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公务员行政人格塑造路径

2019-10-21 14:53曲瑞琳
科学与财富 2019年15期
关键词:塑造公务员

摘 要:行政人格既是行政人员个体的人格,又是行政人员区别于其他社会成员的群体人格和职业人格,是行政人员共同拥有的普遍人格。行政人格是与行政管理模式联系在一起的,统治行政中的行政人格是 一种依附人格,管理行政中的行政人格则是一种工具人格,而服务行政则需要行政人员的独立人格与之相伴。 行政人员的独立人格以后工业化的社会历史进程为背景, 是一种正在生成中的行政人格。基于对行政人格的认识,我们应从公务员的内部自我调适和外部环境合宜性两个方面对其进行行政人员塑造。

关键词:行政人格;塑造 路径;公务员

一、行政人格的一般解释

随着服务型政府理论的提出, 行政人格的研究引起了人们的关注。谈到人格的问题, 我们有两个问题 : 其一,心理学在研究人格时, 往往着重于对人格类型的描述和人格发生机制的研究; 伦理学在研究人格时, 往往设定人格的理想类型, 并努力去发现通向理想人格的修养途径。实际上,行政人格, 就是指行政人员与社会其他 成员相区别的内在规定性,。其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其一, 在 行政人员个体层面上, 是行政人员在行政行为中自我价 值与行政价值的统一和共同实现, 是行政人员心理、观 念、意识、理想等与行为相统一的存在形态, 体现了行政人员的自我价值、尊严和品格等; 其二, 在行政人员整体的层面上,是一种职业人格, 是行政人员在行政管理职业 活动中所形成的、作为这一职业的从业者所具有的职业 特征,行政人员因拥有这一人格而区别与其他社会成员以及其他职业的从业者。

二、行政人格的历史类型

在人类历史不同时期的行政体 系中,存在着不同类型的行政人格。人类历史中依次出 现了统治行政、管理行政, 并正在走向服务行政,因而,也 存在着三种不同类型的行政人格, 那就是统治行政中依 附型行政人格、管理行政中工具型行政人格和服务行政中的独立行政人格。

农业社会的行政体系属于统治行政, 统治行政要求 一种依附人格与之相伴。其实, 农业社会本身就是建立在完全的人身依赖关系之上的, 人以群体的方式发挥着其主体性,因此, 形成的是集群主体形态, 个人只不过是 “一定的狭隘人群的附属物”而已。依附与压迫是统治行政的二重特征

进入工业社会 , 市场经济的发展突破了自然关系的 限制,把人对人的人身依赖关系转变为人对“物”的依赖 关系。在官僚制中, 行政人员完全成了管理的工具, 所形成的人格也就是一种工具人格。也就是 说,在工业社会中, 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被物化为人对 物的依赖,物的联系成了市场交换中社会关系的中介 ,人 在失去“神权”或“皇权”枷锁的同时, 又被置于金钱、财富 等物的支配下, 人被异化为物的奴隶。在此条件下形成 的行政人格,不仅没有因生产力的发展而成为独立人格, 反而被塑造成工具人格。

我们知道, 管理行政是因应市场经济的需要而出现的,而市场经济需要以自由、平等、独立、 自主的市场主体的活动为依托, 但如果没有具有主体意识的市场主体做依托, 也就无所谓市场经济了。自由、平等、独立、自主的市场主体在人格表现上必然是一种独立人格, 或者说,只有独立人格才能适应市场经济运行和发展的要求, 只有当行政人员拥有了独立人格 ,才能在人格的问题上实现与市场主体的统一, 才能在这种 统一性的基础上有效地作用于市场甚至整个社会。

这种独立的行政人格可 以从三个方面来加以把握: 第一,在特征上, 它是完整的人格意识。人格意识是人在自己生命存在的价值层面上进行自我反思的结果, 体现了人对自身生命意义的理解。完整的人格意识是独立人格构成的基础。所谓“完整” , 是指独立人格意识的

真正确立,人格意识不仅达到自在、他律状态, 而且达到 自为、自律状态, 真正实现人之为人的价值, 既理解自己 为人,也尊重他人为人。行政管理活动中的服务价值取 向,要求行政人员必须树立服务意识和合作意识。第二,在功能上, 它赋予行政人员独立的行为能力。 行政人员有了人格意识, 只是具备形成独立人格的前提, 独立人格的真正实现是在行政人员独立的行政行为选择 中完成的, 这是人格意识的外显。第三,在现实根据上,它是自由的社会关系的人格体 现。人格的形成是与社会关系的状况紧密联系在一起 的,独立人格的形成需要自由的社会关系来提供保证。市场经济的社会化造就了社会成员机会的平等化。

