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文娣
(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安徽 蚌埠 233000)
2 型糖尿病又称成人发病型糖尿病,占糖尿病患者总数的90%以上,多发于中老年人群,且患者常伴有体重超标[1]。患者未完全丧失胰岛素产生能力,但胰岛素作用效果极差,不足以维持机体正常功能。本次研究对肥胖2 型糖尿病患者提供地特胰岛素与利拉鲁肽联合治疗,现将研究过程及结果总结如下。
选取我院于2017 年5 月至2018 年3 月收治的138 例肥胖2 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69 例,男41 例,女28 例,年龄37-64 岁,平均(51.3±3.4)岁;观察组患者69 例,男38 例,女31 例,年龄38-66 岁,平均(52.2±2.7)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
纳入标准:①经确诊为2 型糖尿病患者;②接受3 个月以上药物治疗,但治疗效果不佳;③BMI ≥28 kg/m2患者。排除标准:①合并高渗综合征患者;②合并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2]。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对照组给予患者地特胰岛素(诺和诺德(中国)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J20140107,规格3 mL/支)治疗,观察组患者地特胰岛素与利拉鲁肽(诺和诺德(中国)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J20110026,规格3 mL/支)联合治疗,将地特胰岛素注射液应用剂量调整为0.1 U/kg,1 次/d;利拉鲁肽初始剂量为0.6 mg,行皮下注射,1 次/d,密切监测患者血糖变化,并根据血糖情况调整用药剂量,持续治疗3个月[3]。
分别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每日胰岛素用量、BMI,检测患者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总胆固醇水平,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本次研究采用SPSS 18.0 软件,行统计学处理,每日胰岛素用量、BMI、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总胆固醇水平由(±s)表示,行t检验;不良反应发生率由(%)表示,行卡方检验;差异具统计学意义由(P<0.05)表示。
治疗前两组患者每日胰岛素用量、BMI 数据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每日胰岛素用量大幅减少,且少于对照组,BMI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每日胰岛素用量、BMI 对比(±s)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每日胰岛素用量、BMI 对比(±s)
经联合治疗,观察组患者血脂相关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血脂相关指标对比(±s)
表2 两组患者血脂相关指标对比(±s)
对照组患者出现低血糖9 例,呕吐5 例,发生率为20.29%;观察组患者出现低血糖3 例,呕吐1例,发生率为5.80%;两组数据差异具统计学意义(χ2=6.389,P<0.05)。
肥胖2 型糖尿病患者以胰岛素抵抗为主,体内胰岛素敏感性下降,此类患者的早期症状不明显,主要为轻度口渴、乏力。其诱因包括遗传因素、年龄因素、活动不足、饮食结构不合理、应激因素等,其中应激因素具体包括劳累、手术、外伤、分娩等[3-4]。从一定程度上来讲,肥胖是降糖治疗失败的重要因素,与非肥胖2 型糖尿病患者相比,肥胖会降低患者血糖、血脂达标率,大幅增加治疗药物所用剂量。临床上治疗方法多为口服降糖药、注射胰岛素,必要时也可对多种胰岛素预混进行注射。
研究所用的地特胰岛素注射液属于一种可溶性基础胰岛素类似物,作用平缓且持续时间长,与其他胰岛素制剂相比,对患者体重的影响较小。此外,在治疗中注射部位不良反应较多,具体表现为注射部位红肿、瘙痒,其他不良反应还有低血糖、脂肪代谢障碍、水肿等[5-6]。利拉鲁肽为一种人胰高糖素样肽-1 类似物,适用于治疗2 型糖尿病。作用持续时间为24h,作用优势在于其降糖机理,可根据患者体内葡萄糖水平“按需”调节胰岛素分泌,属于“智能降血糖”。相关研究表明,适当浓度的利拉鲁肽可提高患者体内GLUT4 受体的浓度,从而有效促进血糖降低。此外,利拉鲁肽还能够弥补胰岛素强化治疗的不足,两者联合治疗能够从多个角度发挥治疗作用,减轻患者皮下注射的痛苦,且不会影响日常进食,以此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研究结果中,观察组患者的胰岛素用量得到大幅减少,BMI 值、血脂相关指标均降低,且低于对照组(P<0.05);患者仅出现4 例不良反应,表明治疗安全性较高。与赵飒[4]等人的相关研究结果一致。
综上所述,为肥胖2 型糖尿病患者提供地特胰岛素、利拉鲁肽联合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血脂相关指标,减少胰岛素用量,值得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