美国名校塔夫茨大学(Tufts University)就读一年了。暑假,她返回印度,为学校的研究课题做实地调查。她深入到孟买的贫民窟,那里肮脏恶劣的环境令她震惊,迷宫般的街巷中,垃圾遍地、污水四溢,衣不遮体的孩子们四处玩耍打闹。这天,米斯特里的车被困在Nariman Point附近的一个红绿灯前,几个孩子立刻跑过来,伸出小手向她乞讨,孩子们清澈明亮的眼睛里透出多少渴望啊!这一刻,米斯特里的心震颤了,她问自己:我为什么要回美国呀?我在印度做任何事情难道不比在美国更有价值吗?她很快给远在美国的父母打电话,告诉他们不回去了。她要留在这里,给贫民窟的孩子们做点事情,为他们提供受教育的机会,让知识改变他们的命运。

几天后,她在贫民区里找到了一小块儿空间,开始教不同年龄的孩子读书。她的印地语不纯熟,便向孩子们学习。孩子们对读书没有兴趣、家长们对她不信任,她就走街串巷,耐心说服。更大的困难是没有资金和教室,她向20多个机构发起求助,但遭到拒绝。她不灰心,继续尝试,终于一所天主教圣名学校(Catholic Holy Name School)给她提供了教学场所,她和她的学生实现了在真正的教室上课的愿望。她在心中默念:“这只是一个开始,我要再接再厉。”

离开了美国塔夫茨大学,米斯特里选择在孟买圣泽维尔学院(st.Xavier's College)攻读社会学。她发动了一大批同学加入志愿教学活动,并恳求学校让她使用放学后空闲下的教室,为贫民窟孩子开设补习课程。米斯特里的诚心和坚韧得到了回报——1991年,在社会各界支持下,Akanksha基金会正式成立了。Akanksha在印地语中是渴望和志向的意思,的确,这个基金会提供的教育满足了穷苦孩子对知识的渴望,点燃了他们心中的理想之光。如今,在Akanksha培养的学生中,有的上了大学,有的进入职业学校,还有学生留校任教,一个名叫萨米特(Sumeet)的学生还成为印度音乐影视界的明星。

Akanksha的教育模式经历了两个阶段:2007年之前,主要是在孟买和普那两个城市开设面向贫民窟孩子的课后教育中心;自2007年,在全国建立正式的Akanksha学校,提供正规化的教育。至今已在全国建立21所学校,472名教师,各类学生8000多人。利用独特的公私合作伙伴关系,Akanksha基金会正致力于建立印度最大的覆盖城市贫困人口的教育网络。

深耕创新:开启“为印度而教”事业

随着Akanksha基金会的成功,米斯特里不断思考更深层的问题。她认识到,印度的教育危机不是经常被媒体诟病的出勤率低、教育质量差等问题,深层的危机是教育不公平。在印度,青少年的成长不取决于个人才华和勤奋努力,而是取决于家庭经济条件、社会地位,甚至种姓的高低。而且,这种贫穷是代际相传,难以跨越的,这是何等的不公平!要改变这种现状,印度缺乏强有力的领导和社会支持。如何破解这个难题?2007年,米斯特里结识了“为美国而教”组织(Teach for America)的创始人温迪·柯普(Wendy Kopp),“领导力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柯普的一席话,让她找到了破解印度教育难题的答案,未来的发展愿景更加清晰:要深耕教育创新,构建社会的领导力,进而引领一场全国性的运动,为印度每个孩子创造公平教育的机会。

2008年“为印度而教”组织(Teach for India)应运而生,由美国高盛公司、花旗集团和一些印度大公司担任赞助商。2009年“为印度而教”的第一批学员毕业了,他们成为引领全国性公益教育活动的带头人。随着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多,越来越多的志愿者加入进来,他们投身教育教学、师资培训,充实基层学校的领导工作,为政府教育政策建言献策,共同推动“为印度而教”成为一场促进教育公平的社会运动。“为印度而教”的影响力不断扩大。2014年,米斯特里满怀激情地撰写了《重塑印度:为印度而教的故事》(Redrawing India: The Teach for India Story)这本书,抒发了她和伙伴们用知识铲除贫富差距,以教育重塑理想社会的豪情壮志。

南非黑人领袖纳尔逊·曼德拉曾说过:“教育是改变世界的最强大武器。”在米斯特里和她的同伴看来,教育改变世界的秘诀是以教育构建社会的领导力。“为印度而教”组织制定了包括短期和长期的两阶段行动规划:短期目标是通过项目资助,支持高校及各职业领域的杰出青年,到低收入的社区和资源匮乏的学校担任全职教师,从基础环节上提高教育质量,凝聚教育的领导力。远期的目标是不断加强社区教育的领导力,广泛动员记者、律师、企业家、艺术家等各界人士,关心教育事业,促进教育公平,推动一场广泛的人民教育公平运动,以实现让印度所有儿童都享有公平教育权利的目标。

经过十年发展“为印度而教”已经扩展到全国7个地区,惠及38000多名贫困孩子。2018年7月,在“为印度而教”建立10周年的纪念日,米斯特里提笔给孩子们写了一封热情洋溢的信。她写道:“最亲爱的孩子们,我是来为印度教书的……‘为印度而教的核心价值是爱,爱是唯一能改变世界的力量……孩子们,贫穷不能决定你们的命运,教育将点亮你们灿烂的人生!”

米斯特里是拜火教的信仰者,因此她更加崇尚光明。她坚信知识是照亮穷苦孩子前行之路的一盏明灯。她愿做泰戈尔诗中赞颂的执灯人,坚韧地站在黑暗中,为孩子们照亮前程;她要带领志同道合的伙伴,将公平教育之光播撒到穷苦孩子的心中,用知识填平教育的鸿沟,促进社会进步,為印度创造美好的明天。

结语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础和人生公平的起点。2015年9月,联合国提出了面向未来的全球可持续发展目标(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其中之一就是优质教育:要求各国确保包容、公平的优质教育,促进全民享有终身学习机会。印度是一个文化宗教复杂、贫富差异悬殊、区域发展极不均衡的国家,加之政府治理能力薄弱,要实现教育公平目标,政府和民间必须付出巨大的努力。

令人欣慰的是,以沙欣·米斯特里为代表的印度新一代教育者,他们胸怀远大,具有国际视野;他们讲求效率,注重构建教育的领导力;他们矢志不渝,不断推出公平教育的新思路、新方案。“为印度而教”的经验值得我们借鉴。我们在关注“为印度而教”的同时,更应该支持“为中国而教”事业的发展,在中国率先实现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为发展中国家树立典范,让公平教育的阳光普照人间。

本刊整理自公益慈善学园

猜你喜欢
斯特里领导力公平
公平对抗
怎样才公平
笨柴兄弟
诺奖得主唐娜·斯特里克兰:做自己喜欢的事
领导力拓新 2018年度最具领导力中国医院院长评选揭晓
公平比较
领导力愿望清单
论新态势下领导力的开发与运用
苏神之外,还有他!
2009的50位最具领导力的CEO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