三、公务员行政人格塑造的具体路径

(一)行政人员的自我调适

行政人员的自我调适主要包括行政人员对其心理冲突以及角色冲突的调适。 行政人员在行政实践中经常面临着消极怠工、人际关系紧张、人格冲突等心理问 题。 造成行政人员心理问题突出是行政人员的群体特征造成的。其公共管理活动 的政策性和纪律性, 不允许行政人员在工作过程中出现任何差错,具体工作的程 序性又有着严格的工作轨道和规律性。此外,行政人员的前景发展有着许多不确 定因素,社会公众对他们的期望值很高,使他们所承受的心理压力很大。行政人 员可以采取以下方法调节自己的心理:首先,行政人员得要改变认知模式,合理 调节自己的情绪。行政人员变消极认知为积极认知,对其认知系统进行重建。正确对待工作中出现的问题, 合理解决行政实践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矛盾,把来自各 方面的压力和矛盾转化为自身的内驱力。 其次, 行政人员必须协调好本我、 自我、 超我三者之间的关系。本我、自我、超我人格结构的冲突是行政人员出现心理问 题的根源。本我是人的本能的功利和欲望的体现,本我泛滥具有一定的破坏性, 但其在一定程度上是推动事业发展、实现人生价值的不可或缺的助推力。在完善 的人格结构中,自我应该在超我的指引下,在遵循社会规则的条件下,对本我的 消极方面予以抑制, 并且能够充分利用本我的积极的驱动力不断推进个人和社会 发展, 只有这样才能使人格保持和谐有序。行政人员的自然属性决定了其具有自 然的欲望或需求, 但这些欲望或需求并不是总是和社会规范及要求保持一致,本 我与超我的冲突使得自我无法控制和协调二者, 尤其是在本我的力量以压倒性的 力量遏制着超我作用的发挥, 就容易使得人格陷入分裂甚至异化的状态,行政人 员的病态行政人格也由此产生。荣格曾说过: “根据社会条件和要求,社会性格 一方面受社会社会环境的期待和职责所定向, 另一方面受个人的目标和抱负所定向。”

行政人员在社会生活中可能扮演着多种社会角色。 这些角色并不是往往处于 一种和谐状态, 它们各自拥有着不同的角色要求和规范,有时这些要求和期待会 以对抗性的形式出现, 那么此时行政人员就面临着角色抉择,客观上被置于需要 做出两难抉择的困境之中。 为了更好地调适角色冲突, 避免权力寻租行为的产生。 首先,行政人员需明确自己的价值取向,树立集体主义价值观。只有坚持集体主义价值观, 才能正确处理好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以及自我 3 价值与行政价值的关系,缓解行政人员面对的角色冲突。其次,行政人员应有正 确的权力观,应该明确其手中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切实做到“情为民所系,权 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

(二)外部環境合宜性的改造

外部环境合宜性的改造将会从组织文化以及组织制度这两个角度切入, 简要 谈一下对其的改造问题。 “社会发展要求一种有效能的进取型的行政管理,而管 理的成功与否取决于相应的文化特性。 ”这里的文化指的是行政组织文化。要改 造组织文化就必须首先要注意的是组织中领导者的模范带头作用, 其行为导向是 对组织文化最有力的影响, 因而领导应在其组织文化中注重行政人员行政人格的 塑造。 权力监督制度的不完善容易使得行政人员的不道德行为在某种程度上得到 泛滥,甚至可以说是为其寻租行为提供制度上的便利。在组织制度的改造方面, 应该使组织制度的建立能够激励行政人员发挥其积极作用,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 对行政人员的行政人格的塑造起到一定的陶冶作用。激励机制的建立主要从 物质激励、精神荣誉激励以及职务晋升激励等方面着手。同时,在组织制度的建 设过程中应该赋予行政人员行政权力的同时也应明确规定行政人员的行政责任, 这包括行政人员的客观责任以及其主观责任。而这就需要我们完善监督机制。在 完善组织制度的同时, 我们也应该注意组织制度建设中可能导致的科层制对行政人员行政人格的消极影响或造成其畸形发展, 以及对行政人员积极性和创造性的扼杀。

作者简介:

曲瑞琳(1995-),山西运城人,山西财经大学行政管理专业研究生,从事行政管理伦理研究.

猜你喜欢
塑造公务员
篮球公务员
“5+2”“白+黑”是否应鼓励?
论如何塑造良好的政府形象
浅析《天堂电影院》中次要人物的成功塑造
经济新常态下中小房产企业竞争优势的塑造