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军
摘 要: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对各个行业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图书馆面对新的形势,管理人员也必须树立与时俱进的创新理念,同时结合图书馆的运作特点,将管理工作与大数据技术相结合,在减轻图书馆馆员管理压力的同时,更好的发挥图书馆的服务职能,满足当代读者多样化的需求。本文首先概述了大数据背景下图书馆管理工作迎来的机遇和面临的挑战,随后结合个人工作经验,分别从馆员队伍建设、保障图书信息安全和提供个性化服务等方面,就如何实现大数据时代图书馆管理工作优化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大数据;图书管理;机遇与挑战;个性化服务
引言:图书馆管理本质上是一项服务性工作,服务对象是广大的读者。但是在大数据背景下,部分读者尤其是一些青年读者,他们更热衷于通过网络途径获取相关的信息,对图书馆的依赖程度降低,图书馆的读者流失现象比较严重。针对这一现象,要求图书馆方面要变革管理思想,积极进行创新,从被动管理向主动服务转变,更好的促进图书馆各项工作的高质量开展。
一、大数据背景下图书馆管理的机遇与挑战
1、机遇
以往的图书馆管理工作中,对馆员的依赖程度较大。随着图书馆藏书量的增加,这种管理模式一方面是占用了过多的人力资源,增加了成本支出;另一方面则是管理效率相对较低,不能满足读者的需求。而大数据技术的运用,则进一步简化了图书馆各项工作的流程,在管理效率、服务质量上也有明显的提升。例如,在图书馆各个楼层内都安装了自助终端,读者可以自助进行业务办理,而不用在服务台排队,这样既可以节约了业务办理的时间,又可以减轻服务台工作人员的压力。
2、挑战
图书馆管理工作与大数据技术相结合,在带来诸多便利的同时,也遇到了一些问题,对图书馆管理工作的开展带来了挑战和威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当前馆员不能适应或没有熟练掌握大数据技术。这主要是因为图书馆日常管理工作繁琐,馆员很少有时间进行自学;而图书馆方面提供的培训机会有限,这两方面的共同影响,造成了图书馆管理人员的业务技能长期得不到提升。其二,电子图书资源的安全问题得不到保证,网络安全等级不高,对电子图书资源的保护意识不强,图书资源丢失、损害的问题也经常发生。
二、大数据背景下图书馆管理工作的优化策略
1、重视高素质馆员队伍的建设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不仅是对图书馆管理方式、运作模式产生了影响,而且也对各项业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时俱进的开展管理人员的培训就显得十分必要。例如,在进行相关数据采集时,图书馆的数据管理人员应该积极地学习一些常用的数据采集工具,比如Facebook中的Serihe。通过学习这些软件,可以极大地提高信息输送的效率,在短时间内处理大量信息,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再比如,图书馆管理人员要学习一些公众平台的操作技术,比如微博服务平台,相关人员可以在微博平台上对图书馆进行宣传与推广工作。在这个过程中,管理人员要通过多种渠道,学习微博的相关功能,更好地对图书馆进行管理。
2、做好图书馆数据信息的安全存储
图书馆管理工作中,将原来的部分纸质图书通过电子数据形式存储起来,既可以节约图书占用空间,又可以方便读者通过数字终端自主办理查询、借阅等业务。但是这些电子图书的安全性,也是图书馆管理人员关注的焦点问题。特别是对于一些珍贵的档案文件,一旦丢失或损坏,将会带来不可逆的损失。针对这一问题,要求图书馆的管理人员也要重点做好电子图书的安全保密工作。例如,要执行等级权限访问机制,根据图书馆管理人员职务的不同,分别给予一定的管理权限,避免非管理人员越权操作,从而保证电子图书资料的安全性。
3、根据用户需求提供个性化服务
在公共图书馆引入大数据分析后,图书馆的相关业务便有了一些变化,一个灵活、个性化的业务管理机制正在成型。在大数据背景下,为了适应人们日益增长的需求,各大图书馆便要积极推进灵活的管理机制建设,提升服务质量和水平,达成图书馆的使命。每个公共图书馆都要成立数据分析小组,顺应时代的趋势,了解图书馆新时代下的新使命,梳理和分析图书馆日常业务的各项数据,并及时给出一些意见和反馈,帮助相关执行部门根据业务流程进行积极的调整,推进图书馆业务的开展,解决一些管理漏洞,提高图书馆的服务质量和效率。
4、建立资源共享平台
资源共享是大数据时代的一个典型特征。在大数据时代,对于读者尤其是青年读者来说,他们有更多渠道获取信息,对传统图书馆的依赖程度下降。在这种情况下,图书馆要想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必须要通过加强合作、资源共享的形式,提供更加丰富的图书资源和更加完善的图书借阅服务。只有突显出图书馆的优势,才能得到读者的青睐。本地图书馆可以主动寻求与周边图书馆的合作,并且充分依托信息技术建立起图书资源共享平台。这样一来,读者只要登录平台,就可以通过关键字搜索的形式,获取自己想要的图书资源,从而帮助图书馆吸引更多的读者,并且提供更加完善的图书管理服务。
5、深度挖掘图书资源的潜在价值
很多图书馆的管理人员,认为日常管理内容就是做好图书的收集、保存与借阅等工作,而没有意识到图书作为一种信息的载体、宝贵的资源,其潜在价值也十分重要。因此,图书馆的管理人员,要在完成基本的图书管理工作的前提下,尝试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化的信息手段,对图书资源进行整合、分析与利用。对海量的图书资源进行分类,同时与相关的企事业单位建立合作关系,例如,将一些农业种植相关的书籍整理起来,可以为农技部门工作人员的学习培训提供支持,既可以更好的体现图书馆的公共服务价值,也能够实现图书馆与社会其他部门的共同发展,
三、大数据背景下图书馆管理的其他注意事项
在大数据时代,图书馆应当树立一种包容、开放、共赢的管理理念,除了要加强与周边图书馆的合作,共建图书资源共享平台外,也要善于学习数字图书馆的成功经验,例如要注意开通多种渠道,多与读者进行交流,听取读者反馈的建议和提出的意见,都可以作为优化图书馆管理的重要参考。此外,为了更好的适应大数据时代背景,图书馆方面也要加强在硬件设施方面的管理,并且每天投入一定的资金,支持馆内基础设施的完善,以及开展一些宣传活动等。例如,借助于五四青年节、六一儿童节、十一国庆节等特殊节日,分别开展相应的图书阅读活动。例如在兒童节开展亲子阅读活动,“我喜欢的一本好书”演讲比赛等,通过线上报名、线下活动相结合的方式,既可以调动读者参与兴趣,同时也扩大了图书馆影响力。
结语:信息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大数据背景下的图书馆管理工作,一方面得益于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的便利,让工作效率得以提升,服务质量得以改善;但是另一方面,管理人员业务技能不熟练、电子图书安全得不到保证等问题也困扰了图书馆各项工作的开展。对于图书馆的工作人员来说,要主动顺应形势,多途径实现自我业务能力的提升,同时又要针对现阶段遇到的一些问题,进行针对性的改善,更好的服务于大数据时代下图书馆管理工作的开展。
参考文献:
[1]朝乐门.信息资源管理理论的继承与创新:大数据与数据科学视角[J].中国图书馆学报,2019,45(2):26-42.
[2]张颖.大数据时代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管理的创新与发展[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3):449-452.
[3]任蓉.大数据时代图书管理员角色定位与素养提升策略探究[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8,414(20):129-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