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蔡 琳
港珠澳大桥海底隧道是世界最长的海底深埋隧道,沉管总长度5664米,由33节混凝土预制管节和1节12米长的“最终接头”组成。其中,“最终接头”所采用的“小梁顶推”技术和装备为自主研制并属世界首创。
5月2日,“最终接头”在10多位外国专家和99名媒体记者的见证下,在28米深的海水中实现成功安装,南北向线形偏差控制在正负15厘米的标准范围内,实现了“日出起吊、日落止水、滴水不漏”的奇迹。
欢呼祝贺过后,“最终接头”的线形偏差引起了争论。“港珠澳大桥是120年设计使用寿命的超级工程,就像之前曲曲折折的33根沉管安装一样,这一次也绝不能留下任何遗憾。”3日早上,中国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总工程师、港珠澳大桥岛隧项目总指挥林鸣提出了一个大胆的想法——重新安装调整。
“这么好的结果,我反对再调整!”决策会上,“最终接头”止水带供应商荷兰特瑞堡公司工程师乔尔表示,“虽然止水带仍然可以再压缩一次,但是为了精调一个方向,就可能将这些来之不易的完美重新置于不确定性之中,一旦发生碰撞,不仅损失超亿元,甚至会造成重大事故。”
上午10时许,多方讨论的结果是“偏执”占了上风。乔尔被这些为了精益求精而甘愿承担极大风险的中国工程师的情怀所感动,他感叹“这是一个非常艰难的决定”。
4日晚8时43分,执着的大桥建设者经过34小时的奋战,将“最终接头”的线形偏差成功缩小到东侧0.8毫米、西侧2.5毫米。
“这就是我想要的结果。”一天没上厕所、连续34个小时没合眼、指令发出上万次的林鸣终于笑了。“在我参与的15座沉管隧道建设中,这个是最棒的,没有之一。港珠澳大桥是世界造桥技术的最高体现!”乔尔感慨万千。
荷兰隧道工程咨询公司TEC是世界沉管隧道领域的佼佼者,曾笑称“中国企业不会走路就想跑”。5日,该公司发来贺电,向精准完成这一世界级难度安装的工程建设者们致敬。贺电中说,中国建设者的“最终接头”施工方案,是对世界沉管隧道技术的重大贡献。
(选自2017年5月11日《珠江晚报》)
鉴赏空间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和《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是毛泽东所写的两则著名消息。它们结构清晰,事实准确,言简意丰,同时又恰当地表现了作者的态度,体现出一位战略家的风范和文章高手的风采。《创造港珠澳大桥的“极致”》是一篇荣获第28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的作品。其特点是简洁明了,语言表达精确,意蕴丰富。本则消息在对海底隧道“最终接头”的全过程进行展现的同时,赞扬了中国工程师坚持不懈、勇攀高峰的精神。
读有所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